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箱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227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7:24
一种共箱铸造装置,将相同材质的不同铸件合并在同一型箱中进行浇注,在凝固过程中一种铸件构造为另一种铸件的工艺冷却部,对另一种铸件的热节部位进行速冷,包括冷却管,冷却管紧贴被构造为工艺冷却部的铸件位以施加强冷,冷却管具有延伸出型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与外部循环冷却液导通,与整个铸件的冷却进程相适应,还可以通过分液管、支管和冷却管的共同作用促进整个铸件散热,缩短冷却周期。

A common box ca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箱铸造装置
本申请涉及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共箱铸造装置。
技术介绍
铸造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金属工件成型方法,能够快速制造结构复杂的金属工件,产品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铸造的造型方法很多,包括整体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型、多箱造型、劈箱造型、叠箱造型等。叠箱造型将若干砂型上下或左右叠加,从浇注口倒入铁水,利用叠箱造型可一次浇注同时完成若干件铸件的制造,一般小型零件比较适合叠箱造型方法,可以节省模具、简化工艺、提高效率和产量,而大型铸件则不适用叠箱造型方法,这是由于浇注系统以及模具系统相应较大,工艺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从成本和成品率上均不适合。在风力发电领域,一些大型产品多为铸造产品例如行星轮、轮毂、轮轴等,也有一些小型产品为铸造产品例如一些辅助齿轮、连杆、支架等,在风电产品铸造几十年的发展中,其各自遵循了自己的传统铸造方式,例如申请号为200910101188.8中国专利申请提及一种风力发电机轮毂铸件的铸造方法,包括:模具制造;砂型制造;浇注成型。砂型制造时,将内浇道设为圆盘状且设在铸件型腔下端底面中央,采用底注式浇注系统,直浇口采用定量包拔塞浇注口,在设定了各个浇道的面积之比(∑直∶∑横∶∑内∶∑过)以及出铁温度、爆镁时间、浇注温度、浇注时间等参数条件下进行浇注成型。采用以上方法,由于浇注位置、浇注系统、出气口位置、冒口位置、冷铁摆放位置及浇注成型的控制这些工艺参数均是针对风力发电机轮毂铸件的特点进行设计,能使大型铸件不易变形、不易产生缩孔、不易产生缩松、不易产生夹渣及成品率较高。上述风力发电机轮毂铸件吨位较大,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可能想到对其采用一模多件的方式生产,更不会想到将该铸件与完全不同类的小型铸件一起生产,而实际上,在铸造领域,也没有任何一种铸造方式提及可以将不同类的铸件一起生产。另外,铸造中预防缺陷的主要技术在于冷却,而冷却的关键在于对热节的冷却,同样在上述200910101188.8中国专利申请中,只是通过传统的设置冒口位置和冷铁的方式来引导顺序凝固,通过设置冒口补充收缩产生的缺失部分,通过冷铁摆放防止产生缩松和缩孔,使得大型铸件不易变形、不易产生缩孔、不易产生缩松、不易产生夹渣及成品率较高。另外,申请号为201110221821.4涉及一种风电球墨铸铁件的强化冷却工艺,用直径为0.5mm~3mm的铁丝编制丝网,将制作好的铁丝网按照铸件热节部位的形状,裁剪成合适的大小,固定在热节部位的型腔中,将球化孕育处理后的球墨铸铁铁液浇入铸型中,该方法的巧妙之处在于铁丝网起到弥散分布的微小内冷铁的作用,从而强化铸件冷却,使风电铸件凝固时间大大缩短,但该方法着眼点在于防止石墨球畸变,提高石墨球圆整度和球数,进而提高机械性能,并没有给造型、浇注环节以及产能方面带来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共箱铸造装置,该共箱铸造装置不同于同类产品的叠箱铸造装置,而是一种将相同材质的不同铸件(例如大型铸件和小型铸件)合并在同一型箱中进行浇注的铸造装置,在凝固过程中一种铸件对另一种铸件的热节部位进行速冷,采用该共箱铸造装置,不但可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造型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铸件的质量,消除了铸件的缩孔、缩松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共箱铸造装置,所述共箱铸造装置包括型箱,所述型箱内至少包括铸件A位和铸件B位,该共箱铸造装置用于将相同材质的不同铸件合并在同一型箱中进行浇注,实现一型多件。上述共箱铸造装置,所述铸件A位和所述铸件B位相接处为铸件A的热节位置,所述铸件A位与所述铸件B位的对应关系为一个对一个或者一个对多个,当所述铸件A位与所述铸件B位的对应关系为一个对多个时,多个所述铸件B位在所述铸件A位与铸件A热节对应的局部位置均匀分布,以在浇注后获得铸件A和多个铸件B。上述共箱铸造装置,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紧贴所述铸件B位设置,具有延伸出型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与外部循环冷却液导通。上述共箱铸造装置,冷却装置还可以是包括冷却管、分液管和支管的结构,所述分液管位于所述冷却管的上方,所述分液管通过所述支管和所述冷却管导通,所述分液管上具有延伸出型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与外部循环冷却液导通。