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159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2:36
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以有效对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进行加固处理。包括:溶洞边界探孔,在原发现溶洞的钻孔四周逐步向外布设,由地面钻入溶洞底板以下一定深度,探明溶洞的边界线、溶洞充填物和上部溶洞空腔的情况,边界线以内的为界内探孔;旋喷固结体,分布于溶洞充填物内,由以各界内探孔为引孔的旋喷喷浆管伸入至溶洞充填物内旋喷水泥浆液与溶洞充填物充分拌合凝固形成;注浆加固体,填充溶洞充填物以上至溶洞顶板的所有空腔,由界内探孔伸入溶洞空腔内压力注浆凝固形成。

A foundation buried type large filling cav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A foundation buried type large filling cav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is used to reinforce the buried large filling karst cave effectively. Including: cave boundary exploration holes found in the original drilling around the cave gradually outward layout, drill into the cave floor below a certain depth from the ground, the boundary line of karst cave, cave filling and upper karst cavity, within the boundary line is in hole drilling; jet grouted, distributed in the cave filling in the tube extends into the cave filling, inner jet cement grout and cave filling solidification by fully mixing within the probe ho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or the jet spraying guide hole formation; grouting reinforcement, all above cavity filling fillings to cave roof, by drilling into pressure grouting solidification in cave cavity 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岩溶强烈发育地区基底岩溶注浆施工处理工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进行揭盖处理的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埋藏式溶洞的分布范围广且溶洞埋藏深度不等,这些埋藏式溶洞的存在将严重影响路基工程基底的稳定,必须进行相应处理。目前对于这种埋深较深无法进行揭盖处理的溶洞基本采用注浆加固、或者采用桩板结构跨越处理。但注浆加固施工方法由于其注浆压力所限,仅能对溶洞空腔部分进行填充处理,基本无法保证浆液与溶洞充填物充分胶结并形成均匀固结体,达不到整治效果。而桩板结构跨越方法需要单独设计,且施工周期长,费用高。为此,急迫需要一种新的加固结构及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以有效对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进行加固处理,增加顶板厚度和承受上部荷载的能力。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包括溶洞和堆积于其下部的溶洞充填物,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溶洞边界探孔,在原发现溶洞的钻孔四周逐步向外布设,由地面钻入溶洞底板以下一定深度,探明溶洞的边界线、溶洞充填物和上部溶洞空腔的情况,边界线以内的为界内探孔;旋喷固结体,分布于溶洞充填物内,由以各界内探孔为引孔的旋喷喷浆管伸入至溶洞充填物内旋喷水泥浆液与溶洞充填物充分拌合凝固形成;注浆加固体,填充溶洞充填物以上至溶洞顶板的所有空腔,由界内探孔伸入溶洞空腔内压力注浆凝固形成。技术有益的效果是,在探明溶洞的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首先采用高压旋喷措施对溶洞充填物进行固结处理,形成圆桩状旋喷固结体,增加溶洞充填物承载力,然后采用注浆措施对充填物上部溶洞空腔部分进行填充加固处理,形成注浆加固体,达到封闭溶洞,增加顶板厚度并承受上部荷载的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对于充填溶洞处理的局限性以及不经济性,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方便,经济等特点,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中溶洞发育平面判定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中溶洞发育断