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2022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连接形成所述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室外换热部包括并联的至少两条换热支路,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化霜支路,所述化霜支路能够将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部分冷媒引入其中至少一条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泵系统可根据热泵系统的实际负荷选择合适的换热支路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通过设置化霜支路将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部分冷媒直接进入换热支路内进行化霜,在此过程中,其他换热支路还可以维持工作以保证热泵系统的不间断制热,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时,空调室外机容易结霜,目前一般是通过四通阀换向的方式进行化霜,在化霜过程中,室内机不但不会制热,还会从室内吸收热量,造成短时间内停止供热的情况,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不间断制热的情况下实现化霜的热泵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连接形成所述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室外换热部包括并联的至少两条换热支路,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化霜支路,所述化霜支路能够将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部分冷媒引入其中至少一条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优选地,还包括换热开关,用于选择性地将每条所述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与室内换热部的制热冷媒出口之间连通或切断。优选地,所述换热开关包括分别设置在每条所述换热支路上的开关装置;或者,所述换热开关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将不同的换热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部的制热冷媒出口切换连接。优选地,所述化霜支路与所述换热支路的连接位置位于该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与所述开关装置或者所述切换装置之间。优选地,所述化霜支路上设置有化霜开关。优选地,所述化霜支路上设置有过滤装置。优选地,每条所述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之间均连接有化霜支路,每条化霜支路上均设置有化霜开关。优选地,所述化霜支路由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的一条总路分支形成。优选地,所述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感温包。优选地,所述至少两条换热支路分别具有不同的换热功率。优选地,所述室内换热部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室内机。本技术提供的热泵系统的室外换热部包括并联的至少两条换热支路,可根据热泵系统的实际负荷选择合适的换热支路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另外,通过设置化霜支路将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部分冷媒直接进入换热支路内进行化霜,在此过程中,其他换热支路还可以维持工作以保证热泵系统的不间断制热,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Ⅰ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1中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1中Ⅲ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部;31、第一换热支路;311、第一换热装置;312、第一开关装置;32、第二换热支路;321、第二换热装置;322、第二开关装置;33、室外电子膨胀阀;34、过滤装置;35、风机;36、出风侧感温包;4、室内换热部;41、室内机;411、换热管;412、管温感温包;413、风机;414、出风侧感温包;415、室内电子膨胀阀;5、总管路;6、油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8、第一化霜支路;9、第二化霜支路;10、第一化霜开关;11、第二化霜开关;12、总路;13、过滤装置;14、低压传感器;15、高压传感器;16、排气感温包;17、感温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热泵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部3和室内换热部4,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部3和室内换热部4连接形成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其中,如图2所示,室外换热部3包括并联设置的两条换热支路,分别为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其中,第一换热支路31上设置有第一换热装置311,第二换热支路32上设置有第二换热装置321,第一换热装置311和第二换热装置321的换热功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第一换热装置311和第二换热装置321的换热功率设置为不同,此时可根据热泵系统的实际负荷来选择性地打开的换热支路以及打开换热支路的数量,例如第一换热装置311的换热功率大于第二换热装置321的换热功率(例如第一换热装置311的换热面积大于第二换热装置321的换热面积),当热泵系统的实际负荷较低时,可以打开第二换热支路32,关闭第一换热支路31,第二换热装置321即可满足换热要求,当热泵系统的实际负荷较高时,可以打开第一换热支路31,关闭第二换热支路32,当然,当热泵系统的实际负荷更高时,也可将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均打开。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的打开和关闭可由换热开关来进行控制,优选地,换热开关包括第一开关装置312和第二开关装置322,第一开关装置312用于将第一换热支路31上的第一换热装置311的制热冷媒入口(即在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装置311的冷媒入口)与室内换热部4的制热冷媒出口(即在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部4的冷媒出口)之间连通或切断,第二开关装置322用于将第二换热支路32上的第二换热装置321的制热冷媒入口(即在热泵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第二换热装置321的冷媒入口)与室内换热部4的制热冷媒出口之间连通或切断。优选地,第一开关装置312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31上,第二开关装置322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32上。第一开关装置312和第二开关装置322可以为能够实现上述开关功能的任意开关结构,为方便进行自动控制,第一开关装置312和第二开关装置322分别为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换热支路的打开即为将换热支路接入冷媒循环回路中。换热支路的数量不局限于上述的两条,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还可以设置为三条甚至更多。在替代的实施例中,换热开关也可以设置为切换装置,通过切换装置来控制将不同的换热支路与室内换热部的制热冷媒出口切换连接,例如,切换装置为换向阀,用于将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则一地与室内换热部4的制热冷媒出口连接。第一换热装置311和第二换热装置321可以为任意结构形式的换热器,例如可以为管翅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等。为提高换热效率,在第一换热装置311和第二换热装置321上还设置有风机35,在换热装置的出风侧设置有出风侧感温包36。室内换热部4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室内机41,使得整个热泵系统构成一拖多的多联机系统,例如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室内机41为并联设置的三个。热泵系统的实际负荷取决于开启的室内机41的数量、设定温度以及室内外温差。具体地,室内机41包括换热管411、设置于换热管411上的管温感温包412、用于向换热管411处吹风的风机413以及设置在换热管411出风侧的出风侧感温包414,换热管411的制热冷媒出口设置有室内电子膨胀阀415。三个室内机41的换热管的出口汇入一条总管路5,三个室内机41汇入总管路5的位置可以作为室内换热部4的制热冷媒出口。该总管路5又分支为两条换热支路,即为所述第一换热支路31和第二换热支路32。该总管路5上设置有室外电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连接形成所述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室外换热部包括并联的至少两条换热支路,所述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化霜支路,所述化霜支路能够将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部分冷媒引入其中至少一条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所述压缩机、室外换热部和室内换热部连接形成所述热泵系统的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室外换热部包括并联的至少两条换热支路,所述换热支路上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化霜支路,所述化霜支路能够将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部分冷媒引入其中至少一条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开关,用于选择性地将每条所述换热支路上的换热装置的制热冷媒入口与室内换热部的制热冷媒出口之间连通或切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开关包括分别设置在每条所述换热支路上的开关装置;或者,所述换热开关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将不同的换热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部的制热冷媒出口切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霜支路与所述换热支路的连接位置位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运汪俊勇熊俊峰刘志孝李舸王维李款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