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静茹专利>正文

一种育苗播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42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育苗播种设备,其结构包括开口结构、拉手结构、育苗口套、育苗管、握手杆、握手套、脚压杆、防刮套,育苗管顶部与育苗口套相连接,育苗管上端设有握手杆,握手杆与握手套为过盈配合,育苗管下端与脚压杆相焊接,脚压杆端头与防刮套相连接,脚压杆与防刮套为过盈配合,育苗管上端设有拉手结构,拉手结构由拉手承重环、把手、螺丝、弹簧、拉手连接杆支组成,拉手承重环与育苗管上端相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上设有开口结构,可以通过开口结构,将育苗根部埋入土里,确保更多的育苗存活,从而提高产量,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A seeding equipment for seedling rais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eding device, its structure includes an opening structure, handle structure, seedling sleeve, seedling tube, rod, shake hands grip gloves, foot strut, scratch resistant, tube seedling and seedling top muzzle connected seedling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rod rod and shake hands, shake hands grip gloves for interference fit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ube seedling, foot pressure bar is welded, foot pressure rod end and anti scrape sleeve is connected, the foot lever and the scratch set to fit, seedling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a handle structure, a handle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handle bearing ring, handle, screw, a spring and a handle connecting rod and a handle, a bearing ring on the end of tube seedling and weld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structure, through the opening structure, the seedling roots in the ground, to ensure the survival of more seedlings, so as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It is 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育苗播种设备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育苗播种设备,属于育苗播种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播种器是指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播种器具有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稳定、覆土良好、节省种子、工作效率高等特点第一台播种器于1636年在希腊制成,1830年,俄国人在畜力多铧犁上加装播种装置制成犁播机,1958年挪威出现第一台离心式播种器,5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各种精密播种器。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520175782.2的一种播种设备,包括有播种盒和手柄,手柄固接在播种盒上,播种盒底板上开有播种盒底板圆通孔;播种盒内活动设置有与播种盒底板平行的中间隔板,中间隔板上开有中间隔板圆通孔,且中间隔板圆通孔的直径小于播种盒底板圆通孔的直径;中间隔板的上面还活动设置有与播种盒底板平行的上层隔板,上层隔板上开有上层隔板圆通孔,且上层隔板圆通孔的直径小于中间隔板圆通孔的直径。本专利技术降低人工播种劳动强度,提高播种效率,适用播种品种范围广。但现有技术无法将育苗直接种入地下,容易造成育苗根部暴露在地表,无法摄取足够养分,导致育苗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育苗播种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将育苗直接种入地下,容易造成育苗根部暴露在地表,无法摄取足够养分,导致育苗死亡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育苗播种设备,其结构包括开口结构、拉手结构、育苗口套、育苗管、握手杆、握手套、脚压杆、防刮套,所述育苗管顶部与育苗口套相连接,所述育苗管上端设有握手杆,所述握手杆与握手套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下端与脚压杆相焊接,所述脚压杆端头与防刮套相连接,所述脚压杆与防刮套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上端设有拉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结构由拉手承重环、把手、螺丝、弹簧、拉手连接杆支组成,所述拉手承重环与育苗管上端相焊接,所述把手与拉手承重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育苗管为间隙配合,所述拉手连接杆顶部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拉手连接杆底部与开口结构相连接;所述开口结构由连接腰环、开口连接杆、开口固定环、开口承重环、开口组成,所述育苗管中端设有连接腰环,所述连接腰环与育苗管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口连接杆上端与连接腰环下端相焊接,所述开口连接杆与开口承重环相连接,所述开口连接杆底部与开口承重环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口承重环与育苗管下端相焊接,所述开口承重环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固定环同时与开口承重环、开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育苗管与育苗口套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握手杆与育苗管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握手杆通过育苗管左右对称。进一步地,所述握手杆与脚压杆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握手套以橡胶为原材料,防滑耐磨。