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97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4 05:08
提供一种个人车辆,特别地,双轮电动车辆,其能够用于个人运输。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限定共同的纵向旋转轴线的第一和第二车轮;在第一和第二车轮之间的刚性平台,该刚性平台包括限定左脚部分和右脚部分的单体的上平板;和携带把手,携带把手越过刚性平台的中心。

Personal vehicle

A personal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two wheeled electric vehicle, which can be used for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the vehicle in some embodiments, defining first and second wheel longitudinal axis of rotation joint; rigid platform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wheels, the rigid platform including a flat single part and part of the left foot right foot; and carrying handle, carrying handle across the center of the rigid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个人车辆
本申请涉及个人运输装置、系统和方法,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涉及具有携带把手的双轮个人运输车辆。
技术介绍
用于个人运输的动力车辆广泛地已知。已建议了轮式车辆,所述轮式车辆输送动力以移动车辆和使用者。这样的装置基于通过使用者提供的输入将转矩输送到车轮。例如,一些轮式车辆的速度和方向可基于使用者的体重的分布来控制,而控制器系统控制动力向车轮的输送以使车辆稳定。许多这样的车辆包括用于使用者的每只脚的平台,所述平台单独地铰接以生成控制输入。
技术实现思路
总体上,本申请描述了用于个人运输的装置、系统和方法。示例性个人运输车辆可将动力输送到一个或多个车轮以在承载一个或多个驾乘者的同时驱动车辆。可选地,车辆可以是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具有在车辆的平板上位于中心的携带把手。使用者可抓持把手以携带或物理地操纵车辆。这样的装置例如可促进在操作时段期间车辆的手动可操纵性和操纵。在此描述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轮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第一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和第二车轮限定共同的纵向旋转轴线;在第一和第二车轮之间的刚性平台,该刚性平台包括左脚部分和右脚部分;和携带把手,携带把手越过刚性平台的中心。实施方式可包括如下特征中的任何特征、全部特征或不包括如下特征。携带把手可包括穿过刚性平台限定的开口。中央矢状参考平面可将刚性平板划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并且该中央矢状参考平面可贯穿所述开口。纵向旋转轴线可贯穿所述开口。携带把手可包括左部分和右部分,并且左部分和右部分可相对于彼此处于固定关系。携带把手可至少部分地由从下平板向上延伸的凸形表面限定。凸形表面可与下平板一体地形成为单体部件。开口可具有在垂直于纵向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横跨开口测量的宽度(W开口),并且刚性平台可具有在刚性平台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之间的宽度(W平台),并且0.1×(W平台)<(W开口)<0.75×(W平台)。携带把手可包括第一和第二抓持部,第一和第二抓持部在开口的相对侧上且与纵向旋转轴线间隔开,使得纵向旋转轴线不贯穿第一和第二抓持部。携带把手可以不具有移动部件。刚性平台可包括单体的上平板,所述上平板限定左脚部分和右脚部分。上平板可包括在相对的端部处的向上弯曲的端部区域。上平板可具有暴露的上表面,且上表面可至少部分地处在纵向旋转轴线下方。车辆可包括构造为将转矩输送第一车轮的第一马达和构造为将转矩输送第二车轮的第二马达,第一和第二马达可包括与纵向旋转轴线同轴的第一马达轴和第二马达轴。第一和第二护板可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和第二车轮。护板可通过摩擦接合以可移除方式组装到刚性平台,且构造为在具有预定幅值的作用于护板的碰撞时分开。车辆可包括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构造为基于从刚性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到的传感器信号将控制信号输送到电动马达,并且传感器可包括应变计。应变计可被将刚性平台划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的中央矢状参考平面贯穿。控制器可构造为生成用于驱动电动马达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与刚性平台支撑的重量成比例。第一和第二车轮可每个包括轮窝,且刚性平台可至少部分地在所述轮窝内延伸。马达可完全地定位在所述轮窝内。在此描述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轮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第一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和第二车轮限定共同的纵向旋转轴线;在第一和第二车轮之间的刚性平台,该刚性平台包括限定左脚部分和右脚部分的单体的上平板;和携带把手,携带把手越过刚性平台的中心,所述携带把手包括在中央矢状参考平面的每一侧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中央矢状参考平面垂直于纵向旋转轴线并将刚性平台划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携带把手的左部分和右部分相对于彼此处于固定关系,且携带把手可包括延伸穿过刚性平台的开口。实施方式可包括如下特征中的任何特征、全部特征或不包括如下特征。纵向旋转轴线可贯穿所述开口。刚性平台包括下平板,该下平板具有与上平板的左脚部分和右脚部分相反的暴露的主表面,携带把手至少部分地由从下平板向上延伸的凸形表面限定。凸形表面可与下平板一体地形成为单体部件。开口可具有在垂直于纵向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横跨开口测量的宽度(W开口),并且刚性平台可具有在刚性平台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之间的宽度(W平台),并且0.1×(W平台)<(W开口)<0.75×(W平台)。携带把手可包括第一和第二抓持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抓持部在开口的相对侧上且与纵向旋转轴线间隔开,使得纵向旋转轴线不贯穿第一和第二抓持部。携带把手可以不具有移动部件。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轮车辆,所述双轮车辆包括:刚性平台,刚性平台具有限定第一和第二脚部分的主上表面;第一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和第二车轮限定共同的纵向旋转轴线;和用于在如下定向中携带车辆的装置,在该定向中,纵向旋转轴线垂直于重力且主上表面平行于重力。