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534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水设备领域的手动反渗透装置,包括变径活塞缸、变径活塞杆、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反渗透膜组件及浓水出口组件,所述变径活塞缸包括第一活塞缸及设于所述第一活塞缸上部的所述第二活塞缸,所述变径活塞缸内安装有所述变径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底部通过空心隔板分隔形成原水进入腔道及所述第一活塞缸,所述原水进入腔道的两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动反渗透装置主要零部件少,容易安装,在缺乏电力的环境下可以实现人手驱动反渗透装置完成滤水过程。

A manual reverse osmosis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nual reverse osmosis water filtration equipment field, including variable diameter piston cylinder, piston rod diameter, the first check valve and second check valves, third check valves,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module and the concentrated water outlet assembly, the variable diameter piston cylinder includes a piston cylinder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the first part of the second piston cylinder piston cylinder, the piston in the cylinder are provided with the adjustable variable diameter piston rod side of the first piston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vent holes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piston cylinder separated by hollow partition form raw water into the cavity and the first piston cylinder, on both sides of the water into the cavity of the creation of the two port seals wer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put end of the check valve and the second check valve input. The manual reverse osmosis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fewer main components and is easy to install. In the absence of electric power, the manual driving reverse osmosis device can realize the water filtr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
技术介绍
反渗透装置将原水经过反渗透膜组件过滤、压缩等,再通过泵加压,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同时将工业污染物,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但是,现有技术中,市场上带电泵的反渗透装置体积、重量大,只能通过电能驱动,驱动方式比较单一,在缺乏电力的环境未能驱动反渗透装置完成滤水过程,市场寻求一种安装方便的手动反渗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该装置主要零部件少,容易安装,在缺乏电力的环境下可以实现人手驱动反渗透装置完成滤水过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包括变径活塞缸、变径活塞杆、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反渗透膜组件及浓水出口组件,所述变径活塞缸包括第一活塞缸及设于所述第一活塞缸上部的所述第二活塞缸,所述变径活塞缸内安装有所述变径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底部通过空心隔板分隔形成原水进入腔道及所述第一活塞缸,所述原水进入腔道的两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入端,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及淡水出水口,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活塞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缸的上部安装有所述浓水出口组件,所述变径活塞杆的顶端设有手柄,所述浓水出口组件包括密封球及密封球安装壳,所述安装球内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密封球通过弹性皮筋与所述手柄弹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反渗透膜及反渗透膜安装外壳,所述反渗透膜安装外壳的中部中空,所述反渗透膜安装于所述反渗透膜安装外壳内。优选地,所述密封球的材质为陶瓷。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外轮廓形状为圆柱形。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塞缸及所述第二活塞缸之间设有空心隔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径活塞缸配合变径活塞杆作为吸水及及加压的构件,操作人员通过连接活塞杆的手柄进行往复运动,原水经过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反渗透膜组件、第二止回阀,淡水从反渗透膜组件上的淡水出口流出,浓水从浓水出口组件流出,实现手动驱动反渗透装置完成滤水,填补市场上的该产品的空白,另外手柄还可以连接电力驱动装置,实现多种驱动方式驱动该反渗透装置,密封球及密封球安装壳的配合作用,使该装置在吸水、加压状态下浓水能流出及加压状态下,保证装置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的吸水状态的纵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的加压状态的纵剖图。