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倍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762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太赫兹倍频器,包括:输入端波导结构、输出端波导结构和太赫兹倍频电路;输入端波导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标准波导;输出端波导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波导和至少一个第一减高波导;太赫兹倍频电路包括通过传输线依次连接的第一E面微带探针、第一低通滤波器、肖基特二极管和第二E面微带探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既减小了太赫兹倍频器输入端波导结构和太赫兹倍频电路的尺寸,以有利于太赫兹倍频器结构的小型化,同时输出端波导结构采用依次互相连接的多级波导结构减小了电路损耗。

Terahertz frequency doub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赫兹倍频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赫兹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太赫兹奇次倍频器。
技术介绍
通常将频率在0.1-10THz范围内的电磁波定义为太赫兹波(THz波),它介于毫米波和红外光之间,处于从电子学光向光子学的过渡区。THz波在电磁波频谱中占有很特殊的位置,具有频率高、带宽宽、安全性好等特点,在安检、通信、同行、雷达、射电天文中应用广泛。由于太赫兹波频频率较高,为了得到稳定可靠的信号源,常常需要利用倍频的方法获得太赫兹波,该过程通常是通过倍频器实现的。传统的倍频器一般在输入端和输出端采用高品质因数(Q值)的矩形波导谐振腔实现肖特基二极管的阻抗匹配和滤波功能,但是这种矩形波导谐振腔的结构使得倍频器的腔体体积过大,不利于倍频器结构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赫兹奇次倍频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矩形波导结构使得倍频器的腔体体积过大,不利于倍频器结构的小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赫兹倍频器,包括:输入端波导结构、输出端波导结构和太赫兹倍频电路;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标准波导,所述第一标准波导为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所述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太赫兹倍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赫兹倍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波导结构、输出端波导结构和太赫兹倍频电路;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标准波导,所述第一标准波导为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的末端为第一短路面;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波导和至少一个第一减高波导,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一端的一个第一减高波导为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的末端为第二短路面;所述太赫兹倍频电路包括通过传输线依次连接的第一E面微带探针、第一低通滤波器、肖基特二极管和第二E面微带探针;所述第一E面微带探针通过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上设置的第一开口延伸至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赫兹倍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波导结构、输出端波导结构和太赫兹倍频电路;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标准波导,所述第一标准波导为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的末端为第一短路面;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标准波导和至少一个第一减高波导,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一端的一个第一减高波导为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的末端为第二短路面;所述太赫兹倍频电路包括通过传输线依次连接的第一E面微带探针、第一低通滤波器、肖基特二极管和第二E面微带探针;所述第一E面微带探针通过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上设置的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内,将接收到的本振信号从输入端波导结构的腔体内耦合至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对所述本振信号进行高频滤波处理后发送到所述肖基特二极管,所述肖基特二极管对经过高频滤波处理的本振信号进行倍频处理后得到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发送到所述第二E面微带探针,所述第二E面微带探针通过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上设置的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内,将所述射频信号耦合至所述输出端波导结构的腔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倍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标准波导连接的第二减高波导,所述第二减高波导为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赫兹倍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波导结构的末级波导的长度大于本振信号基波频率的四分之一波导波长,所述第一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森梁士雄王俊龙杨大宝徐鹏赵向阳邢东冯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