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100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包括雨水压强检测室、雨水水位检测室、防护网、压强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电子阀、雨水槽、增压室、污水管、第一蓄水室、第一水泵、砂石、浇淋管道、第二蓄水室、滤芯、滤芯主体、鹅卵石、活性炭、生物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设计科学合理,本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共同检测水量情况,当水量过大时,可控制各个连接管道中的电子阀开启,将雨水引入雨槽、污水管、第一蓄水池以及第二蓄水池,进行雨水的疏通、污水管的清洁、一次净化以及二次净化,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A municipal sewage pipe with rain pressure sen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nicipal sewage pipe with water pressure sensor, including water pressure testing room, rain water level detection room, network protection, pressure sensor, water level sensor, electronic valve, rain water tank, a plenum chamber, a sewage pipe, the first water storage chamber, the first water pump, sand, pour water pipes, second room, filter, filter body, pebbles, activated carbon, biological membran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a municipal sewage pipe with water pressure sensor, the design i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ith a municipal sewage pipe water pressure sensing through the pressure sensor and water level sensor to detect water the situation, when the water is too large, which can control all connected electronic valve in the pipeline will open, rain rain into the tank, sewage pipes, and the first reservoir Second reservoir, the dredging of rainwater, the cleaning of sewage pipe, one purification and two purific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rain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
本技术涉及污水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
技术介绍
地下管道是敷设在地下用于输送液体、气体或松散固体的管道。中国古代早已采用陶土烧制的地下排水管道,现有的小区内的建筑和学校内建筑以及公共厕所都设有地下排污水的管道。下雨时,雨量过大会造成雨水的堆积,雨水来不及排放,会对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现有的污水管道,有着排放雨水的功能,但现有的污水管道仅用来排放疏通雨水,在雨水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浪费了自然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包括雨水压强检测室、雨水水位检测室、防护网、压强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电子阀、雨水槽、增压室、污水管、第一蓄水室、第一水泵、砂石、浇淋管道、第二蓄水室、滤芯、滤芯主体、鹅卵石、活性炭、生物膜、第二水泵、饮水管道、电气箱,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和雨水水位检测室的进水口设于地表,且雨水压强检测室和雨水水位检测室的进水口上均设有防护网,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底部设有压强传感器,所述雨水水位检测室顶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和雨水水位检测室底部均通过连接管与雨水槽连通,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与雨水槽之间的连接管和雨水水位检测室与雨水槽之间的连接管内均安装由电子阀,所述雨水槽底部安装有压强传感器,所述雨水槽顶部设有水位传感器,且雨水槽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污水管连通,所述雨水槽与污水管之间的连接管设有电子阀,所述雨水槽右方设有第一蓄水室,所述第一蓄水室与雨水槽之间的连通口与第一蓄水室内的第一水泵连接,所述第一蓄水室底部铺设有砂石,且第一蓄水室与浇淋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蓄水室右方设有第二蓄水室,所述第二蓄水室与第一蓄水室之间的连通口与第二蓄水室内的滤芯一端连接,所述滤芯另一端与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第二蓄水室与饮水管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水位检测室右上方设有电气箱,所述电气箱内置电源和继电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均与电气箱电连接,所述电气箱分别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以及电子阀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滤芯包括滤芯主体,所述滤芯主体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鹅卵石、活性炭以及生物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设计科学合理,本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共同检测水量情况,当水量过大时,可控制各个连接管道中的电子阀开启,将雨水引入雨槽、污水管、第一蓄水池以及第二蓄水池,进行雨水的疏通、污水管的清洁、一次净化以及二次净化,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滤芯结构示意图;图中:1、雨水压强检测室,2、雨水水位检测室,3、防护网,4、压强传感器,5、水位传感器,6、电子阀,7、雨水槽,8、增压室,9、污水管,10、第一蓄水室,11、第一水泵,12、砂石,13、浇淋管道,14、第二蓄水室,15、滤芯,151、滤芯主体,152、鹅卵石,153、活性炭,154、生物膜,16、第二水泵,17、饮水管道,18、电气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