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49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呈垂直型“三明治”结构,是以有顶部无底部的柔性矩形腔体为支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柔性接近觉传感单元、柔性触觉传感单元和柔性压觉传感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可实现接近‑触觉‑压觉全过程感知,为多功能电子皮肤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设计思路。

A flexible approach tactil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材料和柔性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机器人技术、传感技术日益成熟,为智能机器人感知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开辟了全新的道路。电子皮肤(e-skin)作为一种具备高柔韧度和拉伸性,且和人类皮肤一样可实现外界环境信息感知功能的人造柔性电子器件无疑成为智能机器人感知系统的核心。近年来,电子皮肤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接近觉、触觉以及压觉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接近觉传感器主要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其作用在于获取接近物体的准确距离和状态信息,从而辅助机器人实现软抓取、安全灵巧操作等。表1为视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与接近觉传感器的主要区别,虽然计算机视觉技术和距离传感技术已较为成熟,在检测范围、精度及响应时间等方面也可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实现安全交互,然而,因受操作空间、光线以及穿戴便携性等因素限制,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诸如深海勘探、虚拟手术、虚拟装配以及智能抓取等应用领域很难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在人机交互环节中引入接近觉传感器,为智能机器人提供接近信息成为提升交互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具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整体呈垂直型“三明治”结构,是以有顶部无底部的柔性矩形腔体(2)为支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柔性接近觉传感单元(1)、柔性触觉传感单元(3)和柔性压觉传感单元(5);所述的柔性接近觉传感单元(1)设置在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顶部外表面的中心,为同面叉指电极结构,各叉指沿与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顶部短边平行的方向伸出,激励端和接收端分别为三叉指和四叉指状,且相邻叉指之间的间隙相同;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单元(3)呈矩形,设置在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的内腔中,并固定于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顶部内表面的中心;且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整体呈垂直型“三明治”结构,是以有顶部无底部的柔性矩形腔体(2)为支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柔性接近觉传感单元(1)、柔性触觉传感单元(3)和柔性压觉传感单元(5);所述的柔性接近觉传感单元(1)设置在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顶部外表面的中心,为同面叉指电极结构,各叉指沿与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顶部短边平行的方向伸出,激励端和接收端分别为三叉指和四叉指状,且相邻叉指之间的间隙相同;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单元(3)呈矩形,设置在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的内腔中,并固定于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顶部内表面的中心;且所述的柔性触觉传感单元(3)的各边缘与所述的柔性接近觉传感单元(1)的各外边缘一一对应的位于相同的垂直面;所述的柔性压觉传感单元(5)与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顶部的面积相等,并固定在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下方,形成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的底部;在所述柔性压觉传感单元(5)的上表面、位于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的内腔中设置有柔性矩形隔离层(4),且所述柔性矩形隔离层(4)的各侧面皆固定在在所述柔性矩形腔体(2)内腔的相应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柔性接近-触压觉传感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郭小辉汪洋胡伟刘彩霞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