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春东专利>正文

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35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属于电气设备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压缩机、热泵换向阀、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膨胀阀、蒸发器和蓄水箱;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包括N程并列设置的换热套管,换热套管包括管程和壳程;管程通过管程三通管串联,且管程三通管与蓄水箱连通;换热套管的进水口与水源管及蓄水箱连通;壳程通过壳程连接管串联,所述压缩机、热泵换向阀、换热套管的壳程、膨胀阀、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设置循环水泵就可以让冷媒工质根据水流方向变化而换向做功,达到自循环换热的目的,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与速率。

Cased heat pump with variable dire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varying casing type heat pump,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cluding compressor, pump valve, self circulation sleeve type heat exchanger, expansion valve, evaporator and water storage tank; self circulation sleeve type heat exchanger comprises a heat exchanger casing N arranged in parallel, heat transfer tube including the tube side and shell side; the tube tube tube tee series through the tube, and the three-way pipe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storage tank; the heat pipe and water inlet pipe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storage tank; the shell shell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pe series, the compressor, pump valve, the heat pipe shell and expansion the valve and the evaporator are connected to a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circuit.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set up the circulating water pump, so that the refrigerant working substance can be changed to work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low,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elf circulation heat transfer,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sp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设备及电气工程
,涉及一种热水器,尤其是一种通过改变冷媒工质的流向以及水的流向来提高换热效率的热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热泵热水器的冷凝器技术一般使用套管、水箱内盘管和水箱外盘管几种方式。现有技术的套管换热器虽然结构简单体积小,但工作中需要匹配循环水泵和复杂的水路设计,由于水泵会消耗相当于压缩机5%左右电能,效率一般不高,昂贵、复杂的特性使得其一般多用在商用机上;水箱内盘管安装固定在水箱内部,换热率较高,但是长期使用易结水垢影响热效率,虽然大多都设置有内置了镁棒降低结垢和腐蚀,但却没能完全杜绝水垢与腐蚀的发生,水箱寿命略短,需要定期更换镁棒和清除污垢、沉淀;外盘管虽然安全,但热效率低、制热慢,由于热胀冷缩的反复影响,盘管壁容易分离,内胆易爆裂,克服问题要求的工艺高、制作难度大并且成本昂贵。