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翻转机构及分切翻转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375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材料翻转机构和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其中,材料翻转机构具有:墙板、纵梁、连接两纵梁的横梁、微调导辊、固定导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微调导辊设置有两根,并通过第一支架交叉固定于本体上,两根微调导辊高低错位布置;固定导辊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本体上,且可绕其轴心转动。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其包括材料分切装置、材料复合装置、材料导向装置和材料翻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传统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较之现有技术省去了一套开卷、拼接、储料、压送、张力控制等单元,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的优点。

Material turnover mechanism and cutting and turning compou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材料翻转机构及分切翻转复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制造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状材料的分切翻转复合装置,以及上述装置中用于实现材料翻转的材料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卫生用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简单来说这些一次性卫生用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在生产线上经过逐级复合、裁切而形成的。在以往的生产设备中,每种材料在生产线的上游侧均设置有开卷、拼接、储料、压送、张力控制等单元,片材经过这些单元输送后在后续单元中进行复合。但是,对于相同材料的片材来说,在传统生产线的上游侧上分别设置有两套前面所提及的开卷、拼接、储料、压送、张力控制等单元对其进行输送,并在后续的生产线上进行复合,如附图1所示。如此便直接导致生产线设备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不符合现代生产设备小型化、紧凑化的发展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实现在相同片材复合的情况下,可省去一套开卷、拼接、储料、压送、张力控制等单元,具有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占用空间小的优点。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材料翻转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新颖、紧凑,制造成本低的优点,同时可以实现片状材料分切之后沿与流程方向相垂直的横向方向变距。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材料翻转机构,具有墙板,固定于墙板的两根纵梁、连接两纵梁的横梁、微调导辊、固定导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微调导辊设置有两根,并通过第一支架交叉固定于本体上,两根微调导辊高低错位布置、且均与翻转机构上游侧的片材搬送方向形成倾角。固定导辊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本体上,且可绕其轴心转动;该固定导辊与所述翻转机构上游侧的片状材料流程方向平行布置。微调导辊中的一根与墙板呈45°分布,另一根与墙板呈-45°分布。优选的,两纵梁相互平行设置。为实现片状材料分切之后,两材料可沿着与流程方向相垂直的横向方向变化间距,两根微调导辊的中心与墙板的距离不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开设有U型孔,微调导辊能通过第一支架上的U型孔进行高低、前后调节;固定导辊能通过第二支架上的U型孔进行高低、前后调节。通过该方式可以对材料的相位进行调节与控制,从而保证材料输送的同步,消除因相位不同步而引起的误差。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主题,一种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包括材料分切装置、如前所提及的材料翻转机构、材料复合装置和材料导向装置。其中,所述材料分切装置用于将片材一分为二得到上路片材、下路片材;所述材料翻转机构用于将上路片材进行翻转;所述材料导向装置用于使下路片材与经过材料翻转机构翻转后的上路片材相位保持一致;所述材料复合装置用于将从材料翻转机构输出的上路片材与从材料导向装置输出的下路片材进行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片材经过分切后,其中一条片材通过材料翻转机构进行翻转与输送,另一条片材通过材料导向装置进行输送,保持其相位的同步,分切后的两材料在材料复合装置内完成复合,最终得到所需复合材料。为防止材料与辊体摩擦产生静电,优选在微调导辊的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微调导辊的内部设有与正压装置相通的空腔。工作时,正压装置向微调导辊的空腔内吹气,气体经通孔向空腔外部吹出,使得材料在搬送时与微调导辊的表面形成间隙,正压力在辊体表面形成保护气膜,防止材料与辊接触。优选的,上述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材料复合装置上游侧的材料纠偏装置,该装置具有:检测部,检测作为材料复合基准的被检测部,并输出检测出的与被检测部的位置相关的位置信息;控制部,基于所述位置信息,驱动控制接触部,使得前述两片状材料的两侧边的位置关系分别与规定位置关系接近;接触部,与控制部连接,保证片状材料的两侧边位置关系与规定位置关系接近。上述结构可进一步保证片状材料在复合前不发生偏移,保证复合的精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相同片材复合的情形,提供一种先分切、再翻转或导向、最后复合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传统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较之现有技术省去了一套开卷、拼接、储料、压送、张力控制等单元。