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用混水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954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供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供暖系统用混水罐,保温层为包裹在混水罐体外侧的复合层,混水罐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混水罐体的两侧彼此错开地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上设有电动调节阀,第二出水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第二出水口的出水温度,电动调节阀与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相连,混水罐体的内部设有过滤腔,过滤腔分别与第一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连,过滤腔通过排污管与排污阀连接;排气阀位于混水罐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时控制进水口流量,保持水温稳定;内部设有过滤腔,避免了水中杂质和污垢进入供暖系统。

With the water mixing tank hea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ing, relates to a heating system with water mixing tank, composite insulation layer is wrapp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ank water, water tank of the cross section is circular, both sides of water tank mutually offs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ater inlet and the first outlet, second water inlet and second outlet, water inl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ectric control the second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outlet valve, temperature sensor, water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econd outlet, electric control valve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or through the controller, water tank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lter chamber, filter cavity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ater inlet and second outlet, second water inlet and second outlet, a filtering chamber through the discharg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ain valve; the upper part of the exhaust valve in the water tank.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flow rate of the intake port in real time, keep the water temperature stable, and have a filter chamber inside, which avoids the entry of impurities and dirt in the water into the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暖系统用混水罐
本技术属于供暖
,特别涉及一种供暖系统用混水罐。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供暖系统用混水罐不同温度的进水量只能靠不同管径来控制各自进水流量,目标出水总口温度无法做到精确、稳定,直接影响混水后的温度效果。供暖系统用混水罐各进水口压力不同,存在高压进水口进水正常,但低压进水口进水不畅,甚至在各进水口压力差较大时造成低压力进水口水流回流,直接影响混水温度效果及压力稳定。而且,供暖系统采用封闭循环水作业,由于封闭循环水在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水量损失,因此必须自外部向系统中适时补水,这些补充水携带着空气以及杂质进入循环系统。久而久之,水中的杂质附着在循环管路中,使管路堵塞或管径产生不均匀变化,而水升温时,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从而自水中析出,析出的空气掺杂在封闭循环水中参与循环,影响供暖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暖系统用混水罐,实时调节进水流量,使供热温度稳定。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供暖系统用混水罐,包括保温层、混水罐体、排气阀以及排污阀,所述保温层为包裹在所述混水罐体外侧的复合层,所述混水罐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混水罐体的两侧彼此错开地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上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出水温度,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相连,所述混水罐体的内部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滤腔通过排污管与所述排污阀连接;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混水罐体的上部,所述排气阀包括调节阀芯、调节阀芯座、垫片组件、阀体、钢球、弹簧以及排气弹簧座,所述调节阀芯位于所述调节阀芯座内部,所述调节阀芯能沿所述调节阀芯座的轴向移动,所述垫片组件安装于所述调节阀芯与调节阀芯座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垫片组件包括多个叠置在一起的垫片,并且所述垫片为中部带有通孔的圆形结构,所述垫片组件套装在所述调节阀芯的顶杆中;所述调节阀芯座安装于所述阀体中,所述调节阀芯座包括顶杆、通气孔、圆周径向排气孔、纵向排气槽以及垫片安装孔,所述调节阀芯座的中部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圆周径向排气孔,所述圆周径向排气孔位于所述垫片组件的中部位置,所述调节阀芯座与所述阀体的连接件的表面等角度的设有多个平面状的纵向排气槽。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排气嘴、径向排气孔、环形排气槽、调节阀芯座安装孔、顶杆孔、钢球与弹簧安装孔以及排气弹簧座安装孔,所述径向排气孔与所述环形排气槽相通。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乳胶复合层。