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骨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40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骨穿刺针,包括电钻、套管和穿刺针芯,所述穿刺针芯由尾部到尖部方向依次设有电钻连接部,套管连接部和主体针,所述电动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于外壳靠近球心一侧的限位管,限位管一端与外壳内侧壁相连接,限位管的另一端所在的平面与外壳的截面所在的平面相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穿刺针采用电动驱动,省时省力,穿刺的角度和深度准确。

Electric bone puncture need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needle, including electric drill, casing and core of the puncture needle, the puncture needle core from tail to tip is connected to electric drill, casing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main needle, the electric needle also comprises a limiting device, wherein the limiting device comprises a hemispherical the shell an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shell near the center of the limiting tube, one end of the pipe spacing and the interior wall of the outer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a limit plane section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 and the shell of the plane where the coincid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by adopting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bone puncture needle is driven by electric power, saves time and labor, and the angle and depth of the puncture are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骨穿刺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的是一种电动骨穿刺针。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后骨髓病理学检测作为确诊白血病的金标准,因此一次性骨髓穿刺针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当今市面上骨穿刺针为手动穿刺类型,不带有电机装置,相似的产品有骨钻,带有电机装置,但是骨钻的功能应用不能满足骨穿刺针的功能,骨钻只有一个钻头部件,是用来在骨板上面打孔,然后加入钢钉来固定骨钢板使用的,但是骨穿刺针为两个部件,钻头部分和套管部分,骨穿刺针使用时,将两者锁死,手动旋转钻入骨头中,直至钻到骨髓处,然后将中间钻头抽出,将套管留在骨头中,利用套管和外界形成通路,且钻头上部带有鲁尔接头,能有与注射器连接向骨髓腔里面加药或者对骨髓其他治疗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与现有电钻标准匹配,安装简单,定位准确的电动骨穿刺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骨穿刺针,包括电钻、套管和穿刺针芯,所述穿刺针芯由尾部到尖部方向依次设有电钻连接部,套管连接部和主体针,所述电钻连接部为与电钻夹持部配合的外六角结构,所述套管连接部包括垂直于穿刺针芯轴线的圆形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缘设有均匀分布的不少于3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外缘与连接座的外缘相配合;所述套管为空管状结构,所述套管由尾部向前依次设有同轴连接的套管尾部、加强部和主体管,所述套管尾部设有圆形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缘设有与连接座外缘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加强部的外径大于主体管的外径,所述加强部的长度与主体管的长度之比为1:5-1:8;电钻代替人力为骨穿刺针提供动力,动力由电钻传输至穿刺针芯,再由穿刺针芯带动套管转动。穿刺针芯通过凸起与套管的凹槽实现二者之间稳定的连接。所述电动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于外壳靠近球心一侧的限位管,限位管一端与外壳内侧壁相连接,限位管的另一端所在的平面与外壳的截面所在的平面相重合,限位管的内径与套管的外径之比为5:4-3:2。套管的外表面设有刻度尺,限位装置和刻度尺配合可以限定骨穿刺针穿刺的深度,同时限位管固定了穿刺的方向,防止钻头组件穿刺方向发生偏移。所述凸起的外缘为倒角结构,所述凹槽的外缘为倒角结构。倒角结构有利于套管与穿刺针芯的导入和结合。所述凸起的数量为4个。四爪连接结构更有利于零件的固定,同时节省加工材料,相比于三爪或两爪,能更好的保持横轴和纵轴定位,保持同心度。所述限位管至少包括3根与外壳的截面分别呈30°、60°、90°夹角的限位管,所述外壳的直径为40mm,外壳的厚度为2mm。穿刺有时需要多角度进行,在直径40mm的外壳空间中,至少能分布开3根限位管,30°、60°、90°也基本满足骨穿刺针穿刺角度的需求。所述套管外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为沉雕。如果采用浮雕的方式,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刻度本身也是一种障碍。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穿刺针采用电动驱动,省时省力,穿刺的角度和深度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穿刺针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限位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限位装置的剖面图图7是限位装置的仰视图图中:1、穿刺针芯2、套管11、电钻连接部12、套管连接部13、主体针21、套管尾部22、加强部23、主体管41、外壳42、限位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骨穿刺针,包括电钻、套管2和穿刺针芯1,所述穿刺针芯1由尾部到尖部方向依次设有电钻连接部11,套管连接部12和主体针13,所述电钻连接部11为与电钻夹持部配合的外六角结构,所述套管连接部12包括垂直于穿刺针芯轴线的圆形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缘设有均匀分布的不少于3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外缘与连接座的外缘相配合;如图4所示,所述套管2为空管状结构,所述套管2由尾部向前依次设有同轴连接的套管尾部21、加强部22和主体管23,所述套管尾部21设有圆形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缘设有与连接座外缘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加强部22的外径大于主体管23的外径,所述加强部22的长度与主体管23的长度之比为1:6;如图5-7所示,所述电动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半球形的外壳41和设置于外壳41靠近球心一侧的限位管42,限位管42一端与外壳41内侧壁相连接,限位管42的另一端所在的平面与外壳41的截面所在的平面相重合,限位管42的内径与套管2的外径之比为5:4。所述凸起的外缘为倒角结构,所述凹槽的外缘为倒角结构。所述凸起的数量为4个。所述限位管42至少包括3根与外壳41的截面分别呈30°、60°、90°夹角的限位管42,所述外壳41的直径为40mm,外壳41的厚度为2mm。所述套管2外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为沉雕.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动骨穿刺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钻、套管和穿刺针芯,所述穿刺针芯由尾部到尖部方向依次设有电钻连接部,套管连接部和主体针,所述电钻连接部为与电钻夹持部配合的外六角结构,所述套管连接部包括垂直于穿刺针芯轴线的圆形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缘设有均匀分布的不少于3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外缘与连接座的外缘相配合;所述套管为空管状结构,所述套管由尾部向前依次设有同轴连接的套管尾部、加强部和主体管,所述套管尾部设有圆形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缘设有与连接座外缘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加强部的外径大于主体管的外径,所述加强部的长度与主体管的长度之比为1:5‑1:8;所述电动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于外壳靠近球心一侧的限位管,限位管一端与外壳内侧壁相连接,限位管的另一端所在的平面与外壳的截面所在的平面相重合,限位管的内径与套管的外径之比为5:4‑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钻、套管和穿刺针芯,所述穿刺针芯由尾部到尖部方向依次设有电钻连接部,套管连接部和主体针,所述电钻连接部为与电钻夹持部配合的外六角结构,所述套管连接部包括垂直于穿刺针芯轴线的圆形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缘设有均匀分布的不少于3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外缘与连接座的外缘相配合;所述套管为空管状结构,所述套管由尾部向前依次设有同轴连接的套管尾部、加强部和主体管,所述套管尾部设有圆形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缘设有与连接座外缘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加强部的外径大于主体管的外径,所述加强部的长度与主体管的长度之比为1:5-1:8;所述电动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