图中,1-变径活塞缸;2-变径活塞杆;3-第一止回阀;4-第二止回阀;5-第三止回阀;6-反渗透膜组件;7-浓水出口组件;8-第一活塞缸;9-第二活塞缸;10-透气孔;11-第一空心隔板;12-原水进入腔道;13-进水口;14-出水口;15-密封球;16-密封球安装壳;17-弹性皮筋;18-手柄;19-反渗透膜;20-反渗透膜安装外壳;21-第二空心隔板;22-淡水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包括变径活塞缸1、变径活塞杆2、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第三止回阀5、反渗透膜组件6及浓水出口组件7,变径活塞缸2包括第一活塞缸8及设于第一活塞缸8上部的第二活塞缸9,变径活塞缸2内安装有变径活塞杆2,第一活塞缸8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10,第一活塞缸8的底部通过第一空心隔板11分隔形成原水进入腔道12及第一活塞缸8,原水进入腔道12的两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口分别密封连接第一止回阀3的输出端及第二止回阀4的输入端,反渗透膜组件6的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13、出水口14及淡水出水口22,第二止回阀4的输出端与进水口13密封连接,第三止回阀5的输入端与出水口14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止回阀5的输出端与第二活塞缸9密封连接,第二活塞缸9的上部安装有浓水出口组件7,变径活塞杆2的顶端设有手柄18,浓水出口组件7包括密封球15及密封球安装壳16,安装球15内置于密封球安装壳16内,密封球15通过弹性皮筋17与手柄18弹性连接。变径活塞缸1配合变径活塞杆2作为吸水及加压的构件,操作人员通过连接活塞杆的手柄18进行往复运动,原水经过第一止回阀3、第二止回阀4、反渗透膜组件6、第三止回阀5,淡水从反渗透膜组件6上的淡水出水口22流出,浓水从浓水出口组件7流出,实现手动驱动反渗透装置完成滤水,填补市场上的该产品的空白,另外手柄18还可以连接电力驱动装置,实现多种驱动方式驱动该反渗透装置,密封球15及密封球安装壳16的配合作用,使该装置在吸水、加压状态下浓水能流出及加压状态下,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具体地,反渗透膜组件6包括反渗透膜19及反渗透膜安装外壳20,反渗透膜安装外壳20的中部中空,反渗透膜19安装于反渗透膜安装外壳20内,反渗透膜19失去过滤作用后可随时更换,延长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密封球15的材质为陶瓷,陶瓷材质的密封球有一定的质量,加压状态时,密封球15受重力作用下落到密封球安装壳16的底部,增强密封球15与密封球安装壳16出口的密封性能。第一活塞缸8及第二活塞缸9之间设有第二空心隔板21,防止变径活塞杆2运行过位,操作者直接拉出变径活塞杆。手柄18的外轮廓形状为圆柱形,操作人员手握手柄18更加舒适。该装置吸水及加压时工作原理如下:吸水时,该装置的第一止回阀3打开,第二止回阀4和第三止回阀5闭合,密封球15被弹性皮筋17吊起,第二活塞缸9排浓水从浓水出口组件7排除,透气孔排气,吸入原水;加压时,第一止回阀3闭合,第二止回阀4和第三止回阀5打开,密封球15掉下密封球安装壳16的底部,操作人员向下移动手柄同时反渗透膜组件6的浓水回流到第二活塞缸9并提供加压力,淡水从淡水出水口处22被挤出。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包括变径活塞缸、变径活塞杆、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反渗透膜组件及浓水出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活塞缸包括第一活塞缸及设于所述第一活塞缸上部的第二活塞缸,所述变径活塞缸内安装有所述变径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底部通过空心隔板分隔形成原水进入腔道及所述第一活塞缸,所述原水进入腔道的两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入端,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及淡水出水口,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活塞缸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缸的上部安装有所述浓水出口组件,所述变径活塞杆的顶端设有手柄,所述浓水出口组件包括密封球及密封球安装壳,所述安装球内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密封球通过弹性皮筋与所述手柄弹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反渗透装置,包括变径活塞缸、变径活塞杆、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反渗透膜组件及浓水出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活塞缸包括第一活塞缸及设于所述第一活塞缸上部的第二活塞缸,所述变径活塞缸内安装有所述变径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缸的侧部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底部通过空心隔板分隔形成原水进入腔道及所述第一活塞缸,所述原水进入腔道的两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口分别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止回阀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入端,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及淡水出水口,所述第二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止回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活塞缸密封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浩达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鑫浩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