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568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3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由多个基本单元连接组成;每个基本单元由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组成;一号组件和二号组件都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一号组件设有第一预留凹槽和第一预留缝;二号组件设有第二预留凹槽和第二预留缝;二号组件的第二预留缝穿过一号组件的第一预留缝与一号组件连接;一号组件和二号组件垂直相交;三号组件同时插入第一预留凹槽和第二预留凹槽;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之间形成一个倒三角锥型的空间,空间内放置培养基质和栽培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标准组件组装而成,利用了三角形稳定结构,种植单元的重力通过斜向的板材向下传递直至传到地面,无需外部结构的支撑。

A self-contained reassembled wall wall for deco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 bearing mounted wall decorated with recombinant; from several basic unit which are connected; each basic unit is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components, two components and three components; one component and two component for concave Pentagon structure; concave Pentagon is composed of two triangular shaped connecting component; one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and the first slot reservation reservation; two, second and second for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reservation slot; No. two components of second cracks through a number of the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racks one component; one component and two component perpendicular; three component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groove and reserved at the same time second reserved grooves; an inverted cone formed between one component, two component and three component, space, space is plac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and cultivated plants. The utility model is assembled by a standard component, and a triangular stable structure is used. The gravity of the planting unit passes down the oblique plate until it reaches the ground without external structure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特别是涉及一种由标准组件组装而成且能够承担本身荷载的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是一种新形式的组装式墙体。
技术介绍
现有绿墙(装饰用墙体)一般是依附于外墙或者钢骨架固定。若依附外墙固定,外墙的承受荷载的性能一般需要达到110kg/㎡,不足则需要先加固墙体,再安装绿墙,墙面在安装前需做防水处理,伸出墙面的管道和预埋件等需要在防水施工前完成安装;若使用钢骨架固定,则需要用水泥浇灌基础,随后搭建稳定的钢骨架,用以支撑绿墙的重量。上述绿墙由于依附外部结构来安装,因此存在着工序复杂、难检修、难移动、适应性差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进上述现有绿墙的弊端,降低绿墙的复杂程度与成本,本技术突破了以往的绿墙结构体系,巧妙地将绿墙种植单元与结构融为一体,使的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摆脱外部结构体系的束缚,向精巧化、轻质化、多样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本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由多个基本单元连接组成;每个基本单元主要由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组成;所述一号组件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平行,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一侧与一号组件外边连接;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一号组件外边下边端点和上边端点的连线相交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形成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和第二凹边;一号组件外边连接与一号组件顶边的连接点、一号组件底边的两个端点构成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与一号组件顶边的两个端点构成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内与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平行设有第一预留凹槽;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沿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到一号组件顶边的端点的连线上设有第一预留缝;在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一号组件底边的上端设有第一三角形镂空;所述二号组件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平行,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一侧与二号组件外边连接;二号组件外边和一号组件外边在相对侧;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二号组件外边下边端点和上边端点的连线相交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形成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和第二凹边;二号组件外边连接与二号组件顶边的连接点、二号组件底边的两个端点构成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与二号组件顶边的两个端点构成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内与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平行设有第二预留凹槽;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沿二号组件顶边的端点到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上设有第二预留缝;在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二号组件顶边底边的上端设有第二三角形镂空;所述三号组件为三角形;基本单元组装时,二号组件的第二预留缝穿过一号组件的第一预留缝与一号组件连接;一号组件和二号组件垂直相交;三号组件同时插入第一预留凹槽和第二预留凹槽;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之间形成一个倒三角锥型的空间,倒三角锥型的空间内放置培养基质和栽培植物;基本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时,第一个基本单元的一号组件顶边与第二个基本单元的一号组件底边相接;第一个基本单元的二号组件顶边与第三个基本单元的二号组件底边相接;基本单元通过层叠错位拼接。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目的,优选地,所述第一个基本单元的一号组件顶边与第二个基本单元的一号组件底边相接的方式是通过弹簧夹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个基本单元的二号组件顶边与第三个基本单元的二号组件底边相接的方式是通过弹簧夹固定,弹簧夹设置在第一三角形镂空和第二三角形镂空上。优选地,所述第一三角形镂空的两条边分别与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的一号组件底边和凹五边形的第二凹边平行。优选地,所述一号组件底边距离第一三角形镂空的平行边为2‐10cm。优选地,所述第一预留凹槽与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的间距为2‐20cm。优选地,所述第二三角形镂空的两条边分别与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的二号组件底边和凹五边形的第二凹边平行。优选地,所述二号组件底边距离第二三角形镂空的平行边为2‐10cm。优选地,所述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为不锈钢片材、铝合金片材或ABS板。