此外现有技术制成的热泵冷凝换热器与其相匹配水箱的体积过大,使得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且冷凝换热器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压缩机长期高负荷做功,会加速压缩机润滑油的裂解和老化,缩短压缩机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空间小、能耗低、换热效率高并且使用寿命长的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该套管式热泵不需要设置循环水泵就可以让冷媒工质根据水流方向变化而换向做功,达到自循环换热的目的,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与速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包括压缩机、热泵换向阀、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膨胀阀、蒸发器和蓄水箱,所述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包括N程并列设置的换热套管,所述换热套管包括管程和包裹在管程外的壳程;所述管程依次通过管程三通管串联,位于高端的管程三通管的第三接口Ⅰ分别通过电磁水阀与蓄水箱的上端接口连通,位于低端的管程三通管的第三接口Ⅱ分别通过单向止回水阀与蓄水箱的下端接口连通;处于第一程的换热套管的管程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单向止回水阀与水源管连通,且所述进水口还与蓄水箱连通;处于最末程的换热套管的管程下端设有低端水接口,低端水接口与蓄水箱下端的高速进水嘴连通;所述壳程依次通过壳程连接管串联,处于第一程的换热套管的壳程设有第一工质接口,处于最末程的换热套管的壳程下端设有第二工质接口,第一工质接口和第二工质接口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接,所述压缩机、热泵换向阀、换热套管的壳程、膨胀阀、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工质循环回路;所述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套管为竖立或有一定倾斜角度的非水平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套管的程数N取值为1,换热套管的管程上端的进水口通过单向止回水阀与水源管连接,且进水口还通过电磁水阀与蓄水箱的上端接口连接,所述管程的低端水接口与蓄水箱的高速进水嘴连接;换热套管的壳程的第一工质接口和第二工质接口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接。所述热泵换向阀包括主阀和通过毛细管与主阀连接的先导阀;所述主阀包括阀体和包裹在阀体内的阀芯,阀体内限定出阀腔,阀体上具有相对阀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阀芯两端与阀体内壁分别限定出第一活塞腔室和第二活塞腔室,所述先导阀分别通过毛细管与第一活塞腔室以及第二活塞腔室连接,且先导阀可控制阀芯在阀体内左右移动;所述阀体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冷媒接管,阀体的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冷媒接管、第三冷媒接管和第四冷媒接管,所述第一冷媒接管与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接管与第一工质接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接管与第二工质接口连通,所述第四冷媒接管与膨胀阀连通;所述阀芯为拱形阀芯,当阀芯移动到第一活塞腔室端时,第一冷媒接管与第三冷媒接管导通,且第四冷媒接管与第二冷媒接管导通;当阀芯移动到第二活塞腔室端时,第一冷媒接管与第二冷媒接管导通,且第四冷媒接管与第三冷媒接管导通。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套管的程数N取值为2,包括首程换热套管和末程换热套管,所述首程换热套管和末程换热套管的管程上端通过管程三通管连通,首程换热套管的管程下端的进水口通过单向止回水阀与水源管连通,且所述进水口还通过单向止回水阀与蓄水箱的下端接口连通,末程换热套管的管程的低端水接口与蓄水箱底部的高速进水嘴连通,管程三通管的第三接口Ⅰ通过电磁水阀与蓄水箱的上端接口连通;所述首程换热套管和末程换热套管的壳程上端通过壳程连接管连通,首程换热套管和末程换热套管的壳程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工质接口和第二工质接口,壳程连接管还设有第三工质接口,所述第一工质接口、第二工质接口和第三工质接口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通。所述热泵换向阀包括主阀和通过毛细管与主阀连接的先导阀;所述主阀包括阀体和包裹在阀体内的阀芯,阀体内限定出阀腔,阀体上具有相对阀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阀芯两端与阀体内壁分别限定出第一活塞腔室和第二活塞腔室,所述先导阀分别通过毛细管与第一活塞腔室以及第二活塞腔室连接,且先导阀可控制阀芯在阀体内左右移动;阀体的第一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冷媒接管和第二冷媒接管,阀体的第二侧壁分别设有第三冷媒接管和第四冷媒接管,所述第一冷媒接管与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接管与第三工质接口连通,所述第三冷媒接管与第二工质接口连通,所述第四冷媒接管与第一工质接口以及膨胀阀连通;所述阀芯两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阀芯靠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沿径向开设有贯通阀芯外侧表面的第三通道,当阀芯移动到第一活塞腔室端时,第一冷媒接管和第三冷媒接管通过第三通道导通,且第二冷媒接管和第四冷媒接管不通;当阀芯移动到第二活塞腔室端时,第一冷媒接管和第二冷媒接管通过第一通道导通,且第三冷媒接管和第四冷媒接管通过第二通道导通。