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97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四根竖向架、侧挡板、底板架和顶板,四根竖向架设置在顶板的四个角下方,底板架固定在四根竖向架的底部;在顶板上设有成对的对重块,每对对重块包括四棱柱块和三棱柱块,三棱柱块为直角三棱柱,两个直角面分别贴合在竖向架和底板架的顶面;四棱柱块的倾斜面与三棱柱块的倾斜面互相平行;在三棱柱块与四棱柱块相邻的端面处设有挡板条;两组相对的侧挡板可拆卸的设置相两根竖向架中部,且一组侧挡板位于挡板条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对重架不仅减轻了单元的对重重量,降低了搬运的劳动强度;使对重架的整体性更加好,避免对重在上下运动过程中的晃动,保证了电梯运行的平稳与安全。

An elevator pair of heavy fram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vator counterweight frame, including four vertical frame, a side baffle plate, floor and roof frame, four vertical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four corners below the roof, the floor frame is fixed on the four vertical frame in the bottom; the top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air of heavy blocks, each pair of heavy block includes four prism blocks and triangular prism, a triangular prism block three rectangular prisms, two rectangular faces are respectively attached on the vertical fram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ottom frame; four prism blocks of the inclined plane and the three prism block of the inclined retaining strip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t the end of three block and four block adjacent prism prism the two group of opposite side; removable baffle arranged two frame and a central vertical, lateral side baffle baffle in the group;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counterweight frame not only reduce the unit of weight,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heavy handl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frame is better, avoiding the sloshing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up and down, and ensuring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elevato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架
本技术属于电梯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架。
技术介绍
电梯对重架通常是在工厂内准确焊接完成后,整体运输到现场,安装到电梯系统内,这种整体的结构在运输成本较高,在后期的维修过程中也增加了维修工的劳动强度;同时,针对现有的对重架而安装的对重块重量较大,搬运不方便,维修更换不方便,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维修的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梯对重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方便对重架的运输,方便搬运,降低维修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电梯维护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四根竖向架、侧挡板、底板架和顶板,四根竖向架设置在顶板的四个角下方,且竖向架与顶板的底面互相垂直,底板架固定在四根竖向架的底部,且底板架的顶面与竖向架垂直;在顶板上设有成对的对重块,每对对重块包括四棱柱块和三棱柱块,三棱柱块为直角三棱柱,两个直角面分别贴合在竖向架和底板架的顶面;四棱柱块的倾斜面与三棱柱块的倾斜面互相平行,若干四棱柱块堆放在三棱柱块上部;在三棱柱块与四棱柱块相邻的端面处设有挡板条,挡板条能同时挡住相邻的三棱柱块与四棱柱块的端面;两组相对的侧挡板可拆卸的设置相两根竖向架中部,且一组侧挡板位于挡板条的外侧;进一步的,竖向架底部设有弯折呈水平状的竖向架底托部,竖向架底托部底部固定在底板架的顶面;在竖向架底托部上部固定底托板,底托板增加了底部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对重架的稳定与安全;进一步的,三棱柱块的斜面倾角为45°,即三棱柱块的端面为等腰直角形;其中,四棱柱块的端面为菱形,且菱形一角为45°;进一步的,在三棱柱块的端面设有三棱柱端部缺口,三棱柱端部缺口设置在倾斜边处;进一步的,在四棱柱块的端面设有四棱柱端部缺口,四棱柱端部缺口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棱边处;进一步的,三棱柱块的端部开有手孔,手孔方便提起搬运三棱柱块;进一步的,在一组相对的侧挡板的外表面上设有导靴,导靴用于辅助支撑对重架的上下运动,起导滑作用;进一步的,在成对的三棱柱块与四棱柱块之间还设有矩形块,挡板条为平底的V形结构,即V形板条的尖端为平板型;挡板条的