进一步地,所述育苗管以不锈钢为原材料,不易生锈,经久耐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上设有开口结构,可以通过开口结构,将育苗根部埋入土里,确保更多的育苗存活,从而提高产量,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育苗播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拉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开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开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开口结构-1、拉手结构-2、育苗口套-3、育苗管-4、握手杆-5、握手套-6、脚压杆-7、防刮套-8、拉手承重环-201、把手-202、螺丝-203、弹簧-204、拉手连接杆-205、连接腰环-101、开口连接杆-102、开口固定环-103、开口承重环-104、开口-10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育苗播种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开口结构1、拉手结构2、育苗口套3、育苗管4、握手杆5、握手套6、脚压杆7、防刮套8,所述育苗管4顶部与育苗口套3相连接,所述育苗管4上端设有握手杆5,所述握手杆5与握手套6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4下端与脚压杆7相焊接,所述脚压杆7端头与防刮套8相连接,所述脚压杆7与防刮套8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4上端设有拉手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结构2由拉手承重环201、把手202、螺丝203、弹簧204、拉手连接杆205支组成,所述拉手承重环201与育苗管4上端相焊接,所述把手202与拉手承重环201通过螺丝20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4与育苗管4为间隙配合,所述拉手连接杆205顶部与把手202固定连接,所述拉手连接杆205底部与开口结构1相连接,所述开口结构1由连接腰环101、开口连接杆102、开口固定环103、开口承重环104、开口105组成,所述育苗管4中端设有连接腰环101,所述连接腰环101与育苗管4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口连接杆102上端与连接腰环101下端相焊接,所述开口连接杆102与开口承重环104相连接,所述开口连接杆102底部与开口承重环104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口承重环104与育苗管4下端相焊接,所述开口承重环104底部设有开口105,所述开口固定环103同时与开口承重环104、开口105相连接,所述育苗管4与育苗口套3为过盈配合,所述握手杆5与育苗管4相互垂直,所述握手杆5通过育苗管4左右对称,所述握手杆5与脚压杆7相互平行,握手套6以橡胶为原材料,防滑耐磨,所述育苗管4以不锈钢为原材料,不易生锈,经久耐用。本专利所说的本专利所说的苗管4以不锈钢为原材料,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将开口朝下,放在需要种植的位置,用脚往下踩脚压杆,将开口压入土地,然后将育苗根部朝下,由育苗口套放入育苗管中,双手握住握手套,手指将拉手往上压,跳动拉手结构与开口结构,将开口打开,育苗接触土地,往上抬起育苗播种设备,土块自动将育苗根部埋实。本专利技术开口结构1、拉手结构2、育苗口套3、育苗管4、握手杆5、握手套6、脚压杆7、防刮套8、拉手承重环201、把手202、螺丝203、弹簧204、拉手连接杆205、连接腰环101、开口连接杆102、开口固定环103、开口承重环104、开口10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将育苗直接种入地下,容易造成育苗根部暴露在地表,无法摄取足够养分,导致育苗死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设有开口结构,可以通过开口结构,将育苗根部埋入土里,确保更多的育苗存活,从而提高产量,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开口结构1由连接腰环101、开口连接杆102、开口固定环103、开口承重环104、开口105组成,所述育苗管4中端设有连接腰环101,所述连接腰环101与育苗管4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口连接杆102上端与连接腰环101下端相焊接,所述开口连接杆102与开口承重环104相连接,所述开口连接杆102底部与开口承重环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育苗播种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育苗播种设备,其结构包括开口结构(1)、拉手结构(2)、育苗口套(3)、育苗管(4)、握手杆(5)、握手套(6)、脚压杆(7)、防刮套(8),所述育苗管(4)顶部与育苗口套(3)相连接,所述育苗管(4)上端设有握手杆(5),所述握手杆(5)与握手套(6)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4)下端与脚压杆(7)相焊接,所述脚压杆(7)端头与防刮套(8)相连接,所述脚压杆(7)与防刮套(8)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4)上端设有拉手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结构(2)由拉手承重环(201)、把手(202)、螺丝(203)、弹簧(204)、拉手连接杆(205)支组成,所述拉手承重环(201)与育苗管(4)上端相焊接,所述把手(202)与拉手承重环(201)通过螺丝(20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4)与育苗管(4)为间隙配合,所述拉手连接杆(205)顶部与把手(202)固定连接,所述拉手连接杆(205)底部与开口结构(1)相连接;所述开口结构(1)由连接腰环(101)、开口连接杆(102)、开口固定环(103)、开口承重环(104)、开口(105)组成,所述育苗管(4)中端设有连接腰环(101),所述连接腰环(101)与育苗管(4)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口连接杆(102)上端与连接腰环(101)下端相焊接,所述开口连接杆(102)与开口承重环(104)相连接,所述开口连接杆(102)底部与开口承重环(104)为间隙配合,所述开口承重环(104)与育苗管(4)下端相焊接,所述开口承重环(104)底部设有开口(105),所述开口固定环(103)同时与开口承重环(104)、开口(10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苗播种设备,其结构包括开口结构(1)、拉手结构(2)、育苗口套(3)、育苗管(4)、握手杆(5)、握手套(6)、脚压杆(7)、防刮套(8),所述育苗管(4)顶部与育苗口套(3)相连接,所述育苗管(4)上端设有握手杆(5),所述握手杆(5)与握手套(6)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4)下端与脚压杆(7)相焊接,所述脚压杆(7)端头与防刮套(8)相连接,所述脚压杆(7)与防刮套(8)为过盈配合,所述育苗管(4)上端设有拉手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结构(2)由拉手承重环(201)、把手(202)、螺丝(203)、弹簧(204)、拉手连接杆(205)支组成,所述拉手承重环(201)与育苗管(4)上端相焊接,所述把手(202)与拉手承重环(201)通过螺丝(20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04)与育苗管(4)为间隙配合,所述拉手连接杆(205)顶部与把手(202)固定连接,所述拉手连接杆(205)底部与开口结构(1)相连接;所述开口结构(1)由连接腰环(101)、开口连接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茹
申请(专利权)人:李静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