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631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形模具,包括:下模底座;导柱,固定设置在下模底座上;下凸模,形成在下模底座上;上模底座,与导柱滑动配合,且与下模底座彼此相对;上凸模,形成在上模底座上,且和下凸模彼此相对;成型凹模,与导柱滑动配合,且位于下模底座和上模底座之间,成型凹模至少在上面和下面形成凹模,分别为上凹模和下凹模,上凹模和上凸模匹配,下凹模和下凸模匹配。整形模具使用上凸模、下凸模对成型凹模的挤压,对套在成型凹模外的工件进行整形,模消除零件整形效果对模具行程要求的约束,同时R角处无镶块分割,R角处无压痕缺陷,通过压力横向设计,降低模具闭合高度,降低模具设计约束。

Plastic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形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形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覆盖件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是根据产品结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成形、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工序的先后顺序及各工序的具体内容,随着高强板的大量应用,其零件整形工序必不可少,其整形效果主要靠R角强压保证。某些内梁加强板件其冲压件型面为U字造型,由于零件材料为高强板,其成形后设计整形工序来进行整形,整形模具如图1所示。该整形模具结构中,托料芯与凹模分割线在R角保证精度处,如上模行程小于设计行程,特别在曲柄压机上,凸模与凹模R角处无法完全贴合,整形效果差,且托料芯与凹模分割处无法保证零间隙,其零件成形后R角处存在压痕,同时零件托料下设有顶杆,增加模具闭合高度,增加模具设计约束。传统整形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零件1’、成型镶块2’、镶块套3’、托料芯4’、垫板5’、二级顶杆6’、垫脚7’、托板8’。托料芯与凹模分割线在R角保证精度处,如上模行程小于设计行程,特别在曲柄压机上,凸模与凹模R角处无法完全贴合,整形效果差,且托料芯与凹模分割处无法保证零间隙,其零件成形后R角处存在压痕,同时零件托料下设有顶杆,增加模具闭合高度,增加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整形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底座(11);导柱(8),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底座(11)上;下凸模(51),形成在所述下模底座(11)上;上模底座(2),与所述导柱(8)滑动配合,且与所述下模底座(11)彼此相对;上凸模(71),形成在所述上模底座(2)上,且和所述下凸模(51)彼此相对;成型凹模(9),与所述导柱(8)滑动配合,且位于所述下模底座(11)和所述上模底座(2)之间,所述成型凹模(9)至少在上面和下面形成凹模,分别为上凹模(91)和下凹模(92),所述上凹模(91)和所述上凸模(71)匹配,所述下凹模(92)和所述下凸模(51)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底座(11);导柱(8),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底座(11)上;下凸模(51),形成在所述下模底座(11)上;上模底座(2),与所述导柱(8)滑动配合,且与所述下模底座(11)彼此相对;上凸模(71),形成在所述上模底座(2)上,且和所述下凸模(51)彼此相对;成型凹模(9),与所述导柱(8)滑动配合,且位于所述下模底座(11)和所述上模底座(2)之间,所述成型凹模(9)至少在上面和下面形成凹模,分别为上凹模(91)和下凹模(92),所述上凹模(91)和所述上凸模(71)匹配,所述下凹模(92)和所述下凸模(51)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底座(11)上形成有下模成型镶块(5),所述下凸模(51)形成在所述下模成型镶块(5)朝向所述上模底座(2)的一侧;所述上模底座(2)上形成有上模成型镶块(7),所述上凸模(71)形成在所述上模成型镶块(7)朝向所述下模底座(1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迎强韩永志刘程黄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