包括雨水压强检测室1、雨水水位检测室2、防护网3、压强传感器4、水位传感器5、电子阀6、雨水槽7、增压室8、污水管9、第一蓄水室10、第一水泵11、砂石12、浇淋管道13、第二蓄水室14、滤芯15、滤芯主体151、鹅卵石152、活性炭153、生物膜154、第二水泵16、饮水管道17、电气箱18,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的进水口设于地表,且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的进水口上均设有防护网3,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底部设有压强传感器4,所述雨水水位检测室2顶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5,通过水位传感器5和压强传感器4共同检测雨水的水量,检测的更加准确,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底部均通过连接管与雨水槽7连通,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接管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接管内均安装由电子阀6,所述雨水槽7底部安装有压强传感器4,所述雨水槽7顶部设有水位传感器5,当雨水槽7内的压强传感器4检测到的压强到一定程度后,会控制雨水槽7与污水管9之间的连接管设有电子阀6打开,以高压的雨水对污水管9进行冲洗,当雨水槽7内的水位传感器5检测到雨水累计到一定水位后,会向电气箱18发送信号,控制第一水泵11和第二水泵16进行抽水,且雨水槽7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污水管9连通,所述雨水槽7与污水管9之间的连接管设有电子阀6,所述雨水槽7右方设有第一蓄水室10,所述第一蓄水室10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通口与第一蓄水室10内的第一水泵11连接,所述第一蓄水室10底部铺设有砂石12,通过砂石12对雨水进行沉降,除去较大的颗粒物,以及部分硫化物,且第一蓄水室10与浇淋管道13连通,通过浇淋管道13送至洒水车内,或浇灌树木,所述第一蓄水室10右方设有第二蓄水室14,所述第二蓄水室14与第一蓄水室10之间的连通口与第二蓄水室14内的滤芯15一端连接,所述滤芯15另一端与第二水泵16连接,通过滤芯15过滤从第一蓄水室10中流过来的水体,净化成饮用水,所述第二蓄水室14与饮水管道17连通,通过引水管道17送至外设的储水罐内,所述雨水水位检测室2右上方设有电气箱18,所述电气箱18内置电源和继电器,所述水位传感器5和压强传感器4均与电气箱18电连接,所述电气箱18分别与第一水泵11、第二水泵16以及电子阀电连接,所述的滤芯15包括滤芯主体151,所述滤芯主体15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鹅卵石152、活性炭153以及生物膜15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设计科学合理,本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通过压强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共同检测水量情况,当水量过大时,可控制各个连接管道中的电子阀开启,将雨水引入雨槽、污水管、第一蓄水池以及第二蓄水池,进行雨水的疏通、污水管的清洁、一次净化以及二次净化,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压强检测室(1)、雨水水位检测室(2)、防护网(3)、压强传感器(4)、水位传感器(5)、电子阀(6)、雨水槽(7)、增压室(8)、污水管(9)、第一蓄水室(10)、第一水泵(11)、砂石(12)、浇淋管道(13)、第二蓄水室(14)、滤芯(15)、滤芯主体(151)、鹅卵石(152)、活性炭(153)、生物膜(154)、第二水泵(16)、饮水管道(17)、电气箱(18),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的进水口设于地表,且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的进水口上均设有防护网(3),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底部设有压强传感器(4),所述雨水水位检测室(2)顶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4),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底部均通过连接管与雨水槽(7)连通,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接管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接管内均安装由电子阀(6),所述雨水槽(7)底部安装有压强传感器(4),所述雨水槽(7)顶部设有水位传感器(5),且雨水槽(7)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污水管(9)连通,所述雨水槽(7)与污水管(9)之间的连接管设有电子阀(6),所述雨水槽(7)右方设有第一蓄水室(10),所述第一蓄水室(10)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通口与第一蓄水室(10)内的第一水泵(11)连接,所述第一蓄水室(10)底部铺设有砂石(12),且第一蓄水室(10)与浇淋管道(13)连通,所述第一蓄水室(10)右方设有第二蓄水室(14),所述第二蓄水室(14)与第一蓄水室(10)之间的连通口与第二蓄水室(14)内的滤芯(15)一端连接,所述滤芯(15)另一端与第二水泵(16)连接,所述第二蓄水室(14)与饮水管道(17)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雨水压力传感的市政污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压强检测室(1)、雨水水位检测室(2)、防护网(3)、压强传感器(4)、水位传感器(5)、电子阀(6)、雨水槽(7)、增压室(8)、污水管(9)、第一蓄水室(10)、第一水泵(11)、砂石(12)、浇淋管道(13)、第二蓄水室(14)、滤芯(15)、滤芯主体(151)、鹅卵石(152)、活性炭(153)、生物膜(154)、第二水泵(16)、饮水管道(17)、电气箱(18),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的进水口设于地表,且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的进水口上均设有防护网(3),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底部设有压强传感器(4),所述雨水水位检测室(2)顶部安装有水位传感器(4),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底部均通过连接管与雨水槽(7)连通,所述雨水压强检测室(1)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接管和雨水水位检测室(2)与雨水槽(7)之间的连接管内均安装由电子阀(6),所述雨水槽(7)底部安装有压强传感器(4),所述雨水槽(7)顶部设有水位传感器(5),且雨水槽(7)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污水管(9)连通,所述雨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欣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