上述共箱铸造装置,还包括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管接头、进液软管、回液软管、泵和循环液体箱,所述进液软管和所述回液软管分别通过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冷却管或所述分液管延伸出型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所述进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泵,所述回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循环液体箱,所述泵和所述循环液体箱之间通过管道相连。上述共箱铸造装置,所述冷却管是一圈以上冷却环,所述铸件A位与所述铸件B位的对应关系为一个对多个,所述铸件B位在铸件A的热节对应位置紧贴所述冷却管均匀围成一圈以上。上述共箱铸造装置,所述铸件A为行星架,所述铸件B为丁字连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共箱铸造装置,该共箱铸造装置不同于同类产品的叠箱铸造装置,而是一种将相同材质的大型铸件和小型铸件合并在同一型箱中进行浇注的铸造装置,在凝固过程中小型铸件对大型铸件的热节部位进行速冷,采用该共箱铸造装置,不但可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造型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型铸件的质量,消除了大型铸件的缩孔、缩松缺陷;2、本专利技术的共箱铸造装置,采用了一种改进了的冷却装置,在金属液填充满型腔前打开循环系统向冷却管中注入冷却液,当金属液填充满铸件A位并后续填充满铸件B位后,冷却液对铸件B位的金属液实施强冷,铸件B位的金属液在冷却过程中吸收铸件A位的热节位置的热量,从而加速铸件A位的热节位置的冷却,铸造出无缺陷的铸件A,还形成了一定成品率的铸件B,开箱后二者经过简单切割即可分选;3、本专利技术的共箱铸造装置,与整个铸件的冷却进程相适应,不但可以由冷却管对铸件进行直接冷却,还可以通过分液管、支管和冷却管的共同作用间接冷却造型材料以促进铸件散热,在冷却初期,分液管、支管的冷却作用有效的配合了冷却管从而提高了热节部位的冷却均匀性,在冷却后期,分液管、支管和冷却管的共同作用又为缩短整个铸件冷却周期提供了有利条件。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共箱铸造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共箱铸造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1、铸件A位,2、铸件B位,3、冷却管,4、管接头,5、进液软管,6、回液软管,7、泵,8、循环液体箱,9、分液管,10、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1首先,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共箱铸造装置结构示意图,该共箱铸造装置用于生产行星架和丁字连杆,行星架是风电或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共箱铸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箱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箱铸造装置包括型箱,所述型箱内至少包括铸件A位和铸件B位,该共箱铸造装置用于将相同材质的不同铸件合并在同一型箱中进行浇注,实现一型多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箱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箱铸造装置包括型箱,所述型箱内至少包括铸件A位和铸件B位,该共箱铸造装置用于将相同材质的不同铸件合并在同一型箱中进行浇注,实现一型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箱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件A位和所述铸件B位相接处为铸件A的热节位置,所述铸件A位与所述铸件B位的对应关系为一个对一个或者一个对多个,当所述铸件A位与所述铸件B位的对应关系为一个对多个时,多个所述铸件B位在所述铸件A位与铸件A热节对应的局部位置均匀分布,以在浇注后获得铸件A和多个铸件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箱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紧贴所述铸件B位设置,具有延伸出型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与外部循环冷却液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箱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分液管和支管,所述分液管位于所述冷却管的上方,所述分液管通过所述支管和所述冷却管导通,所述分液管上具有延伸出型箱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以与外部循环冷却液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箱铸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魁殊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