一种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65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3~0.5mol/L、乙氧基化双酚0.03~0.05mol/L、乙基麦芽酚0.01~0.05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1~0.07mol/L、间苯二酚0.02~0.05mol/L、环戊二酮0.02~0.06mol/L、硫酸镍0.4~0.5mol/L、乳酸0.02~0.09mol/L、甲苯磺酸0.01~0.03mol/L,pH8.5~9.0,溶剂为水。该电镀液具有反应平缓,结晶细致,生成的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较好,且镀层延展性好,对基体的封闭性好,能显著提高Au‑Ag合金表面硬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镀液
,具体涉及一种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金银具有良好的导电及导热性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低温或高温时都不会被氧直接氧化,且金银合金易于回收,广泛应用于军工及民用生产领域。但是金银合金的硬度不高,应用时需要在其表面电镀一层硬度更高的镀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镍钯合金镀液及其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3~0.5mol/L、乙氧基化双酚0.03~0.05mol/L、乙基麦芽酚0.01~0.05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1~0.07mol/L、间苯二酚0.02~0.05mol/L、环戊二酮0.02~0.06mol/L、硫酸镍0.4~0.5mol/L、乳酸0.02~0.09mol/L、甲苯磺酸0.01~0.03mol/L,pH8.5~9.0,溶剂为水。作为优选,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3mol/L、乙氧基化双酚0.03mol/L、乙基麦芽酚0.01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1mol/L、间苯二酚0.02mol/L、环戊二酮0.02mol/L、硫酸镍0.4mol/L、乳酸0.02mol/L、甲苯磺酸0.01mol/L,pH8.5,溶剂为水。作为优选,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5mol/L、乙氧基化双酚0.05mol/L、乙基麦芽酚0.05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7mol/L、间苯二酚0.05mol/L、环戊二酮0.06mol/L、硫酸镍0.5mol/L、乳酸0.09mol/L、甲苯磺酸0.03mol/L,pH8.8,溶剂为水。作为优选,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3mol/L、乙氧基化双酚0.04mol/L、乙基麦芽酚0.03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5mol/L、间苯二酚0.03mol/L、环戊二酮0.04mol/L、硫酸镍0.4mol/L、乳酸0.07mol/L、甲苯磺酸0.02mol/L,pH9.0,溶剂为水。上述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在电镀领域中的应用。作为优选,电镀温度为25~35℃,电流密度为40~50A/dm2,电压为4~6V,电镀时间为10~15min。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具有反应平缓,结晶细致,生成的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较好,且镀层延展性好,对基体的封闭性好,能显著提高Au-Ag合金表面硬度。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一)附着力测试:测试的标准:ISO2409。测试方法:使用外科手术刀的刀背在镀层上划12道划痕,其中至少两条划痕与其它划痕成90°角,以便在表面上形成栅格,栅格的边长为1毫米。确保每条划痕都切割至金银合金基体。沿着划痕的两个方向各用刷子刷5次。把胶带(3M(中国)有限公司500透明胶带)粘在表面上,用指尖将胶带擦紧,确保与涂层的良好接触,在5分钟时从胶带的自由端起以60°的角度在0.5-1秒内将胶带有规则的揭开撕去胶带。等级划分:0级:切口的边缘完全平滑,格子的方块都没有剥落;1级:剥落部分的面积不大于与表面接触的胶带面积的5%;2级:剥落部分的面积大于5%,而不超过15%3级:剥落部分的面积大于15%,而不超过35%;4级:剥落部分的面积大于35%,而不超过65%;5级:剥落部分的面积大于65%。接受标准:0级和1级接收。对于划痕的交叉处不允许交角翘起或变大。(二)盐雾测试:测试方法:35℃条件下向待测样品喷雾(NaCl质量分数为5%,pH=7的水溶液2小时,然后在40℃,80%相对湿度环境中放置168小时。接受标准:在放置2小时后表面正常,无任何可见的腐蚀、氧化和变形为合格。(三)温度冲击测试:测试方法:将样品在-40℃和85℃每个温度下各放置2小时,为一个周期,转换时间小于3分钟,共5个周期,测试完成后在室温下恢复2小时。然后观察样品状况。接受标准:样品未破损和未变形为合格。(四)镀层硬度测试:采用静载压入法,具体方法参考《镀层硬度的测定》(电镀与精饰,第31卷第4期(总193期))实施例1:五羟黄酮对镀层的影响。电镀液组成如下:五羟黄酮0.3~0.5mol/L、乙氧基化双酚0.04mol/L、乙基麦芽酚0.03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5mol/L、间苯二酚0.03mol/L、环戊二酮0.04mol/L、硫酸镍0.4mol/L、乳酸0.07mol/L、甲苯磺酸0.02mol/L,pH=8.5,溶剂为水。电镀方法:将清洗过的金银合金片放入镀液中,电流密度为40~50A/dm2,镀液温度28℃,槽压4V。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五羟黄酮对镀层的影响五羟黄酮浓度附着力测试盐雾测试温度冲击测试镀层硬度测试0mol/L2级表面少许腐蚀表面少许小炮0.1mol/L1级合格表面少许小炮0.2mol/L1级合格合格0.3mol/L0级合格合格0.4mol/L0级合格合格0.5mol/L0级合格合格实施例2:电镀液组成如下:五羟黄酮0.5mol/L、乙氧基化双酚0.05mol/L、乙基麦芽酚0.05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7mol/L、间苯二酚0.05mol/L、环戊二酮0.06mol/L、硫酸镍0.5mol/L、乳酸0.09mol/L、甲苯磺酸0.03mol/L,pH8.8,溶剂为水。电镀方法:将清洗过的铜合金放入钯镀液中,电流密度为0.1~0.5.A/dm2,镀液温度35℃,槽压4V。实施例3:电镀液组成如下:五羟黄酮0.3mol/L、乙氧基化双酚0.04mol/L、乙基麦芽酚0.03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5mol/L、间苯二酚0.03mol/L、环戊二酮0.04mol/L、硫酸镍0.4mol/L、乳酸0.07mol/L、甲苯磺酸0.02mol/L,pH9.0,溶剂为水。电镀方法:将清洗过的铜合金放入钯镀液中,电流密度为0.1~0.5.A/dm2,镀液温度40℃,槽压4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3~0.5mol/L、乙氧基化双酚0.03~0.05mol/L、乙基麦芽酚0.01~0.05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1~0.07mol/L、间苯二酚0.02~0.05mol/L、环戊二酮0.02~0.06mol/L、硫酸镍0.4~0.5mol/L、乳酸0.02~0.09mol/L、甲苯磺酸0.01~0.03mol/L,pH8.5~9.0,溶剂为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3~0.5mol/L、乙氧基化双酚0.03~0.05mol/L、乙基麦芽酚0.01~0.05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1~0.07mol/L、间苯二酚0.02~0.05mol/L、环戊二酮0.02~0.06mol/L、硫酸镍0.4~0.5mol/L、乳酸0.02~0.09mol/L、甲苯磺酸0.01~0.03mol/L,pH8.5~9.0,溶剂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五羟黄酮0.3mol/L、乙氧基化双酚0.03mol/L、乙基麦芽酚0.01mol/L、3,6-二硫杂-1,8-辛二醇0.01mol/L、间苯二酚0.02mol/L、环戊二酮0.02mol/L、硫酸镍0.4mol/L、乳酸0.02mol/L、甲苯磺酸0.01mol/L,pH8.5,溶剂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u-Ag合金表面电镀液,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爱芝闵宇霖沈喜训丁会梅彭红军袁小菊丁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澳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