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786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8:40
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外框结构为中心为腔室的框架结构,外框结构的腔室中心为辅助结构;辅助结构中,位于腔室中心的转杆主轴通过下端的底座与外框结构相连,转杆主轴上套接系缆钢筒,系缆钢筒上缠绕有缆绳,系缆钢筒的上下两端连接转盘,转杆主轴的上端连接核心结构;核心结构中,转杆连接于转杆主轴的上端,转杆的下方依次为套接于转杆主轴上的齿轮与转杆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电缆沟抽电缆工程,无需专业技术人员,避免用人工方式不能较快拉拽出来电缆问题,制作容易,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节省大量人工与时间成本,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要求,降低施工风险。

Semi-automatic pulling cable device

\u534a\u81ea\u52a8\u62c9\u62fd\u7535\u7f06\u88c5\u7f6e\uff0c\u6d89\u53ca\u5efa\u7b51\u65bd\u5de5\u6280\u672f\u9886\u57df\uff0c\u5916\u6846\u7ed3\u6784\u4e3a\u4e2d\u5fc3\u4e3a\u8154\u5ba4\u7684\u6846\u67b6\u7ed3\u6784\uff0c\u5916\u6846\u7ed3\u6784\u7684\u8154\u5ba4\u4e2d\u5fc3\u4e3a\u8f85\u52a9\u7ed3\u6784\uff1b\u8f85\u52a9\u7ed3\u6784\u4e2d\uff0c\u4f4d\u4e8e\u8154\u5ba4\u4e2d\u5fc3\u7684\u8f6c\u6746\u4e3b\u8f74\u901a\u8fc7\u4e0b\u7aef\u7684\u5e95\u5ea7\u4e0e\u5916\u6846\u7ed3\u6784\u76f8\u8fde\uff0c\u8f6c\u6746\u4e3b\u8f74\u4e0a\u5957\u63a5\u7cfb\u7f06\u94a2\u7b52\uff0c\u7cfb\u7f06\u94a2\u7b52\u4e0a\u7f20\u7ed5\u6709\u7f06\u7ef3\uff0c\u7cfb\u7f06\u94a2\u7b52\u7684\u4e0a\u4e0b\u4e24\u7aef\u8fde\u63a5\u8f6c\u76d8\uff0c\u8f6c\u6746\u4e3b\u8f74\u7684\u4e0a\u7aef\u8fde\u63a5\u6838\u5fc3\u7ed3\u6784\uff1b\u6838\u5fc3\u7ed3\u6784\u4e2d\uff0c\u8f6c\u6746\u8fde\u63a5\u4e8e\u8f6c\u6746\u4e3b\u8f74\u7684\u4e0a\u7aef\uff0c\u8f6c\u6746\u7684\u4e0b\u65b9\u4f9d\u6b21\u4e3a\u5957\u63a5\u4e8e\u8f6c\u6746\u4e3b\u8f74\u4e0a\u7684\u9f7f\u8f6e\u4e0e\u8f6c\u6746\u8f74\u627f\u3002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cable trench pumping cable project, without the need f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avoid manually pulling out the cable cannot be quickly, easy fabrica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repeated use, saving a lot of manpower and time cost, safe and reliable; long service lif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can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reduce construction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
技术介绍
按常规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拉拽电缆的方法为人工拉拽方式,但是如此的话将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此方法也不能能很快很好地将电缆沟拖拽出来,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影响文明施工,尤其在核电或者对于安全要求极高的地方,人工抽取电缆耗费时间很长,很耽误工期。如何能节省这道工序,又能保证工期和质量要求是一个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工投入少、效率高的抽拽电缆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结构、辅助结构与核心结构;外框结构为中心为腔室的框架结构,外框结构的腔室中心为辅助结构;辅助结构中,位于腔室中心的转杆主轴通过下端的底座与外框结构相连,转杆主轴上套接系缆钢筒,系缆钢筒上缠绕有缆绳,系缆钢筒的上下两端连接转盘,转杆主轴的上端连接核心结构;核心结构中,转杆连接于转杆主轴的上端,转杆的下方依次为套接于转杆主轴上的齿轮与转杆轴承。所述外框结构中,四个槽钢的上下焊接钢板,使其与槽钢连接成一个矩形整体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下端钢板通过调整螺栓连接在石板上。所述石板上连接有用于起吊的吊环,石板的长宽均为1m。所述钢板中心为用于转杆主轴穿过的孔洞,上端的钢板与转盘之间的有效间距为8-10cm。所述槽钢的规格为83cm*10cm*5cm。所述转杆轴承与齿轮采用锁紧螺母固定的方式固定,且两处涂有润滑油。所述转杆为十字形,转杆与齿轮之间的有效间距为8-10mm。所述转杆主轴为直径为45-50mm的钢棒。本技术可应用于电缆沟抽电缆工程,无需专业技术人员,避免了用人工方式不能较快拉拽出来电缆问题,制作容易,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能节省大量人工成本与时间成本,连接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具有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的优点,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要求,降低施工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核心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施工时结构示意图。图中:1-石板,2-钢板,3-系缆钢筒,4-槽钢,5-转盘,6-缆绳,7-齿轮,8-转杆主轴,9-转杆,10-调整螺栓,11-底座,12-转杆轴承,13-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包括外框结构、辅助结构与核心结构;外框结构为中心为腔室的框架结构,外框结构的腔室中心为辅助结构;辅助结构中,位于腔室中心的转杆主轴8通过下端的底座11与外框结构相连,转杆主轴8为直径为45mm的钢棒,转杆主轴8上套接系缆钢筒3,系缆钢筒3上缠绕有缆绳6,系缆钢筒3的上下两端连接转盘5,转杆主轴8的上端连接核心结构;如图3所示,核心结构中,十字形的转杆9连接于转杆主轴8的上端,转杆9的下方依次为套接于转杆主轴8上的齿轮7与转杆轴承12,齿轮7与转杆9之间的有效间距为8mm,齿轮7与转杆轴承12采用锁紧螺母固定的方式固定,且两处涂有润滑油。所述外框结构中,四个规格为83cm*10cm*5cm的槽钢4的上下焊接钢板2,使其与槽钢4连接成一个矩形整体框架结构,钢板2中心为用于转杆主轴8穿过的孔洞,框架结构的下端钢板2通过调整螺栓10连接在长宽均为1m的石板1上,上端的钢板2与转盘5之间的有效间距为8cm,石板1上连接有用于起吊的吊环13。本技术的操作过程为:第一步:选好电缆沟位置,用吊车通过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的4个吊环13将半其运到电缆沟附近适当位置,并且将其下放固定好,由于本装置本身自重足够重,保证其在拖缆绳时候不会发生移动。第二步:将缆绳6系好,并且将缆绳6露出的一端与电缆沟中的电缆绑起来,绑的时候注意不要破坏电缆,系扣要牢固,然后人工上去转动转杆9即可完成设备运转,抽取电缆作业(如图4所示)。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的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同的技术参数为:转杆主轴8为直径为47.5mm的钢棒;齿轮7与转杆9之间的有效间距为9mm;上端的钢板2与转盘5之间的有效间距为9cm。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的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同的技术参数为:转杆主轴8为直径为50mm的钢棒;齿轮7与转杆9之间的有效间距为10mm;上端的钢板2与转盘5之间的有效间距为10c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