平底部分的长度等于矩形块的宽度,这种结构进一步减轻了每块对重块的重量,降低了对重架的组装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挡板条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侧挡板内侧,这样能对每层对重进行上下的限位固定,保证了对重架的整体一致性;进一步的,在底板架底部中心处还设有缓冲架,缓冲架用于支撑抵压在缓冲座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梯对重架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对重架将对重块设计成四棱柱块、三棱柱块结构,不仅减轻了单元的对重重量,降低了搬运的劳动强度;在挡板条的作用下对每层对重进行限位,使对重架的整体性更加好,避免对重在上下运动过程中的晃动,保证了电梯运行的平稳与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梯对重架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挡板条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四棱柱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三棱柱块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竖向架;10-竖向架底托部;2-侧挡板;3-底板架;30-底托板;31-缓冲架;4-顶板;5-四棱柱块;50-四棱柱端部缺口;6-三棱柱块;60-三棱柱端部缺口;61-手孔;7-导靴;8-挡板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四根竖向架1、侧挡板2、底板架3和顶板4,四根竖向架1设置在顶板4的四个角下方,且竖向架1与顶板4的底面互相垂直,底板架3固定在四根竖向架1的底部,且底板架3的顶面与竖向架1垂直;在顶板上设有成对的对重块,每对对重块包括四棱柱块5和三棱柱块6,三棱柱块6为直角三棱柱,两个直角面分别贴合在竖向架1和底板架3的顶面;四棱柱块5的倾斜面与三棱柱块6的倾斜面互相平行,若干四棱柱块5堆放在三棱柱块6上部;在三棱柱块6与四棱柱块5相邻的端面处设有挡板条8,挡板条8能同时挡住相邻的三棱柱块6与四棱柱块5的端面;两组相对的侧挡板2可拆卸的设置相两根竖向架1中部,且一组侧挡板2位于挡板条8的外侧;另一组侧挡板2并未在图中示出;其中,竖向架1底部设有弯折呈水平状的竖向架底托部10,竖向架底托部10底部固定在底板架3的顶面;在竖向架底托部10上部固定底托板30,底托板30增加了底部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对重架的稳定与安全;结合图4和图5所示,其中,三棱柱块6的斜面倾角为45°,即三棱柱块6的端面为等腰直角形;其中,四棱柱块5的端面为菱形,且菱形一角为45°;其中,在三棱柱块6的端面设有三棱柱端部缺口60,三棱柱端部缺口60设置在倾斜边处;其中,在四棱柱块5的端面设有四棱柱端部缺口50,四棱柱端部缺口50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个棱边处;其中,三棱柱块6的端部开有手孔61,手孔61方便提起搬运三棱柱块6;结合图2所示,其中,在一组相对的侧挡板2的外表面上设有导靴7,导靴7用于辅助支撑对重架的上下运动,起导滑作用;结合图3所示,其中,在成对的三棱柱块6与四棱柱块5之间还设有矩形块,图中未示出矩形块结构,挡板条8为平底的V形结构,即V形板条的尖端为平板型;挡板条8的平底部分的长度等于矩形块的宽度,这种结构进一步减轻了每块对重块的重量,降低了对重架的组装劳动强度;其中,挡板条8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侧挡板2内侧,这样能对每层对重进行上下的限位固定,保证了对重架的整体一致性;其中,在底板架3底部中心处还设有缓冲架31,缓冲架31用于支撑抵压在缓冲座上;本技术使用方法:将四根竖向架焊接在底板架上,竖向架顶部焊接顶板,底板架上设有底托板,将三棱柱块置在底托板上,在三棱柱块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对重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竖向架(1)、侧挡板(2)、底板架(3)和顶板(4),四根竖向架(1)设置在顶板(4)的四个角下方,且竖向架(1)与顶板(4)的底面互相垂直,底板架(3)固定在四根竖向架(1)的底部,且底板架(3)的顶面与竖向架(1)垂直;在顶板(4)上设有成对的对重块,每对对重块包括四棱柱块(5)和三棱柱块(6),三棱柱块(6)为直角三棱柱,两个直角面分别贴合在竖向架(1)和底板架(3)的顶面;四棱柱块(5)的倾斜面与三棱柱块(6)的倾斜面互相平行,若干四棱柱块(5)堆放在三棱柱块(6)上部;在三棱柱块(6)与四棱柱块(5)相邻的端面处设有挡板条(8),挡板条(8)能同时挡住相邻的三棱柱块(6)与四棱柱块(5)的端面;两组相对的侧挡板(2)可拆卸的设置相两根竖向架(1)中部,且一组侧挡板(2)位于挡板条(8)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根竖向架(1)、侧挡板(2)、底板架(3)和顶板(4),四根竖向架(1)设置在顶板(4)的四个角下方,且竖向架(1)与顶板(4)的底面互相垂直,底板架(3)固定在四根竖向架(1)的底部,且底板架(3)的顶面与竖向架(1)垂直;在顶板(4)上设有成对的对重块,每对对重块包括四棱柱块(5)和三棱柱块(6),三棱柱块(6)为直角三棱柱,两个直角面分别贴合在竖向架(1)和底板架(3)的顶面;四棱柱块(5)的倾斜面与三棱柱块(6)的倾斜面互相平行,若干四棱柱块(5)堆放在三棱柱块(6)上部;在三棱柱块(6)与四棱柱块(5)相邻的端面处设有挡板条(8),挡板条(8)能同时挡住相邻的三棱柱块(6)与四棱柱块(5)的端面;两组相对的侧挡板(2)可拆卸的设置相两根竖向架(1)中部,且一组侧挡板(2)位于挡板条(8)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架,其特征在于,竖向架(1)底部设有弯折呈水平状的竖向架底托部(10),竖向架底托部(10)底部固定在底板架(3)的顶面;在竖向架底托部(10)上部固定底托板(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伟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维亚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