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点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970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点播器,其包括储种器、落种管、落种机构和定距机构;所述储种器的顶部及底部开口、并呈漏斗状,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呈铲状,并于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形成有脚踩面,所述落种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顶端与所述储种器的底部之间,以构成所述储种器和所述落种管的连接,所述定距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的底部,且所述定距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脚踩面连接设于所述落种管的另一侧,且可水平的向落种管一旁延伸的定距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手持式点播器可实现种子的存储,每次点播时可控制仅下落设定数量的种子,并能够便于对相邻播种的种子间的间距进行较为精准的确定,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Handheld V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点播器
本技术涉及农业播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农业研究使用的手持式点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农业研究中或是在生长作物未收割而播种其它作物时常需要进行种子的点播,点播时人们经常使用点播器进行播种,不过目前使用的点播器多为简单的底端为铲头状的长管结构,这种结构的点播器每次点播都需要投籽,且也不能对相邻播种的种子之间的间距进行控制,而有着诸多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手持式点播器,以能够克服现有结构的点播器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持式点播器,其包括:储种器,所述储种器的顶部及底部开口、并呈漏斗状;落种管,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呈铲状,并于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形成有脚踩面;落种机构,所述落种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顶端与所述储种器的底部之间,以构成所述储种器和所述落种管的连接;所述落种机构包括顶部固连有把手的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转轴,固连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具有凹孔、且位于所述储种器和落种管之间的芯轴,以及于所述芯轴的一侧固连在第一转轴上的小齿轮,还包括于所述小齿轮的下方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一端伸出于壳体外的第二转轴,固连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与小齿轮啮合相连的大齿轮,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二转轴伸出壳体外的一端上的落种手柄,和于所述落种手柄与落种管之间连接设置的回位弹簧;定距机构,所述定距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的底部,且所述定距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脚踩面连接设于所述落种管的另一侧,且可水平的向落种管一旁延伸的定距杆。进一步的,于所述储种器的顶部设有可翻转打开的盖板。进一步的,于所述凹孔内设有螺接设置的容量调节块。进一步的,所述落种管全部为透明状,或者所述落种管的中间部分为透明状。进一步的,于所述脚踩面上设有防滑结构。进一步的,于所述落种管上固连有转动座,所述定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座上,于所述转动座上设有将所述定距杆限位于水平状的限位螺钉,并于所述落种管的上部设有可对呈竖立状而收拢于所述落种管一侧的定距杆进行固定的卡块。进一步的,所述定距杆为可伸缩的。进一步的,于所述定距杆的自由端可拆卸的连接有于所述定距杆为水平状态时竖立向下设置的铲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手持式点播器可实现种子的存储,每次点播时可控制仅下落设定数量的种子,并能够便于对相邻播种的种子间的间距进行较为精准的确定,从而可克服现有点播器的不同,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手持式点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落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凹孔内设置容量调节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间部分为透明状的落种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定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卡块的结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种器,2-把手,3-落种管,4-落种手柄,5-回位弹簧,6-壳体,7-支撑块,8-脚踩面,9-转动座,10-定距杆,11-铲头,12-卡块,13-盖板,14-芯轴,15-凹孔,16-第一转轴,17-小齿轮,18-大齿轮,19-第二转轴,20-容量调节块;91-转动轴,92-限位螺钉,101-外套管,102-内杆,103-紧定螺钉,121-卡槽,122-棱角,1021-内螺纹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手持式点播器,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该手持式点播器整体上由储种器1、落种机构、落种管3及定距机构构成,其中,储种器1的顶部及底部均开口,并呈漏斗状设置,在储种器1的顶部还设置有能够翻转开启的盖板13。落种管3的底端呈铲状,并于落种管3的底端形成有脚踩面8,利用对脚踩面8的踩踏,可利于铲头状的落种管3的底端插入土壤内,以保证点播的种子被土壤覆盖。