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体及具有其的塞拉门、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418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体及具有其的塞拉门、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门体的上部设有第一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上构造有第一水平装配面、第二水平装配面和竖直装配面,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和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分别朝下设置且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位于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下方,所述竖直装配面的上沿与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相连且下沿与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塞拉门的门体,门体上设有第一型材,通过第一型材,从而可增强导轨适于与导轨配合,能够增强门体和导轨的配合安装的结构强度和匹配度,也可提高导轨与门体安装的稳固性。

The door body and its slug, rail vehicle and rail transi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体及具有其的塞拉门、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塞拉门的门体、具有其的塞拉门、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的双扇电动塞拉门的驱动机构都安装于车体内部上方,起到连接和承载门扇重量并带动门扇实现开关门动作的作用。驱动机构位于车体内部上方的侧顶板内,占用了侧顶板内部的较多空间,使车内空间相对狭小拥挤,且入口处的通过高度也受到了限制,乘客的坐车体验相对狭窄拥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塞拉门的门体,所述门体适用于驱动机构下置的塞拉门,所述门体能够与导轨匹配配合且能够加强导轨与门体的配合度和强度。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用于塞拉门的门体的塞拉门。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塞拉门的轨道车辆。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塞拉门的门体,所述门体的上部设有第一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上构造有第一水平装配面、第二水平装配面和竖直装配面,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和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分别朝下设置且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位于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下方,所述竖直装配面的上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门体及具有其的塞拉门、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塞拉门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上部设有第一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上构造有第一水平装配面、第二水平装配面和竖直装配面,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和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分别朝下设置且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位于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下方,所述竖直装配面的上沿与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相连且下沿与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塞拉门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上部设有第一型材,所述第一型材上构造有第一水平装配面、第二水平装配面和竖直装配面,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和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分别朝下设置且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位于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下方,所述竖直装配面的上沿与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相连且下沿与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塞拉门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上部设有第二型材,所述第二型材上构造有朝下设置的第三水平装配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塞拉门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适于安装在所述门体的上部;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设在所述第一弧形部上,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形成在所述第一装配部上;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设在所述第一弧形部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下方,所述竖直装配面和所述第二水平装配面形成在所述第二装配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塞拉门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的背向所述第一水平装配面的表面上设有若干型材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塞拉门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一弧形部之间形成有上镂空腔。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伟周志榜封如伍枝丹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