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中旋喷固结体施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中注浆加固体施工示意图图中示出结构及所对应的标记:溶洞10、溶洞充填物11、溶洞空腔12、旋喷固结体13、注浆加固体14、界外探孔20、界内探孔21、旋喷机30、旋喷喷浆管31、注浆机40、注浆管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步骤说明如下: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包括溶洞10和堆积于其下部的溶洞充填物11,还包括:溶洞边界探孔,在原发现溶洞的钻孔四周逐步向外布设,由地面钻入溶洞底板以下一定深度,探明溶洞10的边界线、溶洞充填物11和上部溶洞空腔12的情况,边界线以内的为界内探孔21;旋喷固结体13,分布于溶洞充填物11内,由以各界内探孔21为引孔的旋喷喷浆管31伸入至溶洞充填物11内旋喷水泥浆液与溶洞充填物11充分拌合凝固形成;注浆加固体14,填充溶洞充填物11以上至溶洞顶板的所有空腔,由界内探孔21伸入溶洞空腔12内压力注浆凝固形成。即在探明溶洞10的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首先采用高压旋喷措施对溶洞充填物11进行固结处理,形成圆桩状旋喷固结体13,增加溶洞充填物11承载力,然后采用注浆措施对溶洞充填物11上部溶洞空腔12部分进行填充加固处理,形成注浆加固体14,达到封闭溶洞10,增加顶板厚度并承受上部荷载的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对于充填溶洞处理的局限性以及不经济性,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方便,经济等特点,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参照图1,所述溶洞边界探孔是在原发现溶洞的钻孔外侧四周每1.2m各增加一个加密孔,如仍发现溶洞,则根据溶洞发育大小及深度范围继续向外延伸布孔,最终圈定溶洞发育的大小及空间发育形态,确定相应的处理范围。以最终探明的溶洞边界线,将溶洞边界探孔分为界内探孔21、和界外探孔20。为适应旋喷固结体13、注浆加固体14的施工,所述溶洞边界探孔的直径大于130mm,由地面钻入溶洞底板以下的深度不小于2m。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按如下步骤进入施工:①溶洞边界探孔,在原发现溶洞的钻孔四周逐步向外布设,由地面钻入溶洞底板以下一定深度,探明溶洞10的边界线、溶洞充填物11和上部溶洞空腔12的情况,边界线以内为界内探孔21;②施工旋喷固结体13,以各界内探孔21为引孔,旋喷喷浆管31伸入溶洞充填物11内进行旋喷作业,使水泥浆液与溶洞充填物11充分拌合凝固形成旋喷固结体13;③施工注浆加固体14,将注浆管41由界内探孔21伸入溶洞空腔12进行压力注浆,凝固后填充溶洞充填物11以上至溶洞顶板的所有空腔。水泥浆液,水泥和粉煤灰的配合比为4:1,水泥浆水灰比为0.8~1.5。水泥浆通过搅拌设备充分搅拌均匀后通过筛网(孔径为0.8mm)过滤,置入浆液池,并通过泥浆泵抽进第二道过滤网(孔径为0.8mm)过滤后置入储液桶中备用。旋喷固结体13采用单管法施工,高压水泥浆的压力应大于20Mpa。施工顺序宜从溶洞中间向外围进行,或由溶洞一边推向另一边的方式施工,加固深度置于溶洞底板上。通过引孔将旋喷喷浆管31下沉到达溶洞底板深度后,停止钻进,旋转不停,高压泥浆泵压力增到施工设计值,原位旋转喷浆30s。然后边喷浆,边旋转,同时缓慢提升钻杆。钻杆提升速率为20cm/min;钻杆旋转速率为20r/min。当旋喷喷浆管31提升至接近溶洞充填物11顶面时,应从溶洞充填物11顶面以下1m开始,慢速提升旋喷,旋喷数秒,再向上慢速提升0.5m,直至充填物顶面,形成旋喷固结体13,固结体直径要求不低于旋喷固结体施工完成后,利用界内探孔21埋置充填注浆管41,对旋喷固结体13顶部凹穴及剩余空溶洞部分采用注浆压力0.2~0.4MPa、水灰比为0.6~1:1的水泥浆对溶洞进行填充加固处理,形成注浆加固体14。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包括溶洞(10)和堆积于其下部的溶洞充填物(1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溶洞边界探孔,在原发现溶洞的钻孔四周逐步向外布设,由地面钻入溶洞底板以下一定深度,探明溶洞(10)的边界线、溶洞充填物(11)和上部溶洞空腔(12)的情况,边界线以内的为界内探孔(21);旋喷固结体(13),分布于溶洞充填物(11)内,由以各界内探孔(21)为引孔的旋喷喷浆管(31)伸入至溶洞充填物(11)内旋喷水泥浆液与溶洞充填物(11)充分拌合凝固形成;注浆加固体(14),填充溶洞充填物(11)以上至溶洞顶板的所有空腔,由界内探孔(21)伸入溶洞空腔(12)内压力注浆凝固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底埋藏式大型充填溶洞加固结构,包括溶洞(10)和堆积于其下部的溶洞充填物(11),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溶洞边界探孔,在原发现溶洞的钻孔四周逐步向外布设,由地面钻入溶洞底板以下一定深度,探明溶洞(10)的边界线、溶洞充填物(11)和上部溶洞空腔(12)的情况,边界线以内的为界内探孔(21);旋喷固结体(13),分布于溶洞充填物(11)内,由以各界内探孔(2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伟胡天浩薛元肖朝乾王春陈建武文翠英沈均肖雄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