本专利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换热套管的程数N取值为大于2的奇数,包括首程换热套管、中间程换热套管和末程换热套管,各换热套管的管程依次通过管程三通管串联,首程换热套管的管程上端的进水口通过单向止回水阀与水源管连通,且进水口还通过电磁水阀与蓄水箱的上端接口连通;末程换热套管的管程的低端水接口与蓄水箱的高速进水嘴连通;位于高端的管程三通管的第三接口Ⅰ分别通过电磁水阀与蓄水箱的上端接口连通,位于低端的管程三通管的第三接口Ⅱ分别通过单向止回水阀与蓄水箱的下端接口连通;所述各换热套管的壳程依次通过壳程连接管串联,首程换热套管的壳程上端设有第一工质接口,末程换热套管的壳程下端设有第二工质接口,位于高端的壳程连接管设有第三工质接口,位于低端的壳程连接管设有第四工质接口,第一工质接口、第二工质接口、第三工质接口和第四工质接口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接。所述热泵换向阀包括主阀和通过毛细管与主阀连接的先导阀;所述主阀包括阀体和包裹在阀体内的阀芯,阀体内限定出阀腔,阀体上具有相对阀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阀芯两端与阀体内壁分别限定出第一活塞腔室和第二活塞腔室,所述先导阀分别通过毛细管与第一活塞腔室以及第二活塞腔室连接,且先导阀可控制阀芯在阀体内左右移动;阀体的第一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冷媒接管、第二冷媒接管和与第三工质接口数量对应的冷媒接管Ⅰ,阀体的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冷媒接管、第四冷媒接管和与第四工质接口数量对应的冷媒接管Ⅱ;所述第一冷媒接管与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连通,第二冷媒接管与第一工质接口连通,第三冷媒接管与第二工质接口连通,第四冷媒接管与膨胀阀连接,第三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热泵换向阀、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膨胀阀(3)、蒸发器(2)和蓄水箱(6),所述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包括N程并列设置的换热套管(5),所述换热套管(5)包括管程(55)和包裹在管程(55)外的壳程(54);所述管程(55)依次通过管程三通管(56)串联,位于高端的管程三通管(56)的第三接口Ⅰ(561)分别通过电磁水阀(73)与蓄水箱(6)的上端接口(61)连通,位于低端的管程三通管(56)的第三接口Ⅱ(562)分别通过单向止回水阀(72)与蓄水箱(6)的下端接口(64)连通;处于第一程的换热套管(5)的管程(55)设有进水口(512),所述进水口(512)通过单向止回水阀(72)与水源管(71)连通,且所述进水口(512)还与蓄水箱(6)连通;处于最末程的换热套管(5)的管程(55)下端设有低端水接口(522),低端水接口(522)与蓄水箱(6)下端的高速进水嘴(63)连通;所述壳程(54)依次通过壳程连接管(57)串联,处于第一程的换热套管(5)的壳程(54)设有第一工质接口(511),处于最末程的换热套管(5)的壳程(54)下端设有第二工质接口(521),第一工质接口(511)和第二工质接口(521)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接,所述压缩机(1)、热泵换向阀、换热套管(5)的壳程(54)、膨胀阀(3)、蒸发器(2)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工质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热泵换向阀、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膨胀阀(3)、蒸发器(2)和蓄水箱(6),所述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包括N程并列设置的换热套管(5),所述换热套管(5)包括管程(55)和包裹在管程(55)外的壳程(54);所述管程(55)依次通过管程三通管(56)串联,位于高端的管程三通管(56)的第三接口Ⅰ(561)分别通过电磁水阀(73)与蓄水箱(6)的上端接口(61)连通,位于低端的管程三通管(56)的第三接口Ⅱ(562)分别通过单向止回水阀(72)与蓄水箱(6)的下端接口(64)连通;处于第一程的换热套管(5)的管程(55)设有进水口(512),所述进水口(512)通过单向止回水阀(72)与水源管(71)连通,且所述进水口(512)还与蓄水箱(6)连通;处于最末程的换热套管(5)的管程(55)下端设有低端水接口(522),低端水接口(522)与蓄水箱(6)下端的高速进水嘴(63)连通;所述壳程(54)依次通过壳程连接管(57)串联,处于第一程的换热套管(5)的壳程(54)设有第一工质接口(511),处于最末程的换热套管(5)的壳程(54)下端设有第二工质接口(521),第一工质接口(511)和第二工质接口(521)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接,所述压缩机(1)、热泵换向阀、换热套管(5)的壳程(54)、膨胀阀(3)、蒸发器(2)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工质循环回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循环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套管(5)为竖立或有一定倾斜角度的非水平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