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2037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第一增压机构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机构连通的反渗透机构及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分别设于第一活塞缸内的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一活塞的内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三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四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减少噪音,降低工作能耗。

A desalin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awater desalin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booster mechanism and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pressurizing mechanism of reverse osmosis mechanism and booster pump, the first pressuriz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piston cylinder, piston and pist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first two of the first piston cylinder, between the first piston and the piston through the first second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piston and the first cylinder form a first chamber,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second piston and the first cylinder piston constitute the second chamber, third chamber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first piston and the diaphragm, fourth hold the side wall of the chamber between the second piston and the diaphragm,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let and a first outlet and the second accommodating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There are second water intake and second outle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ow manufacturing cost, noise reduction and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淡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介绍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现有的海水淡化器一般采用高压柱塞泵实现把海水供给淡化装置,但这种海水淡化装置能耗大,体积大,操作复杂,而且产生噪音污染。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降低能耗、减少噪音的海水淡化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第一增压机构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机构连通的反渗透机构及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分别设于第一活塞缸内的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一活塞的内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三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四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机构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连通并在连通端设有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并在连通端设有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反渗透机构连通。进一步,所述反渗透机构分别开设有淡水出口和浓水出口。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塞缸中部外侧壁的第二增压机构,第二增压机构包括第二活塞缸、分别设于第二活塞缸内的第三活塞及第四活塞,所述第三活塞和第四活塞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五容纳室,所述第四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六容纳室,所述第三活塞的内侧壁与所述第四活塞的内侧壁之间构成第七容纳室,所述第五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六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二连接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七容纳室开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缸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浓水出口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和第二增压机构水平设置。进一步,所述反渗透机构包括反渗透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压泵分别对第一容纳室或第二容纳室轮流进行注水,使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在第一活塞缸内移动并相应对已注满水的第一容纳室或第二容纳室的水进行挤压来提高进入反渗透机构的水压,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能耗和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增压泵;2-反渗透机构;3-第一活塞缸;4-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6-第一连接杆;7-隔板;8-第一容纳室;9-第二容纳室;10-第三容纳室;11-第四容纳室;12-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第二进水口;15-第二出水口;16-第一换向阀;17-第二换向阀;18-淡水出口;19-浓水出口;20-第二活塞缸;21-第三活塞;22-第四活塞;23-第二连接杆;24-第五容纳室;25-第六容纳室;26-第七容纳室;27-第一连接口;28-第三出水口;29-第二连接口;30-第四出水口;31-第三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第一增压机构及分别与第一增压机构连通的反渗透机构2及增压泵1,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3、分别设于第一活塞缸3内的第一活塞4及第二活塞5,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6连接,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之间设有隔板7,第一活塞4的外侧壁与第一活塞缸3的内壁构成第一容纳室8,第二活塞5的外侧壁与第一活塞缸3的内壁构成第二容纳室9,第一活塞4的内侧壁与隔板7之间构成第三容纳室10,第二活塞5的侧壁与隔板7之间构成第四容纳室11,第一容纳室8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出水口13,第二容纳室9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水口14和第二出水口15,第一进水口12和第二进水口14分别与增压泵1连通,第一出水口13和第二出水口15分别与反渗透机构2连通。第一进水口12和第二进水口14连通并在连通端设有第一换向阀16,第一换向阀16与增压泵1连通,第一出水口13和第二出水口15连通并在连通端设有第二换向阀17,第二换向阀17与反渗透机构2连通。反渗透机构2分别开设有淡水出口18和浓水出口19。还包括设于第一活塞缸3中部外侧壁的第二增压机构,第二增压机构包括第二活塞缸20、分别设于第二活塞缸20内的第三活塞21及第四活塞22,第三活塞21和第四活塞2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23连接,第三活塞21的外侧壁与第二活塞缸20的内壁构成第五容纳室24,第四活塞22的外侧壁与第二活塞缸20的内壁构成第六容纳室25,第三活塞21的内侧壁与第四活塞22的内侧壁之间构成第七容纳室26,第五容纳室24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口27和第三出水口28,第六容纳室25分别开设有第二连接口29和第四出水口30,第七容纳室26开设有第三进水口31,第一连接口27和第二连接口29分别与第一活塞缸3连通,第三出水口28与浓水出口19连通。第一增压机构和第二增压机构水平设置。反渗透机构2包括反渗透膜。工作原理:增压泵1工作,第一换向阀16打开使增压泵1与第一容纳室8连通,第二换向阀17打开使第二出水口15与反渗透机构2连通,将水注入第一容纳室8内,第一活塞4受到第一容纳室8内水压向第二容纳室9方向移动,同时反渗透机构2的浓水出口19排出的高压浓水从第三进水口31进入第七容纳室26,再从第七容纳室26通过第二连接口29注入至第四容纳室11,高压浓水推动第二活塞5向第二容纳室9方向移动,第三容纳室10和第五容纳室24内的浓水从第三出水口28排出,第二容纳室9内的水同时受到第一容纳室8的水流压力和第四容纳室11的水流压力实现增压后进入反渗透机构2;同理,增压泵1工作,第一换向阀16打开使增压泵1与第二容纳室9连通,第二换向阀17打开使第一出水口13与反渗透机构2连通,将水注入第二容纳室9内,第二活塞5受到第二容纳室9内水压向第一容纳室8方向移动,同时反渗透机构2的浓水出口19排出的高压浓水从第三进水口31进入第七容纳室26,再从第七容纳室26通过第一连接口27注入至第三容纳室10,高压浓水推动第一活塞4向第一容纳室8方向移动,第四容纳室11和第七容纳室26内的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增压机构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机构连通的反渗透机构及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分别设于第一活塞缸内的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一活塞的内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三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四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机构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增压机构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机构连通的反渗透机构及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分别设于第一活塞缸内的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一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构成第二容纳室,所述第一活塞的内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三容纳室,所述第二活塞的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构成第四容纳室,所述第一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容纳室分别开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反渗透机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连通并在连通端设有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增压泵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并在连通端设有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与所述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浩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鑫浩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