优选的,所述排气弹簧座安装于所述阀体的端孔中,所述钢球和弹簧安装于所述阀体和排气弹簧座形成的空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自动排气阀,使用方便;设有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出水口温度,实时控制进水口流量,保持水温稳定;内部设有过滤腔,避免了水中杂质和污垢进入供暖系统,及时排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供暖系统用混水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如图1所示,一种供暖系统用混水罐,包括保温层1、混水罐体2、排气阀8以及排污阀9,保温层1为包裹在混水罐体2外侧的复合层,混水罐体2的横截面呈圆形,混水罐体2的两侧彼此错开的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第一出水口4、第二进水口6和第二出水口5,第一进水口3与供暖装置的供水管相连,第一出水口4与供暖装置的回水管相连,形成第一循环系统,供暖系统用混水罐的第二出水口5与用户的供水管相连,第二进水口6与用户的回水管相连,形成第二循环系统;第一进水口4上设有电动调节阀10,第二出水口6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实时采集第二出水口5的出水温度,电动调节阀10与温度传感器12通过控制器11相连,温度传感器12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根据预设温度阈值通过控制电动调节阀10调节进水流量,从而控制供热温度,使供热温度保持稳定。混水罐体2的内部设有过滤腔7,过滤腔7分别与第一进水口3、第二出水口4、第二进水口6和第二出水口5相连,进出水进入混水罐体2内,经过滤腔过滤,水中的杂质留存在过滤腔7中,过滤腔7通过排污管与排污阀8连接,将水中的杂质和污垢排出供暖系统用混水罐。排气阀8位于混水罐体2的上部,排气阀8为自动排气阀,将水中的气体及时排出。优选的,保温层1为乳胶复合层。如图2所示,排气阀8包括调节阀芯81、调节阀芯座86、垫片组件87、阀体88、钢球89、弹簧82以及排气弹簧座83,调节阀芯81位于调节阀芯座86内部,调节阀芯81能沿调节阀芯座86的轴向移动,垫片组件87安装于调节阀芯81与调节阀芯座86形成的空腔中,垫片组件87包括多个叠置在一起的垫片,垫片为中部带有通孔的圆形结构,垫片组件87套装在调节阀芯86的顶杆中,调节阀芯座86安装于阀体88中,排气弹簧座83安装于阀体88的一端孔中,钢球89和弹簧82安装于阀体88和排气弹簧座83形成的空腔中。调节阀芯座86包括顶杆、通气孔、圆周径向排气孔、纵向排气槽以及垫片安装孔,调节阀芯座的中部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圆周径向排气孔,圆周径向排气孔位于垫片组件87的中部位置,调节阀芯座86与阀体88的连接件的表面等角度设有多个平面状的纵向排气槽,当调节阀芯座86与阀体88相连接时,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排气间隙;阀体88包括排气嘴84、径向排气孔、环形排气槽、调节阀芯座安装孔、顶杆孔、钢球与弹簧安装孔以及排气弹簧座安装孔,径向排气孔与环形排气槽相通。当调节阀芯座86在阀体88中安装定位后,顶杆能位于顶杆及通气孔与顶杆孔中,顶杆的直径分别小于顶杆及通气孔与顶杆孔的直径,通过转动调节阀芯81,使调节阀芯81的顶杆与钢球89相顶触,实现钢球89对顶杆孔的开启或闭合,并调节垫片组件87中多个垫片之间的松紧度,在调节阀芯座86与阀体88安装后,径向排气孔通过纵向排气槽与圆周径向排气孔相连通,采用垫片间隙微气实现自动排气。采用旋转方式调节调节阀芯81,从而调节调节阀芯81的顶杆的轴向移动,由于顶杆与钢球89相顶触,所以转动调节阀芯81就可以调节钢球89与顶杆孔之间开口的大小,从而控制暖气系统的排气速度。为了控制排气速度的快慢和防止水汽溢出,垫片组合叠置在一起后的垫片组件87在调节阀芯81的压紧作用下,应该保持一定的松紧度,既要能让气体排出,同时也要阻止水汽的溢出。本技术采用该自动排气阀,无需手动排气,省时省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供暖系统用混水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暖系统用混水罐,包括保温层、混水罐体、排气阀以及排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包裹在所述混水罐体外侧的复合层,所述混水罐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混水罐体的两侧彼此错开地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上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出水温度,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相连,所述混水罐体的内部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滤腔通过排污管与所述排污阀连接;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混水罐体的上部,所述排气阀包括调节阀芯、调节阀芯座、垫片组件、阀体、钢球、弹簧以及排气弹簧座,所述调节阀芯位于所述调节阀芯座内部,所述调节阀芯能沿所述调节阀芯座的轴向移动,所述垫片组件安装于所述调节阀芯与调节阀芯座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垫片组件包括多个叠置在一起的垫片,并且所述垫片为中部带有通孔的圆形结构,所述垫片组件套装在所述调节阀芯的顶杆中;所述调节阀芯座安装于所述阀体中,所述调节阀芯座包括顶杆、通气孔、圆周径向排气孔、纵向排气槽以及垫片安装孔,所述调节阀芯座的中部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圆周径向排气孔,所述圆周径向排气孔位于所述垫片组件的中部位置,所述调节阀芯座与所述阀体的连接件的表面等角度的设有多个平面状的纵向排气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系统用混水罐,包括保温层、混水罐体、排气阀以及排污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包裹在所述混水罐体外侧的复合层,所述混水罐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混水罐体的两侧彼此错开地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上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第二出水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出水温度,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相连,所述混水罐体的内部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滤腔通过排污管与所述排污阀连接;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混水罐体的上部,所述排气阀包括调节阀芯、调节阀芯座、垫片组件、阀体、钢球、弹簧以及排气弹簧座,所述调节阀芯位于所述调节阀芯座内部,所述调节阀芯能沿所述调节阀芯座的轴向移动,所述垫片组件安装于所述调节阀芯与调节阀芯座形成的空腔中,所述垫片组件包括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如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成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