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324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包括圆筒状的带有内腔的针头、带有通管腔的手柄、套针,所述针头设置有第一出液孔、第二出液孔,所述套针与针头的内腔和通孔腔相配套的圆筒状结构,套针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及第三进液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设置透明观察窗或透明手柄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直观可视,取液时,对流量控制精确,方便操作,而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与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及第三进液孔相互位置的设置和配合,使出液方式和出液量都可根据现场病人或操作人员的要求灵活调。本产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调整精确、功能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医疗辅助器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
技术介绍
腰椎穿刺是神经内科临床常用操作之一,主要用于脑脊液压力测定,抽取脑脊液,向蛛网膜下腔注入药物,脑脊液造影等。腰椎穿刺所用器具为腰椎穿刺针,目前常用腰椎穿刺针包括中空的针头、针座和针芯,针头尾接针座。穿刺前,先将针芯插入针头的针头空腔内,当针头连同针芯进入人体后,为了判断针头是否进入椎管,需将针芯从针头空腔内拔出,观察脑脊液是否从针头空腔内流出,如有脑脊液流出,说明腰椎穿刺成功,再接测压管进行脑脊液压力测定。通过针座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上述腰椎穿刺针虽然结构简单,但也存在如下不足:为了判断针头是否插入椎管,需将针芯从针头空腔内拔出,观察脑脊液是否从针头空腔内流出,如果脑脊液未流出,重新将针芯插入针头的针头空腔内,再重新穿刺操作,因此,该穿刺针缺乏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的直观可视性,针芯不断地插拔操作,延长了穿刺操作时间,况且将针芯重新插入直径较小的针头空腔,操作上也相对麻烦;抽出针芯后连接测压管,易损失部分脑脊液,造成测压不准确;当颅内压较高时,一旦穿刺成功,将针芯从针头空腔拔出时,会造成脑脊液喷出,易诱发脑疝形成而危及生命;当需要采取脑脊液时,需要将针芯从针头空腔拔出,此时的脑脊液的流量很难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直接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脑脊液的流量可精确控制,测压准确,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套式腰椎穿刺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包括圆筒状的带有内腔的针头1、带有通管腔201的手柄2、套针3,所述针头I 一端带有尖锐的头部101,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针头I内部设置的中空的套筒102相连通,所述针头I在靠近头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孔103、第二出液孔104,其中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沿针头I的在同一横截面上对称排列且大小相同,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的圆心角均为30°,其沿针头I轴线方向的宽度为4mm,所述手柄2为透明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通管腔201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连接腔202、过渡腔203、限制腔204、功能腔205、尾腔206、后座腔207,所述连接腔202靠近过渡腔203的位置设置有沿通管腔201轴线对称的两个向内的凹陷形成的尺寸相同的观察窗208,所述靠近开口一端的针头I插入连接腔202并相互固接,所述针头I插入连接腔202的距离小于观察窗208背离过渡腔203的一端到连接腔202背离过滤腔203—端的距离,所述针头I的末端与过滤腔203之间形成缓冲腔217,所述连接腔202的内径与针头I的外径相配合,所述过渡腔203的内径与针头I的内径相同,所述限制腔20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升部209、平部210、降部211,所述升部209、平部210、降部211的轴线均与连接腔202轴线相一致,其中升部209为一横放的高为1mm圆台状空腔结构,其小台面一侧与连接腔202连通,大台面一侧与所述平部210相连接,小台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70°,所述平部210的内径与所述升部209大台面内径一致,沿轴线方