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轮车辆,所述双轮车辆包括:刚性平台,刚性平台具有限定第一和第二脚部分的主上表面;第一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和第二车轮限定共同的纵向旋转轴线;和第一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和第二护板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和第二车轮。第一和第二护板可以以摩擦方式与刚性平台固定,且构造为在超过预定阈值的碰撞下分开而不断裂。在此所述的这些和其它实施例可提供如下益处中的一个或多个。首先,示例性双轮车辆的一些实施例允许符合人机工程学地操作车辆且在运行的时段之间携带车辆。定位在中心的携带把手能够构造为使得车辆可在大体上平衡的定向中被携带(例如,使得纵向旋转轴线平行于地面)。第二,包括在中心延伸穿过车辆的刚性平台的开口的携带把手可提供能够容易地接近的携带位置,而在车辆运行期间大体上不干涉使用者,并且使用者可在车辆的运行期间通过携带把手的开口观察车辆下方的地面。第三,车辆可构造为使得一个或多个部件容易地可更换和/或可替换。可更换或可替换的部件提供了可构造的车辆,所述可构造的车辆可被修改以适合特定使用者的偏好。使用者可针对期望的美观或性能特征来定制车辆,或替换被磨损或损坏的部件(例如,而非替换整个车辆)。类似地,车辆可提供有一个或多个可更换的部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更换的部件在一个或多个特征方面不同,且能够在车辆的寿命期间被移除或安装。第四,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部件可被组装以提供稳定和耐用的车辆。例如,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以摩擦方式接合并且/或者在受到大于预定阈值的碰撞力时分开。车辆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在与环境中的外部物体碰撞时彼此分开(例如,而非断裂),且可容易地再组装或替换。可降低对车辆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损坏,且改进了车辆的耐久性和寿命。一个或多个部件的细节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阐述。其它特征和优势将从描述和附图中且从权利要求中显而易见。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阐述,且其中:图1是示例性车辆的透视图。图2是支撑了站立的使用者的运行中的示例性车辆。图3是图1的示例性车辆的前视图。图4是图1的示例性车辆的顶视图。图5是由使用者经由携带把手携带的图1的示例性车辆。图6是图1的示例性车辆的分解视图。图7是沿着第一和第二车轮的纵向旋转轴线的图1的示例性车辆的横截面视图。图8是图1的示例性车辆的部分底视图,包括示例性控制系统的部件。图9是可包括在图1的示例性车辆中的示例性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个人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轮电动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限定共同的纵向旋转轴线;刚性平台,所述刚性平台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之间,所述刚性平台包括单体的上平板,所述上平板限定左脚部分和右脚部分;和携带把手,所述携带把手越过所述刚性平台的中心。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3 US 62/370,3531.一种双轮电动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限定共同的纵向旋转轴线;刚性平台,所述刚性平台在所述第一车轮和所述第二车轮之间,所述刚性平台包括单体的上平板,所述上平板限定左脚部分和右脚部分;和携带把手,所述携带把手越过所述刚性平台的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携带把手包括穿过所述刚性平台限定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中央矢状参考平面将所述刚性平板划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并且所述中央矢状参考平面贯穿所述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纵向旋转轴线贯穿所述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携带把手包括左部分和右部分,并且所述左部分和所述右部分相对于彼此处于固定关系。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携带把手至少部分地由从下平板向上延伸的凸形表面限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凸形表面与所述下平板一体地形成为单体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开口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纵向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横跨所述开口测量的宽度(W开口),并且所述刚性平台具有在所述刚性平台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之间的宽度(W平台),并且其中,0.1×(W平台)<(W开口)<0.75×(W平台)。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携带把手包括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所述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在所述开口的相对侧上且与所述纵向旋转轴线间隔开,使得所述纵向旋转轴线不贯穿所述第一抓持部和所述第二抓持部。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携带把手不具有移动部件。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上平板包括在相对端部处的向上弯曲的端部区域。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上平板具有暴露的上表面,并且所述上表面至少部分地处在所述纵向旋转轴线下方。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构造为将转矩输送到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二马达构造为将转矩输送到所述第二车轮,所述第一马达和所述第二马达包括与所述纵向旋转轴线同轴的第一马达轴和第二马达轴。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护板通过摩擦接合以能够移除的方式组装到所述刚性平台,并且所述护板构造为在作用于所述第一护板或所述第二护板的碰撞力超过预定阈值时分开。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构造为基于从所述刚性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到的传感器信号将控制信号输送到电动马达,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应变计。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应变计被将所述刚性平台划分为左半部和右半部的中央矢状参考平面贯穿。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丘班尼古拉斯·弗拉尼托小埃文·威廉姆斯
申请(专利权)人:瑞迪克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