落种机构具体位于落种管3的顶端与储种器1的底部之间,以构成储种器1和落种管3的连接。在具体结构上,落种机构包括顶部固连有把手2的壳体6,设于壳体6上的第一转轴16,固连于第一转轴16上的具有凹孔15、且位于储种器1底部开口和落种管3顶端之间的芯轴14,以及于芯轴14的一侧固连在第一转轴16上的小齿轮17。落种机构还包括于小齿轮17的下方设于壳体6上、且一端伸出于壳体6外的第二转轴19,固连于第二转轴19上的与小齿轮17啮合相连的大齿轮15,以及固连于第二转轴19伸出壳体6外的一端上的落种手柄4,和于落种手柄4与落种管3之间连接设置的回位弹簧5。本实施例中芯轴14的顶部能够对储种器1底部的开口形成封堵(可通过设计壳体6的顶部为弧形或芯轴14的顶部有一部分探入储种器1底部来实现),以可避免储种器1内的种子不可控的落入壳体6或落种管3中。而在壳体6的外侧还设置有可对落种手柄4进行支撑的支撑块7,在回位弹簧5的拉力作用下,落种手柄4由支撑块7定位于图1中所示的状态,此外,小齿轮17与大齿轮18的直径比可设置为1:3。当用手向上扳动落种手柄4时,落种手柄4转过约60°而向把手2靠拢时,落种手柄4的转动经由第二转轴18、大小齿轮的啮合以及第一转轴16最终传递给芯轴14,此时芯轴16转动约180°,从而可使得原本朝向于储种器1底部开口处的凹孔15转为朝向于落种管3。在松开对落种手柄4的扳动时,回位弹簧5使落种手柄4回位,并最终又使得芯轴14回位转动,而令凹孔15又朝向于储种器1。本实施例中在芯轴14上的凹孔15朝向于储种器1底部的开口时,便会有种子落入凹孔15内,通过控制凹孔15的深度,可使得凹孔15内仅能够容纳一粒种子,当因扳动落种手柄4使得芯轴14最终转过180°时,容纳于凹孔15中的种子便可落入落种管3内。接着,随着芯轴14的回位,便又会有新的一粒种子进入凹孔15内。当然,除了仅可容纳一粒种子,本实施例可通过加深凹孔15的深度而能够容纳两粒种子,或者还可如图3中所示的,将凹孔15设计的较深,且在凹孔15内设置螺接设置的容量调节块20,由此通过容量调节块20对凹孔15的种子容纳量进行调整。为了便于观察是否有种子进入落种管3内并进而落入土壤内,本实施例中可将落种管3设置为全部呈透明状,或者也可如图4中所示的,使落种管3的处于中间的b部分为透明状,而位于顶部及底部的a、c部分仍为非透明的。透明状的落种管3可通过采用透明塑料管实现,中间部分透明的结构,可通过使透明塑料管与两端的铁管连接而获得。此外,为了便于对脚踩面8的踩踏,本实施例中于脚踩面8上可设置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可为形成于脚踩面8上的多个凸点或者条状的凸起,亦或者也可使防滑结构为粘贴于脚踩面8上的具有纹路的橡胶垫。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定距机构为设置于落种管3的底部,且该定距机构具有相对于脚踩面8连接设于落种管3的另一侧并可水平的向落种管3一旁延伸的定距杆10。使用中,当在某一位置播种后,通过定距杆10便可确定下一个播种点的位置,以可实现播种点之间的均匀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手持式点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点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种器,所述储种器的顶部及底部开口、并呈漏斗状;落种管,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呈铲状,并于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形成有脚踩面;落种机构,所述落种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顶端与所述储种器的底部之间,以构成所述储种器和所述落种管的连接;所述落种机构包括顶部固连有把手的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转轴,固连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具有凹孔、且位于所述储种器和落种管之间的芯轴,以及于所述芯轴的一侧固连在第一转轴上的小齿轮,还包括于所述小齿轮的下方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一端伸出于壳体外的第二转轴,固连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与小齿轮啮合相连的大齿轮,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二转轴伸出壳体外的一端上的落种手柄,和于所述落种手柄与落种管之间连接设置的回位弹簧;定距机构,所述定距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的底部,且所述定距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脚踩面连接设于所述落种管的另一侧,且可水平的向落种管一旁延伸的定距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点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种器,所述储种器的顶部及底部开口、并呈漏斗状;落种管,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呈铲状,并于所述落种管的底端形成有脚踩面;落种机构,所述落种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顶端与所述储种器的底部之间,以构成所述储种器和所述落种管的连接;所述落种机构包括顶部固连有把手的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转轴,固连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具有凹孔、且位于所述储种器和落种管之间的芯轴,以及于所述芯轴的一侧固连在第一转轴上的小齿轮,还包括于所述小齿轮的下方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一端伸出于壳体外的第二转轴,固连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与小齿轮啮合相连的大齿轮,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二转轴伸出壳体外的一端上的落种手柄,和于所述落种手柄与落种管之间连接设置的回位弹簧;定距机构,所述定距机构位于所述落种管的底部,且所述定距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脚踩面连接设于所述落种管的另一侧,且可水平的向落种管一旁延伸的定距杆。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心亮王金涛孙宏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