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12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包括: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主轴、绕主轴螺旋延伸的第一电极部以及位于第一电极部一端的第二电极部;所述主轴上设有用于对第一电极部螺旋方向进行标识的基准面;所述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均与主轴固定,第一电极部用于对模具中螺纹槽B部分进行加工;所述第二电极部用于对模具中收尾槽A部分进行加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精简了加工工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效提高了加工效率。

An automobile engine cover buffer block mold - forming process electrod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engine cover buffer block mold - forming electrode structure includes: electrode, the electrode body includes a first electrode portion extending spiral around the main spindl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electrode; the spindle is provided with a datum mark on the first electrode part of the screw direction; the first electrode, the second electrode portion and of the spindle is fixed, the first electrode portion for the processing of the mould in the thread groove part B; the second electrode for the processing of the mould finishing groove part A. The utility model simplifies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 shortens the mould manufacturing cycle and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引擎盖缓冲块,由于产品形状为非标准梯形螺纹状,尾部还有异形的收尾,因此,如图1所示,由于产品加工模具的型腔包括不规则的收尾槽A和非标准梯形螺纹槽B。这使得此类产品加工模具无法直接用数控铣床加工到位,需要对螺纹槽B部分进行车加工,再对收尾槽A进行铣加工,最后采用电火花加工(EDM)精加工,且在电火花加工(EDM)加工过程中,螺纹槽B部分采用车加工电极,收尾槽A部分采用铣加工电极的拼接组合的方式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不仅加工效率低,且容易造成非标准梯形螺纹槽部分与收尾槽结合的处出现位置偏差,使得模具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包括: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主轴、绕主轴螺旋延伸的第一电极部以及位于第一电极部一端的第二电极部;所述主轴上设有用于对第一电极部螺旋方向进行标识的基准面;所述第一电极部、第二电极部均与主轴固定,第一电极部用于对模具中螺纹槽B部分进行加工;所述第二电极部用于对模具中收尾槽A部分进行加工。优选地,主轴上设有与其固定的基准块,基准块位于第一电极部远离第二电极部的一侧。优选地,基准面设置在该基准块上。优选地,基准块为套装在主轴外周并与主轴同轴布置的环形结构;所述基准面为平行于主轴的平面。优选地,基准块与主轴一体成型。优选地,主轴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体成型。本技术中,将以往加工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用的车加工电极和铣加工电极设计为一个整体电极,以使该电极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的加工成型工作,将以往的车加工与铣加工两个工序合二为一,精简了加工工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并使该电极一次装夹既可以对多个模具型腔的连续加工,大大减少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装夹、重复调整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该电极具有对螺旋方向进行标识的基准面,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精度的影响,使得螺纹位置关系精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中所述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中所述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包括: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主轴1、绕主轴1螺旋延伸的第一电极部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部2一端的第二电极部3;所述主轴1上设有与其固定的基准块4,基准块4位于第一电极部2远离第二电极部3的一侧,基准块4为套装在主轴1外周并与主轴1同轴布置的环形结构,基准块4上设有用于对第一电极部2螺旋方向进行标识的基准面C,所述基准面C为平行于主轴1的平面;所述第一电极部2、第二电极部3均与主轴1固定,第一电极部2用于对模具中螺纹槽B部分进行加工;所述第二电极部3用于对模具中收尾槽A部分进行加工。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是:将以往加工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用的车加工电极和铣加工电极设计为一个整体电极,以使该电极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的加工成型工作,将以往的车加工与铣加工两个工序合二为一,精简了加工工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并使该电极一次装夹既可以对多个模具型腔的连续加工,大大减少了电火花加工过程中装夹、重复调整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该电极具有对螺旋方向进行标识的基准面C,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精度的影响,使得螺纹位置关系精确。此外,本实施例中,主轴1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体成型;基准块4与主轴1一体成型,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主轴(1)、绕主轴(1)螺旋延伸的第一电极部(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部(2)一端的第二电极部(3);所述主轴(1)上设有用于对第一电极部(2)螺旋方向进行标识的基准面(C);所述第一电极部(2)、第二电极部(3)均与主轴(1)固定,第一电极部(2)用于对模具中螺纹槽(B)部分进行加工;所述第二电极部(3)用于对模具中收尾槽(A)部分进行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主轴(1)、绕主轴(1)螺旋延伸的第一电极部(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部(2)一端的第二电极部(3);所述主轴(1)上设有用于对第一电极部(2)螺旋方向进行标识的基准面(C);所述第一电极部(2)、第二电极部(3)均与主轴(1)固定,第一电极部(2)用于对模具中螺纹槽(B)部分进行加工;所述第二电极部(3)用于对模具中收尾槽(A)部分进行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引擎盖缓冲块模具—成型加工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轴(1)上设有与其固定的基准块(4),基准块(4)位于第一电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杨晓璋韩双轮曹中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