向的高度为5mm,所述降部211为一横放的高为1mm圆台状空腔结构,其大台面一侧与平部210连通,其小台面一侧与所述功能腔205相连接,其小台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70°,所述升部209外侧的手柄2与平部210外侧的手柄2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功能腔205外侧的手柄2外表面设置有沿通管腔201的轴线对称的内部均设置有与功能腔205相连通的通孔的多功能突台212和取液突台213,所述功能腔205外侧的手柄2背离降部211的一端通过螺纹与尾腔206外侧的手柄2相连接,所述尾腔206外侧的手柄2与后座腔207外部的手柄2固接,所述后座腔207外侧的手柄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方向的止液槽214、放液槽215和沿轴向方向的滑动槽,所述放液槽215靠近尾腔206—侧,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之间的最短距离为4mm,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沿轴向方向的宽度为Imm,所述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的圆心角均为90°,所述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沿周向方向上沿滑动槽对称,所述滑动槽和第一出液孔103的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在针头I横截面的同一条半径上重合,所述滑动槽一端与放液槽215相通接,另一端与止液槽214相通接,所述头部101内部、套筒102远离开口一端设置有半球状中空的寻位腔105和定位腔106,其中寻位腔105半球状的底部与套筒102相连通,定位腔106底部与寻位腔105半球状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定位腔106的底部为圆柱形的腔体、顶部为一个半球状的腔体,其中寻位腔105的内径与套筒102的内径相同,定位腔106的底部的腔体的内径为套筒102内径的1/3,所述套针3与针头I的内腔和通孔腔201相配套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套针3包括中空的通液腔315、与定位腔106配套的定位头307,与寻位腔105配套的寻位头305、与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配套的第一进液孔303和第二进液孔304、与升部209和降部211配套的升面309和降面311,所述升面309和降面311通过过渡弧312相连接,所述降面311靠近功能腔205—侧设置有与功能腔205、尾腔206、后座腔207配套的尾部316,所述尾部316在与所述多功能突台212和取液突台213内通孔配套的多功能孔317和取液孔318,所述多功能孔317与第一进液孔303在轴向方向上相一致,所述尾部316在靠近后座腔307的末端设置有后座313,所述第一进液孔303和第二进液孔304同一轴向位置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孔314,所述第三进液孔314与第一进液孔303之间沿后座腔207到针头I方向观察逆时针方向的夹角为90°,所述后座313为封闭通液腔315末端的内部凹陷的帽状结构,所述后座313的凹陷部分朝向针头I方向,其内壁上设置有滑动卡片319,所述滑动卡片319与所述放液槽215、止液槽214、滑动槽相配套,沿后座腔207到针头I方向观察所述滑动卡片319与第一进液孔303之间在逆时针方向的夹角为4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优化方案,可以是所述多功能突台212外壁上设置有药液注射装置或压力测量装置。再一步优化为,所述药液注射装置通过橡胶密封装置与多功能突台212相连接。还可以优化为,所述压力测量装置设置有内螺纹通过设置在多功能突台212外表面的外螺纹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优化方案,可以是所述取液突台213上设置有取液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 设置透明观察窗或透明手柄观察脑脊液是否流出,直观可视,通过滑动卡片319与所述放液槽215、止液槽214、滑动槽的控制可灵活方便地根据脑脊液的压力控制出液大小,防止过多脑脊液流出,取液时,对流量控制精确,方便操作,升部、平部、降部与升面、降面的设置和配合可以更安全地控制本产品在穿刺过程中对脑脊液的控制,而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与第一进液孔303和第二进液孔304及第三进液孔314相互位置的设置和滑动卡片319在放液槽215、止液槽214的滑动角度的配合,使出液方式和出液量都可根据现场病人或操作人员的要求灵活调。