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758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5 13:00
本实用型公开了一种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板束组件,板束组件包括:板管组,各板管内部形成纵向管程流道,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横向壳程流道;隔流条,设置于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的横向壳程流道;压紧板,上下夹持板管组;旁路挡板,设置于壳体和压紧板之间、沿纵向对称分布于压紧板的上下侧;折流板,设置于壳体和板管组之间,沿纵向依次交替分布于板管组和压紧板两侧;固定管板,与板管组的一端密封连接;内浮头箱,与板管组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本实用型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大大增加了换热接触面积,交叉横纵错流换热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Plate and shell baffl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ell type baffle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nd i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plate bundle component plate assembly includes a plate beam tube group, the tube plate is formed inside the vertical tube channel, a plurality of plate tube stacked space form horizontal shell vibration flow channel; be disposed in a plurality of pipe plate stacked forming space of the lateral shell channel; pressure plate, upper and lower clamping plate tube group; bypass baff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hell, and the pressing plate along the side longitudinal symmetry distribution on the pressing plate; the baffl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asing and plate tube group, to alternately distributed in the tube plate and the pressing plate along the longitudinal sides group; fixed tube plate, the seal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tube group; internal floating head box,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aling plate and pipe connection group. The utility type plate and shell baffle heat exchanger greatly increases the heat exchange contact area, and the cross and cross longitudinal and longitudinal flow heat transfer improves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管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结构简单、技术成熟、适用广泛,但存在传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缺点。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少,但承压能力低、易泄露。板壳式换热器将板束置于压力壳体内,提高了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减少了换热流体外漏的可能性。同时板壳式换热器继承了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优点。板壳式换热器结合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二者的优点,符合国家发展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换热装备产品的发展方向。但是现有的板壳式换热器在传热效率以及承压能力上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板束组件,所述板束组件包括:板管组,由多个板管叠落焊接形成,各板管内部形成纵向管程流道,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横向壳程流道;隔流条,设置于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的横向壳程流道,引导壳程流体横向流过壳程流道;压紧板,上下夹持板管组;旁路挡板,设置于壳体和压紧板之间、沿纵向对称分布于压紧板的上下侧;折流板,设置于壳体和板管组之间,沿纵向依次交替分布于板管组和压紧板两侧;固定管板,与板管组的一端密封连接;内浮头箱,与板管组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板管组为多个,多个板管组按分程形式依次叠落,形成多管程换热器,其中,至少有一个板管组通过膨胀节与内浮头箱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纵向管程流道和所述横向壳程流道呈现纵横“十字”交叉方向。进一步地,多个板管组中的一个板管组与内浮头箱直接密封连接或通过膨胀节密封连接,其它板管组通过膨胀节与内浮头箱密封连接。进一步地,膨胀节为矩形膨胀节或圆筒形膨胀节。进一步地,膨胀节与板管组通过过渡部件连接,过渡部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及形式,可以是任意形状的部件。例如:矩形筒节、圆形筒节、开孔的矩形(或圆形)端板、开孔端板连接球形封头变径段、开孔端板连接圆筒变径段、或天圆地方的变径锥段等。进一步地,所述板管由多个相互配合的带有横纵直通波纹的板片组对焊接形成。进一步地,各板管由带有凹凸波纹的板片以凸纹对凸纹、凹纹对凹纹组对焊接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板束组件还包括拉筋,沿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板管组的两侧,与压紧板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板片的横纵直通波纹与板片直边之间具有夹角。进一步地,夹角范围为1-89°。进一步地,所述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为卧式换热器或立式换热器。本实用型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大大增加了换热接触面积,压缩了换热器整体结构尺寸;横纵直通波纹,强化流体湍流;交叉横纵错流换热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同时由于壳程设有折流板、隔流条、拉筋和压紧板等,使换热器的板束组件的承压能力提高。