5)的程数N取值为1,换热套管(5)的管程(55)上端的进水口(512)通过单向止回水阀(72)与水源管(71)连接,且进水口(512)还通过电磁水阀(73)与蓄水箱(6)的上端接口(61)连接,所述管程(55)的低端水接口(522)与蓄水箱(6)的高速进水嘴(63)连接;换热套管(5)的壳程(54)的第一工质接口(511)和第二工质接口(521)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换向阀包括主阀(4)和通过毛细管与主阀(4)连接的先导阀(8);所述主阀(4)包括阀体(44)和包裹在阀体(44)内的阀芯(46),阀体(44)内限定出阀腔,阀体(44)上具有相对阀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阀芯(46)两端与阀体(44)内壁分别限定出第一活塞腔室(45)和第二活塞腔室(410),所述先导阀(8)分别通过毛细管与第一活塞腔室(45)以及第二活塞腔室(410)连接,且先导阀(8)可控制阀芯(46)在阀体(44)内左右移动;所述阀体(44)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冷媒接管(41),阀体(44)的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冷媒接管(43)、第三冷媒接管(49)和第四冷媒接管(47),所述第一冷媒接管(41)与压缩机(1)的高压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接管(43)与第一工质接口(511)连通,所述第三冷媒接管(49)与第二工质接口(521)连通,所述第四冷媒接管(47)与膨胀阀(3)连通;所述阀芯(46)为拱形阀芯,当阀芯(46)移动到第一活塞腔室(45)端时,第一冷媒接管(41)与第三冷媒接管(49)导通,且第四冷媒接管(47)与第二冷媒接管(43)导通;当阀芯(46)移动到第二活塞腔室(410)端时,第一冷媒接管(41)与第二冷媒接管(43)导通,且第四冷媒接管(47)与第三冷媒接管(49)导通。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5)的程数N取值为2,包括首程换热套管(51)和末程换热套管(52),所述首程换热套管(51)和末程换热套管(52)的管程(55)上端通过管程三通管(56)连通,首程换热套管(51)的管程(55)下端的进水口(512)通过单向止回水阀(72)与水源管(71)连通,且所述进水口(512)还通过单向止回水阀(72)与蓄水箱(6)的下端接口(64)连通,末程换热套管(52)的管程(55)的低端水接口(522)与蓄水箱(6)底部的高速进水嘴(63)连通,管程三通管(56)的第三接口Ⅰ(561)通过电磁水阀(73)与蓄水箱(6)的上端接口(61)连通;所述首程换热套管(51)和末程换热套管(52)的壳程(54)上端通过壳程连接管(57)连通,首程换热套管(51)和末程换热套管(52)的壳程(54)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工质接口(511)和第二工质接口(521),壳程连接管(57)还设有第三工质接口(571),接口(511)、第二工质接口(521)和第三工质接口(571)分别与热泵换向阀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换向阀包括主阀(4)和通过毛细管与主阀(4)连接的先导阀(8);所述主阀(4)包括阀体(44)和包裹在阀体(44)内的阀芯(46),阀体(44)内限定出阀腔,阀体(44)上具有相对阀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阀芯(46)两端与阀体(44)内壁分别限定出第一活塞腔室(45)和第二活塞腔室(410),所述先导阀(8)分别通过毛细管与第一活塞腔室(45)以及第二活塞腔室(410)连接,且先导阀(8)可控制阀芯(46)在阀体(44)内左右移动;阀体(44)的第一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冷媒接管(41)和第二冷媒接管(43),阀体(44)的第二侧壁分别设有第三冷媒接管(49)和第四冷媒接管(47),所述第一冷媒接管(41)与压缩机(1)的高压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接管(43)与第三工质接口(571)连通,所述第三冷媒接管(49)与第二工质接口(521)连通,所述第四冷媒接管(47)与第一工质接口(511)以及膨胀阀(3)连通;所述阀芯(46)两侧设有第一通道(461)和第二通道(462),阀芯(46)靠其中一个端部的位置沿径向开设有贯通阀芯(46)外侧表面的第三通道(463),当阀芯(46)移动到第一活塞腔室(45)端时,第一冷媒接管(41)和第三冷媒接管(49)通过第三通道(463)导通,且第二冷媒接管(43)和第四冷媒接管(47)不通;当阀芯(46)移动到第二活塞腔室(410)端时,第一冷媒接管(41)和第二冷媒接管(43)通过第一通道(461)导通,且第三冷媒接管(49)和第四冷媒接管(47)通过第二通道(462)导通。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质变向的套管式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套管(5)的程数N取值为大于2的奇数,包括首程换热套管(51)、中间程换热套管(53)和末程换热套管(52),各换热套管(5)的管程(55)依次通过管程三通管(56)串联,首程换热套管(51)的管程(55)上端的进水口(512)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春东
申请(专利权)人:韦春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