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奕欣专利>正文

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767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包括支板,所述支板的内侧后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顶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与卡槽配合相连,所述插槽的左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推动杆配合相连,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与支板相连,所述支杆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推动杆。该中文教学揭示板,在使用揭示板时,通过拉动框架,通过框架带动滑杆,通过第二推动杆推动插杆,使第一卡环挤压第一弹簧,实现插杆的移动,使插杆脱离卡槽,使滑杆可以在滑槽的内侧移动,从而将框架推回支板的内侧,从而大大的节省了揭示板占用的总体空间,操作简单,方便使用。

A Chinese teaching disclosure boar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inese teaching board, including the support plate, the support plate of the rear inn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hute, inside the first top sliding slot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slot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push rod, the push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ard slots, the slot the left sid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grooves, the second groove and second push rod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rod, installed inside the second groove, the suppor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inn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push rod. The Chinese teaching board, used in the board, by pulling the frame by frame to drive the sliding rod, push rod inserted through the push rod second, the first card ring to press the first spring, mobile inserting rod, the inserting rod is disengaged from the clamping slot, the sliding rod can slide in the medial move, which will the inner frame back support plate, thus greatly saving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board to reveal the overall, simple operation,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
本技术涉及教学设备
,具体为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板书向学生授课,书写板书的载体有常规的黑板或白板,前者使用粉笔书写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粉尘被教师与学生吸入体内会影响身体健康,而后者使用白板笔书写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挥发出的刺激性气味也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两者对师生的健康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专利号为201520488754.6的专利,包括主体部分以及外设部分,所述外壳为一无盖式立方体结构,所述铁屑溶液通过隔板密封在介质层的立方体空间中,所述隔板均匀分布在介质层中且将介质层分割为大小一致的立方体空间,所述透明层布置在外壳内部且与介质层连接在一起,所述置物栏安装在外壳的底端位置,并且置物栏的长度与外壳一致,虽然不需要频繁的转身去拿取书写笔,但是它使用时不方便,而且操作复杂,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且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包括支板,所述支板的内侧后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顶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推动杆,所述第二推动杆与卡槽配合相连,所述插槽的左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二推动杆配合相连,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与支板相连,所述支杆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支板,所述第一推动杆与第二凹槽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推动杆与第二推动杆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与第一推动杆相连,所述支板的顶端安装有台板,所述台板的后侧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侧安装有写字板,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与第一滑槽配合相连,所述滑杆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贯穿滑杆,所述插杆与滑杆配合相连,所述插杆与卡槽配合相连,所述插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插杆相连。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后侧安装有挂板,所述挂板通过转杆与框架相连,所述挂板与转杆配合相连,所述挂板的底端安装有托杆,所述托杆与框架相连,所述挂板的底端表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相连,所述滑块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展示板。优选的,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卡块。优选的,所述支板的之间安装有托板。