本产品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式腰椎穿刺针,包括圆筒状的带有内腔的针头 (1)、带有通管腔(201)的手柄(2)、套针(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一端带有尖锐的头部(101),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针头(1)内部设置的中空的套筒(102)相连通,所述针头(1)在靠近头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液孔(103)、第二出液孔(104),其中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沿针头(1)的在同一横截面上对称排列且大小相同,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的圆心角均为30°,其沿针头(1)轴线方向的宽度为4mm,所述手柄(2)为透明塑料材料制成,所述通管腔(201)包括依次相连通的连接腔(202)、过渡腔(203)、限制腔(204)、功能腔(205)、尾腔(206)、后座腔(207),所述连接腔(202)靠近过渡腔(203)的位置设置有沿通管腔(201)轴线对称的两个向内的凹陷形成的尺寸相同的观察窗(208),所述靠近开口一端的针头(1)插入连接腔(202)并相互固接,所述针头(1)插入连接腔(202)的距离小于观察窗(208)背离过渡腔(203)的一端到连接腔(202)背离过滤腔(203)一端的距离,所述针头(1)的末端与过滤腔(203)之间形成缓冲腔(217),所述连接腔(202)的内径与针头(1)的外径相配合,所述过渡腔(203)的内径与针头(1)的内径相同,所述限制腔(204)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升部(209)、平部(210)、降部(211),所述升部(209)、平部(210)、降部(211)的轴线均与连接腔(202)轴线相一致,其中升部(209)为一横放的高为10mm圆台状空腔结构,其小台面一侧与连接腔(202)连通,大台面一侧与所述平部(210)相连接,小台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70°,所述平部(210)的内径与所述升部(209)大台面内径一致,沿轴线方向的高度为5mm,所述降部(211)为一横放的高为10mm圆台状空腔结构,其大台面一侧与平部(210)连通,其小台面一侧与所述功能腔(205)相连接,其小台面与侧面之间的夹角为70°,所述升部(209)外侧的手柄(2)与平部(210)外侧的手柄(2)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功能腔(205)外侧的手柄(2)外表面设置有沿通管腔(201)的轴线对称的内部均设置有与功能腔(205)相连通的通孔的多功能突台(212)和取液突台(213),所述功能腔(205)外侧的手柄(2)背离降部(211)的一端通过螺纹与尾腔(206)外侧的手柄(2)相连接,所述尾腔(206)外侧的手柄(2)与后座腔(207)外部的手柄(2)固接,所述后座腔(207)外侧的手柄(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方向的止液槽(214)、放液槽(215)和沿轴向方向的滑动槽,所述放液槽(215)靠近尾腔(206)一侧,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之间的最短距离为4mm,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沿轴向方向的宽度为1mm,所述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的圆心角均为90°,所述放液槽(215)与止液槽(214)沿周向方向上沿滑动槽对称,所述滑动槽和第一出液孔(103)的沿轴向方向的投影在针头(1)横截面的同一条半径上重合,所述滑动槽一端与放液槽(215)相通接,另一端与止液槽(214)相通接,所述头部(101)内部、套筒(102)远离开口一端设置有半球状中空的寻位腔(105)和定位腔(106),其中寻位腔(105)半球状的底部与套筒(102)相连通,定位腔(106)底部与寻位腔(105)半球状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定位腔(106)的底部为圆柱形的腔体、顶部为一个半球状的腔体,其中寻位腔(105)的内径与套筒(102)的内径相同,定位腔(106)的底部的腔体的内径为套筒(102)内径的1/3,所述套针(3)与针头(1)的内腔和通孔腔(201)相配套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套针(3)包括中空的通液腔(315)、与定位腔(106)配套的定位头(307),与寻位腔(105)配套的寻位头(305)、与第一出液孔(103)和第二出液孔(104)配套的第一进液孔(303)和第二进液孔(304)、与升部(209)和降部(211)配套的升面(309)和降面(311),所述升面(309)和降面(311)通过过渡弧(312)相连接,所述降面(311)靠近功能腔(205)一侧设置有与功能腔(205)、尾腔(206)、后座腔(207)配套的尾部(316),所述尾部(316)在与所述多功能突台(212)和取液突台(213)内通孔配套的多功能孔(317)和取液孔(318),所述多功能孔(317)与第一进液孔(303)在轴向方向上相一致,所述尾部(316)在靠近后座腔(207)的末端设置有后座(313),所述第一进液孔(303)和第二进液孔(304)同一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梁志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