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泡片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69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发泡片材,旨在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结构稳定的发泡片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发泡片材本体包括上发泡层、减震层以及下发泡层,减震层包括支撑层以及分别置于支撑层两侧的若干第一减震件和若干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相对设置,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呈圆弧状,第一减震件包括与上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A以及置于抵触部A两侧的支撑部A,第二减震件包括与下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B以及置于抵触部B两侧的支撑部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发泡片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发泡片材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泡片材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发泡片材。
技术介绍
发泡片材通常是用于填充提包,或者是用于汽车的橡胶支架等。目前,市场上的发泡片材,它包括发泡片材本体。传统的发泡片材的减震支撑效果较差,容易对提包内的物件造成损坏,或者是对汽车的橡胶支架造成损伤,因此发泡片材就需要起到一定减震支撑效果,以及传统的发泡片材的耐磨效果较差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好,结构稳定的发泡片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发泡片材,包括发泡片材本体,所述发泡片材本体包括上发泡层、减震层以及下发泡层,减震层包括支撑层以及分别置于支撑层两侧的若干第一减震件和若干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相对设置,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呈圆弧状,第一减震件包括与上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A以及置于抵触部A两侧的支撑部A,第二减震件包括与下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B以及置于抵触部B两侧的支撑部B,两相邻第一减震件的支撑部A相抵触,两相邻第二减震件的支撑部B相抵触,相对设置的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之间形成有减震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泡片材本体包括上发泡层、减震层以及下发泡层,通过将减震层包括支撑层以及分别置于支撑层两侧的若干第一减震件和若干第二减震件,并且将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分别置于支撑层的两侧,使得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有个受力支撑点,并且将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相对之间均形成相互的支撑点,从而确保了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且将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呈圆弧状,而圆弧状的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具有圆弧支撑效果,并且第一减震件包括与上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A以及置于抵触部A两侧的支撑部A,第二减震件包括与下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B以及置于抵触部B两侧的支撑部B,两相邻第一减震件的支撑部A相抵触,两相邻第二减震件的支撑部B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使得在上发泡层或者是下发泡层对减震件进行受力时,抵触部A、B先受力,进而传递至支撑部A、B,而相邻的支撑部A和相邻的支撑部B是相抵触的,则可以保证在受力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在同一受力面上,并且有着相互支撑受力的效果,相对设置的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之间形成有减震区,同样地,形成的减震区则能进一步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发泡层和下发泡层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支撑体,支撑体的截面呈梯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发泡层和下发泡层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支撑体,通过在上发泡层和下发泡层的表面上设置的支撑体,则提供了支撑效果,并且支撑体的截面呈梯形状,梯形状结构具有两三角支撑效果效果,则可以提高支撑体的结构强度,并且梯形状结构具有上平面支撑台,具有一定的舒适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发泡层的厚度、支撑层的厚度以及下发泡层的厚度三者之前的比例为2: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发泡层的厚度、支撑层的厚度以及下发泡层的厚度三者之前的比例为2:1:2,通过将上发泡层的厚度、支撑层的厚度以及下发泡层的厚度三者之前的比例设置为2:1:2,通过支撑层为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提供受力点的支撑,并且增加上、下发泡层的厚度,则进一步保证了减震效果,进而保证了对上、下发泡层的减震以及支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发泡片材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一种新型发泡片材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新型发泡片材,包括发泡片材本体,发泡片材本体包括上发泡层1、减震层以及下发泡层2,通过将减震层包括支撑层30以及分别置于支撑层两侧的若干第一减震件31和若干第二减震件32,并且将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分别置于支撑层30的两侧,使得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有个受力支撑点,并且将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相对之间均形成相互的支撑点,从而确保了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且将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均呈圆弧状,而圆弧状的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均具有圆弧支撑效果,并且第一减震件31包括与上发泡层1相抵触的抵触部A310以及置于抵触部A310两侧的支撑部A311,第二减震件32包括与下发泡层2相抵触的抵触部B320以及置于抵触部B320两侧的支撑部B321,两相邻第一减震件31的支撑部A311相抵触,两相邻第二减震件32的支撑部B321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使得在上发泡层1或者是下发泡层2对减震件进行受力时,抵触部A、B先受力,进而传递至支撑部A、B,而相邻的支撑部A311和相邻的支撑部B321是相抵触的,则可以保证在受力时,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在同一受力面上,并且有着相互支撑受力的效果,相对设置的第一减震件31和第二减震件32之间形成有减震区33,同样地,形成的减震区33则能进一步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发泡层1和下发泡层2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支撑体4,通过在上发泡层1和下发泡层2的表面上设置的支撑体4,则提供了支撑效果,并且支撑体4的截面呈梯形状,梯形状结构具有两三角支撑效果效果,则可以提高支撑体4的结构强度,并且梯形状结构具有上平面支撑台,具有一定的舒适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发泡层1的厚度、支撑层30的厚度以及下发泡层2的厚度三者之前的比例为2:1:2,通过将上发泡层的厚度、支撑层的厚度以及下发泡层的厚度三者之前的比例设置为2:1:2,通过支撑层为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提供受力点的支撑,并且增加上、下发泡层的厚度,则进一步保证了减震效果,进而保证了对上、下发泡层的减震以及支撑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发泡片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发泡片材,包括发泡片材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发泡片材本体包括上发泡层、减震层以及下发泡层,减震层包括支撑层以及分别置于支撑层两侧的若干第一减震件和若干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相对设置,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呈圆弧状,第一减震件包括与上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A以及置于抵触部A两侧的支撑部A,第二减震件包括与下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B以及置于抵触部B两侧的支撑部B,两相邻第一减震件的支撑部A相抵触,两相邻第二减震件的支撑部B相抵触,相对设置的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之间形成有减震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发泡片材,包括发泡片材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发泡片材本体包括上发泡层、减震层以及下发泡层,减震层包括支撑层以及分别置于支撑层两侧的若干第一减震件和若干第二减震件,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相对设置,第一减震件和第二减震件均呈圆弧状,第一减震件包括与上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A以及置于抵触部A两侧的支撑部A,第二减震件包括与下发泡层相抵触的抵触部B以及置于抵触部B两侧的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天宏达单向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