优选的,所述支板的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中文教学揭示板,在使用揭示板时,通过拉动框架,通过框架带动滑杆,通过滑杆带动插杆上移,通过第一弹簧推动第一卡环,通过第一卡环调动插杆,通过插杆进入卡槽,从而将框架固定,进行使用,在使用完成后,通过按动第一推动杆,通过第一推动杆带动第二卡环,通过第二卡环挤压第二弹簧,实现第一推动杆的移动,通过第一推动杆带动第二推动杆移动,通过第二推动杆推动插杆,插杆带动第一卡环,使第一卡环挤压第一弹簧,实现插杆的移动,使插杆脱离卡槽,使滑杆可以在滑槽的内侧移动,从而将框架推回支板的内侧,从而大大的节省了揭示板占用的总体空间,操作简单,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板,2、滑杆,3、框架,4、写字板,5、第一推动杆,6、第一滑槽,7、托板,8、滚轮,9、台板,10、第一弹簧,11、第一凹槽,12、第一卡环,13、插杆,14、第二推动杆,15、卡块,16、第二凹槽,17、卡槽,18、支杆,19、第二弹簧,20、第二卡环,21、第二滑槽,22、挂板,23、托杆,24、转杆,25、展示板,26、连接杆,27、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包括支板1,支板1用于支撑台板9,支板1的之间安装有托板7,托板7用于放置一些教学用具,支板1的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滚轮8,滚轮8便于移动揭示板,支板1的内侧后端设有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的内侧顶端设有卡槽17,卡槽17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推动杆14,第二推动杆14与卡槽17配合相连,第二推动杆14可以在卡槽17的内侧移动,第二推动杆14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卡块15,卡块15防止第二推动杆14脱离卡槽17,插槽17的左侧设有第二凹槽16,第二凹槽16与第二推动杆14配合相连,第二推动杆14可以进入第二凹槽16的内侧,第二凹槽16的内侧安装有支杆18,支杆18用于支撑第一推动杆5,支杆18与支板1相连,支杆18固定在支板1的内侧,支杆18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推动杆5,第一推动杆5贯穿支板1,第一推动杆5与第二凹槽16配合相连,第一推动杆5可以在第二槽16的内侧移动,第一推动杆5与第二推动杆14配合相连,按动第一推动杆5带动第二推动杆14移动,第一推动杆5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为压缩弹簧,弹性系数为5N/CM,第二弹簧1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卡环20,第二卡环20与第一推动杆5相连,第二卡环20固定在第一推动杆5上,按动第一推动杆5带动第二卡环20,第二卡环20挤压第二弹簧19,实现第一推动杆5的移动,支板1的顶端安装有台板9,弹板9可以放置书写笔等,台板9的后侧安装有框架3,框架3用于支撑写字板4,框架3的内侧安装有写字板4,框架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杆2,滑杆2与第一滑槽6配合相连,滑杆2可以在第一滑槽6的内侧移动,滑杆2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的内侧安装有插杆13,插杆13贯穿滑杆2,插杆13与滑杆2配合相连,插杆13可以在滑杆2的内侧移动,插杆13与卡槽17配合相连,插杆13计入卡槽17的内侧,将滑杆2固定,插杆13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为压缩弹簧,弹簧系数为5N/CM,第一弹簧10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卡环12,第一卡环12与插杆13相连,第一卡环12固定在插杆13上,插杆13带动第一卡环12,第一卡环12挤压第一弹簧10,实现插杆13的移动,框架3的后侧安装有挂板22,挂板22用于支撑悬挂展示板25,挂板22通过转杆24与框架3相连,转杆24固定在框架3的后侧,挂板22与转杆24配合相连,挂板22可以在转杆24的外侧转动,挂板22的底端安装有托杆23,托杆23用于支撑挂板22,托杆23与框架3相连,托杆23固定在框架3的内侧,挂板22的底端表面设有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用于支撑滑块27,第二滑槽21的内侧安装有滑块27,滑块27与第二滑槽21配合相连,滑块27可以在第二滑槽21的内侧移动,滑块27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26,连接杆26用于连接展示板25和滑块27,连接杆26的底端安装有展示板25,展示板25用于展示中文卡片。在使用揭示板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包括支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内侧后端设有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的内侧顶端设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推动杆(14),所述第二推动杆(14)与卡槽(17)配合相连,所述卡槽(17)的左侧设有第二凹槽(16),所述第二凹槽(16)与第二推动杆(14)配合相连,所述第二凹槽(16)的内侧安装有支杆(18),所述支杆(18)与支板(1)相连,所述支杆(18)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推动杆(5),所述第一推动杆(5)贯穿支板(1),所述第一推动杆(5)与第二凹槽(16)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推动杆(5)与第二推动杆(14)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推动杆(5)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卡环(20),所述第二卡环(20)与第一推动杆(5)相连,所述支板(1)的顶端安装有台板(9),所述台板(9)的后侧安装有框架(3),所述框架(3)的内侧安装有写字板(4),所述框架(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杆(2),所述滑杆(2)与第一滑槽(6)配合相连,所述滑杆(2)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侧安装有插杆(13),所述插杆(13)贯穿滑杆(2),所述插杆(13)与滑杆(2)配合相连,所述插杆(13)与卡槽(17)配合相连,所述插杆(13)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卡环(12),所述第一卡环(12)与插杆(1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文教学揭示板,包括支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内侧后端设有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的内侧顶端设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推动杆(14),所述第二推动杆(14)与卡槽(17)配合相连,所述卡槽(17)的左侧设有第二凹槽(16),所述第二凹槽(16)与第二推动杆(14)配合相连,所述第二凹槽(16)的内侧安装有支杆(18),所述支杆(18)与支板(1)相连,所述支杆(18)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推动杆(5),所述第一推动杆(5)贯穿支板(1),所述第一推动杆(5)与第二凹槽(16)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推动杆(5)与第二推动杆(14)配合相连,所述第一推动杆(5)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9),所述第二弹簧(19)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卡环(20),所述第二卡环(20)与第一推动杆(5)相连,所述支板(1)的顶端安装有台板(9),所述台板(9)的后侧安装有框架(3),所述框架(3)的内侧安装有写字板(4),所述框架(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杆(2),所述滑杆(2)与第一滑槽(6)配合相连,所述滑杆(2)的内侧设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的内侧安装有插杆(13),所述插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欣
申请(专利权)人:陈奕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