优选地,所述述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的厚度为0.5‐3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将板材经过机器切割制作成特定形状的标准组件,标准组件通过相互穿插与拼接形成倒立三角锥形的种植槽,种植槽之间通过卡槽连接,从而构成整片绿墙,本技术的结构体系利用了三角形稳定结构,在该结构体系下,种植单元的重力通过斜向的板材向下传递直至传到地面,三角形的结构体系充分利用了材料的轴向抗压性能,因此在该结构体系下,板材本身即可承担绿墙的所有重量(包括种植槽、植物和基质),无需外部结构的支撑,节省大量外部结构所需的钢材等材料,节约成本;2)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绿墙难检修、难移动、适应性差等弊端,将绿墙种植单元与结构融为一体,使绿墙摆脱外部结构体系的束缚,实现了绿墙的精巧化、轻质化、多样化、便捷化。3)本技术每个基本单元主要由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组成;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都是板材经过机器切割制作成特定形状的标准组件,可以实现规模化量产,施工时组装方便快捷,安装工序简单,易于拆装,极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和节省施工成本。4)本技术还将绿墙造型与种植需求相结合设计,即在保证充分的种植空间的同时,使绿墙造型新颖独特,美观大方。5)本技术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整体轻便,易于移动。6)本技术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是一种由标准组件组装而成且能够承担本身荷载的绿墙,标准组件通过组装形成本技术的基本单元,通过基本单元的层叠错位拼接,用户可根据需要来调整绿墙的高度及宽度,即可组装成不同大小的自承重绿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的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号组件的主视图。图5为二号组件的主视图。图6为三号组件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的组装示意图。图中示出:一号组件1、二号组件2、三号组件3、第一预留凹槽4、第一预留缝5、第一三角形镂空6、一号组件顶边7、一号组件底边8、第二预留凹槽9、第二预留缝10、第二三角形镂空11、二号组件顶边12、二号组件底边13。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如此。如图1‐3所示,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由多个基本单元连接组成;每个基本单元主要由一号组件1、二号组件2和三号组件3组成;如图3所示,一号组件1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一号组件顶边7和一号组件底边8平行,一号组件顶边7和一号组件底边8一侧与一号组件外边连接;一号组件顶边7和一号组件底边8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一号组件外边下边端点和上边端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基本单元连接组成;每个基本单元主要由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组成;所述一号组件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平行,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一侧与一号组件外边连接;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一号组件外边下边端点和上边端点的连线相交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形成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和第二凹边;一号组件外边连接与一号组件顶边的连接点、一号组件底边的两个端点构成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与一号组件顶边的两个端点构成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内与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平行设有第一预留凹槽;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沿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到一号组件顶边的端点的连线上设有第一预留缝;在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一号组件底边的上端设有第一三角形镂空;所述二号组件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平行,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一侧与二号组件外边连接;二号组件外边和一号组件外边在相对侧;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二号组件外边下边端点和上边端点的连线相交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形成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和第二凹边;二号组件外边连接与二号组件顶边的连接点、二号组件底边的两个端点构成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与二号组件顶边的两个端点构成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内与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平行设有第二预留凹槽;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沿二号组件顶边的端点到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上设有第二预留缝;在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二号组件顶边底边的上端设有第二三角形镂空;所述三号组件为三角形;基本单元组装时,二号组件的第二预留缝穿过一号组件的第一预留缝与一号组件连接;一号组件和二号组件垂直相交;三号组件同时插入第一预留凹槽和第二预留凹槽;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之间形成一个倒三角锥型的空间,倒三角锥型的空间内放置培养基质和栽培植物;基本单元之间相互连接时,第一个基本单元的一号组件顶边与第二个基本单元的一号组件底边相接;第一个基本单元的二号组件顶边与第三个基本单元的二号组件底边相接;基本单元通过层叠错位拼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饰用自承重组装式墙体,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基本单元连接组成;每个基本单元主要由一号组件、二号组件和三号组件组成;所述一号组件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平行,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一侧与一号组件外边连接;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一号组件外边下边端点和上边端点的连线相交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一号组件顶边和一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形成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和第二凹边;一号组件外边连接与一号组件顶边的连接点、一号组件底边的两个端点构成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与一号组件顶边的两个端点构成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内与一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平行设有第一预留凹槽;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沿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到一号组件顶边的端点的连线上设有第一预留缝;在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一号组件底边的上端设有第一三角形镂空;所述二号组件为凹五边形结构;凹五边形由两个三角形连接组成;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平行,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一侧与二号组件外边连接;二号组件外边和一号组件外边在相对侧;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二号组件外边下边端点和上边端点的连线相交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二号组件顶边和二号组件底边另一侧的端点分别与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形成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和第二凹边;二号组件外边连接与二号组件顶边的连接点、二号组件底边的两个端点构成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与二号组件顶边的两个端点构成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凹五边形的另一个三角形内与二号组件凹五边形的第一凹边平行设有第二预留凹槽;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沿二号组件顶边的端点到凹五边形内侧的端点的连线上设有第二预留缝;在凹五边形的一个三角形内二号组件顶边底边的上端设有第二三角形镂空;所述三号组件为三角形;基本单元组装时,二号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鹏威耿博壕陈静王智霞杨洲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