另外,本技术的材料翻转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的优点,同时可以实现片状材料分切之后沿与流程方向相垂直的横向方向变距。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材料翻转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中材料翻转机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材料翻转装置的材料运行状态下的轴侧图。图6是实施例1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微调导辊的截面图。图7是实施例1中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微调导辊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传统的片状材料分切翻转复合装置,具有两套顺次布置的开卷单元10、拼接单元9、储料单元8、压送单元7、张力控制单元6和材料导向单元5,在两材料导向单元的下游侧还设有一材料复合单元1。片状材料4依次经过上述单元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输送,并在后续的材料复合单元1上完成复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材料翻转机构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实施例1,请一并参阅图3至5,一种材料翻转机构2包括第一微调导辊21、第二微调导辊22、固定导辊23、纵梁24、横梁25、第一支架26、第二支架27以及墙板28。其中,两个纵梁24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横梁25固定连接,纵梁24的一端固定于墙板28上,并与墙板28保持垂直。第一微调导辊21的两端通过第一支架26固定在相互平行的两个纵梁24上,并与墙板28呈-45°设置。第二微调导辊22通过第一支架26固定在相互平行的两个纵梁24上,并与墙板28呈45°设置。如图4所示,第一微调导辊21的中心A、第二微调导辊22的中心B与墙板28之间的距离不同。固定导辊23通过第二支架27固定在纵梁24上,并与墙板28平行设置。固定导辊23可以绕其轴心转动,且更靠近墙板28。第一微调导辊21、第二微调导辊22以及固定导辊23高低错开设置。为降低材料在高速搬送过程中与各辊体之间的摩擦,下面以微调导辊21、22为例对其结构作进一步说明。如图6所示,第一微调导辊21、第二微调导辊22、固定导辊23中的至少一个辊体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9,在微调导辊21、22的内部设有与正压装置相通的空腔。工作时,正压装置向微调导辊的空腔内吹气,气体经通孔向空腔外部吹出,使得辊体表面形成保护气膜,使输送的材料不与辊体接触,从而可以防止高速化输送的材料与各个辊体因长时间摩擦而产生静电。因为输送的材料不与辊体接触,长时间输送材料时辊体不会升温,而且从辊体内部通过通孔29连续向外吹出的气体也可抑制辊体的升温。因此不需要在辊体内部设置冷却单元。通孔29的开设位置优先选择与材料宽幅相适配,或者略大于材料的宽幅。通孔29优选半周或整周设置于各辊体上,图中所示出的是通孔半周设置于辊体的情形,此时在设置有通孔的半周面上优选采用烧结材料。上述方式在PE膜转向时尤其适用。然而,上述通过的设置方式存在另外一种形式,即如图7所示,前述第一微调导辊21、第二微调导辊22、固定导辊23中的至少一个辊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材料翻转机构及分切翻转复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材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墙板、固定于墙板的两根纵梁、连接两纵梁的横梁、微调导辊、固定导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微调导辊设置有两根,并通过第一支架交叉固定于本体上,两根微调导辊高低错位布置、且均与所述翻转机构上游侧的片状材料流程方向形成倾角;所述固定导辊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本体上,且可绕其轴心转动;该固定导辊与所述翻转机构上游侧的片状材料流程方向呈平行布置;所述微调导辊中的一根与墙板呈45°分布,另一根与墙板呈‑45°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7 CN 201720652048X1.一种材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墙板、固定于墙板的两根纵梁、连接两纵梁的横梁、微调导辊、固定导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所述微调导辊设置有两根,并通过第一支架交叉固定于本体上,两根微调导辊高低错位布置、且均与所述翻转机构上游侧的片状材料流程方向形成倾角;所述固定导辊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本体上,且可绕其轴心转动;该固定导辊与所述翻转机构上游侧的片状材料流程方向呈平行布置;所述微调导辊中的一根与墙板呈45°分布,另一根与墙板呈-45°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材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辊与墙板呈平行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材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开设有U型孔,微调导辊能通过所述U型孔进行高低、前后调节;固定导辊能通过第二支架上的U型孔进行高低、前后调节。4.如权利要求1所述材料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导辊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微调导辊的内部设有与正压装置相通的空腔;工作时,正压装置向微调导辊的空腔内吹气,气体经通孔向空腔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志龙戴文明夏楚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富田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