【技术保护点】
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结构、辅助结构与核心结构;外框结构为中心为腔室的框架结构,外框结构的腔室中心为辅助结构;辅助结构中,位于腔室中心的转杆主轴(8)通过下端的底座(11)与外框结构相连,转杆主轴(8)上套接系缆钢筒(3),系缆钢筒(3)上缠绕有缆绳(6),系缆钢筒(3)的上下两端连接转盘(5),转杆主轴(8)的上端连接核心结构;核心结构中,转杆(9)连接于转杆主轴(8)的上端,转杆(9)的下方依次为套接于转杆主轴(8)上的齿轮(7)与转杆轴承(12)。

【技术特征摘要】
1.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结构、辅助结构与核心结构;外框结构为中心为腔室的框架结构,外框结构的腔室中心为辅助结构;辅助结构中,位于腔室中心的转杆主轴(8)通过下端的底座(11)与外框结构相连,转杆主轴(8)上套接系缆钢筒(3),系缆钢筒(3)上缠绕有缆绳(6),系缆钢筒(3)的上下两端连接转盘(5),转杆主轴(8)的上端连接核心结构;核心结构中,转杆(9)连接于转杆主轴(8)的上端,转杆(9)的下方依次为套接于转杆主轴(8)上的齿轮(7)与转杆轴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拉拽电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结构中,四个槽钢(4)的上下焊接钢板(2),使其与槽钢(4)连接成一个矩形整体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下端钢板(2)通过调整螺栓(10)连接在石板(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拉拽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伟葛彤张克让梁迪罗超黄帅刘金雨侯方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