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7928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一第一镜头单元、一第二镜头单元、一框体、一底座、多个吊环线、以及一电磁驱动机构,其中框体围绕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且吊环线连接底座和框体。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框体相对于底座沿一第一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摄像装置,因为摄像装置是以单一框体围绕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因此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的晃动补偿可通过同一个电磁驱动单元提供,且两个镜头之间的间距可减少,进而使影像后处理的时间减少、影像品质增加以及磁干扰减少。

Camera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es a first lens unit, a second lens unit, a frame, a base, a plurality of hanging ring, and an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frame around the first lens unit and the second lens unit, and the hanging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and the frame body. The electromagnetic drive mechanism is used to drive the frame to move in a first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base. The camera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because the camera device is in a single frame around the first lens unit and the second lens unit, so the motion compensation the first lens unit and the second lens unit can be provided by the same electromagnetic drive unit, and the two lens distance can be reduced, and the image postprocessing time to reduce the image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magnetic interferenc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装置。更具体地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两个镜头单元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位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驱动模块,以驱动一或多个镜头沿着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且/或变焦(zoom)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镜头在感光模块上成像。然而,在电子装置具有多个镜头时,通常会配置相同数量的驱动模块分别围绕前述镜头,这会使得镜头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导致所取得的影像在后处理后容易产生失真的情形。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一第一镜头单元、一第二镜头单元、一框体、一底座、多个吊环线、以及一电磁驱动机构,其中框体围绕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且吊环线连接底座和框体。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框体相对于底座沿一第一方向移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摄像装置还包括一对焦机构,可分别驱动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相对于底座沿一第二方向移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对焦机构包括一第一镜头承载件、一第二镜头承载件、设置于第一镜头承载件上的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镜头承载件上的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以及一电磁驱动单元,其中前述第一镜头单元设置于第一镜头承载件上,第二镜头单元设置于第二镜头承载件上,且电磁驱动单元设置于框体上并对应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和第二电磁驱动组件。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对焦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包括连接框体的一外圈段、连接第一镜头承载件的一第一内圈段、以及连接第二镜头承载件的一第二内圈段。前述吊环线电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摄像装置还包括一对焦机构,可同时驱动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相对于底座沿一第二方向移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对焦机构包括一镜头承载件、设置于镜头承载件上的一电磁驱动组件、以及一电磁驱动单元,其中前述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设置于镜头承载件上,且电磁驱动单元设置于框体上并对应电磁驱动组件。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吊环线电性连接该对焦机构。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对焦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连接框体和镜头承载件,且吊环线电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摄像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框体上的多个电磁驱动单元,且电磁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多个驱动线圈,其中驱动线圈对应于前述电磁驱动单元。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摄像装置还包括多个感测元件,设置于底座上并对应前述电磁驱动单元。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感测元件设置于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之间。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前述摄像装置还包括一OIS控制元件,设置在底座上。本技术具有至少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摄像装置,因为摄像装置是以单一框体围绕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因此第一镜头单元和第二镜头单元的晃动补偿可通过同一个电磁驱动单元提供,且两个镜头之间的间距可减少,进而使影像后处理的时间减少、影像品质增加以及磁干扰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示意图。图2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爆炸图。图3A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弹性元件的示意图。图3B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弹性元件的示意图。图4A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与吊环线电性连接的示意图。图4B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感测元件与第一弹性元件电性连接的示意图。图4C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感测元件与第一弹性元件电性连接的示意图。图4D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与吊环线电性连接的示意图。图4E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感测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电性连接的示意图。图4F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线路埋设于框体中的示意图。图4G为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感测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电性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爆炸图。图6A为表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示意图。图6B为表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示意图。【符号说明】10摄像装置20电子装置100壳体200第一镜头单元300第二镜头单元400框体401线路402线路410凹槽500底座510底板511穿孔520软性印刷电路板600A~600D吊环线710感测元件720感测元件730OIS控制元件740陀螺仪800镜头承载件801电磁驱动组件810第一镜头承载件811容置空间812线路813线路814线路815线路820第二镜头承载件821容置空间830第一电磁驱动组件840第二电磁驱动组件850电磁驱动单元860第一弹性元件861第一内圈段862第二内圈段863固定部864弦线部870第二弹性元件871第一内圈段872第二内圈段873固定部874弦线部900线圈模块R1~R8焊锡S感光模块S1~S6区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可装设于一电子装置20内,用以照相或摄影,其中前述电子装置20例如可为智能手机或是数位相机。在照相或摄影时,摄像装置10可接收光线并成像,前述成像可传送至设置于电子装置20中的处理器(未图示),并通过前述处理器进行影像的后处理。如图2所示,前述摄像装置10主要包括一壳体100、一第一镜头单元200、一第二镜头单元300、一框体400、一底座500、多个吊环线600A~600D、多个感测元件710、720、一对焦机构、一电磁驱动机构、以及一感光模块S。其中,对焦机构包括一第一镜头承载件810、一第二镜头承载件820、至少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830、至少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840、至少一电磁驱动单元850、一第一弹性元件860、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870,而电磁驱动机构则可包括一线圈模块900。第一镜头承载件810的中央形成有容置空间811,第一镜头单元200和第一电磁驱动组件830可固定于第一镜头承载件810上,且第一镜头单元200容置于前述容置空间811中。同样的,第二镜头承载件820的中央形成有容置空间821,第二镜头单元300和第二电磁驱动组件840可固定于第二镜头承载件820上,且第二镜头单元300容置前述容置空间821中。框体400围绕前述第一、第二镜头承载件810、820以及其上的第一、第二镜头单元200、300,并具有容纳前述电磁驱动单元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摄像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镜头单元;一第二镜头单元;一框体,围绕该第一镜头单元和该第二镜头单元;一底座;多个吊环线,连接该底座与该框体;以及一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框体相对于该底座沿一第一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30 US 62/402,100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镜头单元;一第二镜头单元;一框体,围绕该第一镜头单元和该第二镜头单元;一底座;多个吊环线,连接该底座与该框体;以及一电磁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该框体相对于该底座沿一第一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该摄像装置还包括一对焦机构,可分别驱动该第一镜头单元和该第二镜头单元相对于该底座沿一第二方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焦机构包括:一第一镜头承载件,该第一镜头单元设置于该第一镜头承载件上;一第二镜头承载件,该第二镜头单元设置于该第二镜头承载件上;一第一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该第一镜头承载件上;一第二电磁驱动组件,设置于该第二镜头承载件上;以及一电磁驱动单元,设置于该框体上并对应该第一电磁驱动组件和该第二电磁驱动组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吊环线电性连接该对焦机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焦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包括:一外圈段,连接该框体;一第一内圈段,连接该第一镜头承载件;以及一第二内圈段,连接该第二镜头承载件,其中多个所述吊环线电性连接该第一弹性元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彰范振贤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