因此只要可以使用传统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场合,就可以使用本实用型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本实用型的板束组件可装入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便于旧设备节能、降耗、改扩建改造。本技术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是一种用于石油化工的高效节能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两管程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两管程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的板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膨胀节为矩形膨胀节。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两管程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的板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膨胀节为矩形膨胀节。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两管程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的板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膨胀节为圆筒形膨胀节。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两管程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的板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膨胀节为圆筒形膨胀节。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的立式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换热器壳体、2-板束、3-固定管板、4-折流板、5-隔流条、6-拉筋、7-旁路挡板、8-压紧板、9-板管组、10-膨胀节、11-内浮头箱、12-检修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技术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板束组件2,所述板束组件2包括:板管组9,由多个(二个或二个以上)板管叠落焊接形成,各板管内部形成纵向管程流道,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横向壳程流道;隔流条5,设置于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的横向壳程流道内,引导壳程流体横向流过壳程流道;压紧板8,上下夹持板管组9;旁路挡板7,设置于壳体1和压紧板8之间、沿纵向对称分布于压紧板8的上下侧;折流板4,设置于壳体1和板管组9之间,沿纵向依次交替分布于板管组9和压紧板8两侧,并与旁路挡板7焊接;固定管板3,与板管组9的一端密封连接;内浮头箱11,与板管组9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板管组9为多个,多个板管组9按分程形式依次叠落,形成多管程换热器,其中,至少有一个板管组9通过膨胀节10与内浮头箱11密封连接。在根据本技术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中,所述板管组9为多个,其数量和换热器管程数相同,板束组件2根据管程数分为多个分程板管组9,多个分程板管组9均一端与固定管板3密封连接,另一端则与内浮头箱11分别连接,内浮头箱11可将不同的分程板管组9的管程流道相互联通,完成管程之间的流体折返。多个板管组9和内浮头箱11之间设置膨胀节10,可吸收不同分程板管组9之间热膨胀差。板束组件2置于换热器承压壳体1中,可在壳体1内自由膨胀,并能从壳体1中抽出进行清洗或检修。在根据本技术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多个板管组9中的一个板管组9与内浮头箱11直接密封连接,其它板管组9通过膨胀节10与内浮头箱11密封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多个板管组9均与内浮头箱11通过膨胀节10密封连接。在膨胀节10的一实施例中,膨胀节10为矩形膨胀节(参照图2和图3)或圆筒形膨胀节(参照图4和图5)。当换热器管程为多管程时,管程流体通路为壳体1上的管程入口、管箱、板管组9的纵向管程流道、膨胀节10,在内浮头箱11内折返进入下一分程纵向管程流道,再返回管箱的管程出口。参照图1、图2和图4,图中的箭头符号方向为管程流体换热流向示意,箭头方向根据流体实际流向调整。附图中的管程入口和管程出口的位置未按视图关系标示,图中仅表示管程入口和管程出口的位置相对关系。壳程流体由壳程入口进入,在折流板4、隔流条5和旁路挡板7引导下,在折流板4的缺口处折返,并“Z”字形反复多次流经横向壳程流道,折返流到壳程出口。管程流道和壳程流道呈现纵横“十字”交叉方向。管程流道内纵向流动的管程流体和壳程流道内“Z”字形折返流动的壳程流体实现纵横“十字”交叉错流换热,可以达到错流传热的换热效果。参照图3和图5,图中的箭头符号方向为壳程流体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板束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束组件(2)包括:板管组(9),由多个板管叠落焊接形成,各板管内部形成纵向管程流道,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横向壳程流道;隔流条(5),设置于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的横向壳程流道,引导壳程流体横向流过壳程流道;压紧板(8),上下夹持板管组(9);旁路挡板(7),设置于壳体(1)和压紧板(8)之间、沿纵向对称分布于压紧板(8)的上下侧;折流板(4),设置于壳体(1)和板管组(9)之间,沿纵向依次交替分布于板管组(9)和压紧板(8)两侧;固定管板(3),与板管组(9)的一端密封连接;内浮头箱(11),与板管组(9)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板管组(9)为多个,多个板管组(9)按分程形式依次叠落,形成多管程换热器,其中,至少有一个板管组(9)通过膨胀节(10)与内浮头箱(11)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板束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束组件(2)包括:板管组(9),由多个板管叠落焊接形成,各板管内部形成纵向管程流道,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横向壳程流道;隔流条(5),设置于多个板管的叠落空间形成的横向壳程流道,引导壳程流体横向流过壳程流道;压紧板(8),上下夹持板管组(9);旁路挡板(7),设置于壳体(1)和压紧板(8)之间、沿纵向对称分布于压紧板(8)的上下侧;折流板(4),设置于壳体(1)和板管组(9)之间,沿纵向依次交替分布于板管组(9)和压紧板(8)两侧;固定管板(3),与板管组(9)的一端密封连接;内浮头箱(11),与板管组(9)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板管组(9)为多个,多个板管组(9)按分程形式依次叠落,形成多管程换热器,其中,至少有一个板管组(9)通过膨胀节(10)与内浮头箱(11)密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管程流道和所述横向壳程流道呈现纵横“十字”交叉方向。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壳式折流板换热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钢张迎恺元少昀高莉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