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169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它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梁上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部中空形成垃圾下落的通道,所述主管道沿楼层一侧连通多个投料管,所述投料管与主管道上均设置有缓冲板,位于投料管下方的主管道上依次设置有降尘组件、物料出口;所述降尘组件包括喷淋管、引风装置、降尘室、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通主管道,并与主管道倾斜设置;所述喷淋管穿插并设置在导流管的降尘室内,引风装置设置在喷淋管上端的导流管中;该垃圾道结构简单,集消音和降尘于一体,可减少垃圾下落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
本技术属于高层建筑垃圾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
技术介绍
在多层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需要及时的运至地面然后运走,不然则会占用施工场地,使原本有限的施工场地变得狭小,阻碍正常施工的进行。如果将建筑垃圾直接抛至地面,不仅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在抛掷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和噪音,特别是随着楼层的增高,这种直接抛掷的方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所以明显不合适目前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和环保施工的要求。现有的办法是采用垃圾道,即,通过设置垃圾道,在垃圾道上开设多个抛入口,使每层楼都对应的有至少一个抛入口,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各楼层的建筑垃圾直接抛入垃圾道中,建筑垃圾在垃圾道内自由下落至地面。采用这种方式,首先是避免了扬尘的产生;其次,由于可以连续施工,可以使垃圾不断的往下落,极大的提高了垃圾运输的速度。但是,由于建筑垃圾在垃圾道内竖直下落,当垃圾下落到地面时,速度较大,并且,由于建筑垃圾本身强度大硬度高,形状也不规则,对垃圾道本身以及位于其下方的运输设备,甚至对垃圾道下方的地基都会造成较大冲击,随着楼层的增高,这种冲击就越大,因此现有的垃圾道只适用于低层建筑,且投放建筑垃圾时,会产生较大的灰尘,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对收集建筑垃圾的工人造成极大的健康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该垃圾道结构简单,集消音和降尘于一体,可减少垃圾下落速度。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它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梁(1)上的主管道(2),所述主管道(2)内部中空形成垃圾下落的通道,所述主管道(2)沿楼层一侧连通多个投料管(5),所述投料管(5)与主管道(2)上均设置有缓冲板(8),位于投料管(5)下方的主管道(2)上依次设置有降尘组件(9)、物料出口(4);所述降尘组件(9)包括喷淋管(91)、引风装置(92)、降尘室(93)、导流管(96);所述导流管(96)连通主管道(2),并与主管道(2)倾斜设置;所述喷淋管(91)穿插并设置在导流管(96)的降尘室(93)内,引风装置(92)设置在喷淋管(91)上端的导流管(96)中。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2)与建筑物梁(1)通过固定组件(3)连接,所述固定组件(3)由预埋件(31)、U型管卡(32)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投料管(5)上端活动铰接翻盖板(6),所述翻盖板(6)上设置有拉环(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9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倾斜的隔板(97),且导流管(96)开设有多个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下端连接有储灰箱(94),所述储灰箱(94)上设置有卸料口(95)。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8)为橡胶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2)为圆形或方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垃圾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的减少建筑垃圾搬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该垃圾道增设的降尘组件可清除建筑垃圾在倾倒下落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避免垃圾道底面灰尘飞扬。3.在建筑物梁设置T型带螺栓孔预埋件,主管道设置在U型卡管与预埋件所环抱的空间内,可保证主管道垂直稳定性,防止主管道脱落或倾斜。4.安装便捷,有效防止垃圾倾倒后的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垃圾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垃圾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预埋件31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降尘组件9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建筑物梁;2、主管道;3、固定组件;4、物料出口;5、投料管;6、翻盖板;7、拉环;8、缓冲板;9、降尘组件;31、预埋件;32、U型管卡;91、喷淋管;92、引风装置;93、降尘室;94、储灰箱;95、卸料口;96、导流管;97、隔板;98、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梁1上的主管道2,所述主管道2内部中空形成垃圾下落的通道,所述主管道2沿楼层一侧连通多个投料管5,所述投料管5与主管道2上均设置有缓冲板8,位于投料管5下方的主管道2上依次设置有降尘组件9、物料出口4;所述降尘组件9包括喷淋管91、引风装置92、降尘室93、导流管96;所述导流管96连通主管道2,并与主管道2倾斜设置;所述喷淋管91穿插并设置在导流管96的降尘室93内,引风装置92设置在喷淋管91上端的导流管96中。优选的,所述主管道2与建筑物梁1通过固定组件3连接,所述固定组件3由预埋件31、U型管卡32组成。优选的,所述投料管5上端活动铰接翻盖板6,所述翻盖板6上设置有拉环7。优选的,所述导流管9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倾斜的隔板97,且导流管96开设有多个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下端连接有储灰箱94,所述储灰箱94上设置有卸料口95。优选的,所述缓冲板8为橡胶材料。本技术使用时,拉开拉环7,将建筑垃圾倾倒入投料管5内,垃圾通过铰接在投料管5上的缓冲板8实现缓冲,以减少对主管道2内壁的冲击,垃圾进入主管道2内,经过多层铰接在主管道2上的缓冲板8的作用,减速掉落至物料出口4,被运输车运走;在主管道2产生的灰尘,通过引风装置92被吸入导流管96内,喷淋管91对吸入在降尘室93的灰尘进行雾化处理,由于重力作用,污水被倾斜的隔板97阻挡,从导流管96开设的泄水孔中流入至储灰箱94,最终从卸料口95进行处理后排出,灰尘在吸入过程中,挡板98防止灰尘直接排放至外界空气,喷淋管91可对粘黏在挡板98上的灰尘进行除灰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梁(1)上的主管道(2),所述主管道(2)内部中空形成垃圾下落的通道,所述主管道(2)沿楼层一侧连通多个投料管(5),所述投料管(5)与主管道(2)上均设置有缓冲板(8),位于投料管(5)下方的主管道(2)上依次设置有降尘组件(9)、物料出口(4);所述降尘组件(9)包括喷淋管(91)、引风装置(92)、降尘室(93)、导流管(96);所述导流管(96)连通主管道(2),并与主管道(2)倾斜设置;所述喷淋管(91)穿插并设置在导流管(96)的降尘室(93)内,引风装置(92)设置在喷淋管(91)上端的导流管(96)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建筑物梁(1)上的主管道(2),所述主管道(2)内部中空形成垃圾下落的通道,所述主管道(2)沿楼层一侧连通多个投料管(5),所述投料管(5)与主管道(2)上均设置有缓冲板(8),位于投料管(5)下方的主管道(2)上依次设置有降尘组件(9)、物料出口(4);所述降尘组件(9)包括喷淋管(91)、引风装置(92)、降尘室(93)、导流管(96);所述导流管(96)连通主管道(2),并与主管道(2)倾斜设置;所述喷淋管(91)穿插并设置在导流管(96)的降尘室(93)内,引风装置(92)设置在喷淋管(91)上端的导流管(9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降尘消能垃圾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习东郑兴珍马正春孙志勇周远军马上奇韩宗勇王康邢少铭李瑞胜谢旭东刘建良颜海华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