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古峻华专利>正文

种植、养殖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248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属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用于营养液制备及储存的第一池体,用于水面种植和水体养殖的第二池体,第二池体内设有用于水面种植的浮具,用于进行水体净化的第三池体,该第三池体内设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装置或材料,以及用于将各池体连通进行水体交换的管路,该管路包括用于将第一池体内水体输送至第二池体的第一管路,用于将第二池体内水体输送至第三池体的第二管路,用于将第三池体内净化后的水体输送至第一池体的第三管路;该种植、养殖循环系统通过循环设计,克服了传统种植、养殖在单一池体中进行的缺点,能提高种、养的效率、降低风险。

Planting and breeding circul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nting and breeding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is system includes the preparation and storage of nutrient solution for the first pool, the water used for planting and aquaculture second pool, second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mplant surface floating out, used for water purification tank body third third, the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evice for water purification or materials, as well as for the pool body connecting pipeline water exchange, the pipeline includes a first line first in the pool water delivery to second pool, second for line second in the pool water is transported to the third pool, for third third in the pool after the pipeline purifying water is transported to the first pool body; the planting and breeding circul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cycle of design, 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a single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pool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risk of bree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植、养殖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尤其是一种水面种植和水下养殖的可循环综合系统,属于现代农业

技术介绍
传统农业采用土壤作为基质,种植面积受限于土地面积,且病虫害防治必不可少。无土栽培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具有种植效率高、作物生长快、病虫害少、种植过程可控等优点,使得该技术具有空间优势、生产优势及品质优势。作为无土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水培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水培是采用浮具将种植杯固定,种植杯内进行作物的种植,或者作物直接通过浮具固定、种植,浮具漂浮于水面,植物吸收水体的营养液进行生长。传统水培仅在水面进行种植,随着技术的进步水体的下层空间也已应用于水产品的养殖,以提高整体经营效益。但是种、养结合的水培技术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一池体结构而无法进行水体的循环。受限于这种模式,种、养的效率及经济效益受到显然的限制,并且水质控制和保持难度大,作物根部受污染概率大,使得种、养的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种植、养殖循环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循环设计,克服传统水培中种植、养殖在单一池体中进行的缺点,提高种、养的效率,降低种、养的风险。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植、养殖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包括:用于该循环系统营养液制备及储存的第一池体;用于水面种植和水体养殖的第二池体,该第二池体内设有用于水面种植的浮具;用于进行水体净化的第三池体,该第三池体内设置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装置,或装填、铺设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材料;以及,用于将各池体间连通以进行水体交换的管路,该管路包括:用于将第一池体内水体输送至第二池体的第一管路;用于将第二池体内水体输送至第三池体的第二管路;用于将第三池体内净化后的水体输送至第一池体的第三管路。进一步的,第二管路包括用于将第二池体内上层水体输送至第三池体的第二支管路和将第二池体内底层水体和杂质输送至第三池体的第二支管路;进一步的,该第三池体内设置有用于水面种植的浮具,以及具有水体养殖的空间。进一步的,该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内设置有增加水体氧浓度的设备。进一步的,该第一池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进一步的,在该循环系统内,进行水体交换的管路上设置有可对水体进行灭菌的灭菌装置,或/和对水体进行磁化的水磁化装置。进一步的,在该循环系统内,具有至少1个用于外部水源补入的补水通道。进一步的,该第一池体包含多个单元池体,第三管路将第三池体与第一池体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池体连通。进一步的,该第二池体包含相并列的多个单元池体。进一步的,该第三池体包含依次串联的多个单元池体,第二管路将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首端的单元池体连通,第三管路将第三池体尾端的单元池体与第一池体连通。进一步的,该第二池体或/和第三池体内设置有用于限定浮具放置范围的框架。该种植、养殖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二池体的浮具上用于作物的种植,水下空间用于鱼、虾、贝壳类的养殖,第三池体内设置对水体净化的装置(一体式过滤设备),或装填、铺设对水体净化的材料(生化过滤棉、活性炭、碎石等),第三池体内也可以设置浮具用于作物的种植,水下空间用于鱼、虾、贝壳类的养殖。第一池体内进行营养液制备及存储(营养液制备及储存是指依托第一池体的物理空间,进行营养液的配置、制作、调整或存储),合格的营养液送入第二池体,进入第二池体后的营养液通过水面种植空间和水下养殖空间后,通过第二管路进行排出至第三池体,通过第三池体后的净化后的水再返回第一池体,用于暂存,也利用第一池体进行营养液的重新调整,重新输送至第二池体内,如此进行循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采用了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的循环方案,使得该种植、养殖循环系统的水体可控性得到加强,水体在该系统内具有自净化的能力,能够满足高密的种植、养殖需要,水质控制和保持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有效的降低了种、养的风险,该循环体系的建立使得高效空间利用的种植、养殖得以实现,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实现了种植、养殖过程控制的精细化;2、第三池体内进行水面种植和水体养殖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的利用第三池体的物理空间,提高效率,同时该第三池体的种植、养殖设计还有利于进一步与第二池体差别化种植、养殖品种设计,利于水体的充分净化和营养液的充分利用;3、在各个池内设置增加水体氧浓度的设备,能显著改善系统内水体质量,有利于提高该系统效率及安全性;4、本系统内还进行独立的灭菌装置、水磁化装置设计,有利于保证水体的安全,同时通过水磁化装置促进植物对水体营养液的吸收;5、该系统的各个池体均采用多个单元池体设计,且各池体采用不同的串、并联设计,使得能进一步的保证水体利用、净化效率,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循环系统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池体上第二管路的第二支管路布置图。图中标记:A-第一池体、A1、A2、A3-第一单元池体、B-第二池体、B1、B2-第二单元池体、C-第三池体、C1、C2、C3-第三单元池体、1-增加水体氧浓度的设备、2-搅拌机构、3-框架、4-浮具、5-灭菌装置、6-水磁化装置、a-第一管路、b-第二管路、b1、b2-第二支管路、c-连通通道、d-第三管路、e-补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技术的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循环系统包括:用于该循环系统营养液制备及储存的第一池体A;用于水面种植和水体养殖的第二池体B,该第二池体B内设有用于水面种植的浮具4(浮具4未在整个水面完全示意出);用于进行水体净化的第三池体C,该第三池体C内设置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装置(如一体式过滤设备),或装填、铺设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材料(如生化过滤棉、活性炭、碎石等),水体净化的装置或水体净化的材料未在图中示意出,但不会对本领域技术人员造成理解上的困惑;以及,用于将各池体间连通以进行水体交换的管路,该管路包括:用于将第一池体A内水体输送至第二池体B的第一管路a;用于将第二池体B内水体输送至第三池体C的第二管路b;用于将第三池体C内净化后的水体输送至第一池体A的第三管路d。另外,该系统中还包括常规的需要对水体(液体)进行输送设备,如泵等。使得该系统形成如下循环过程:第一池体A-第二池体B-第三池体C-第一池体A。由于采用了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的循环方案,使得该种植、养殖循环系统的水体可控性得到加强,水体在该系统内具有自净化的能力,能够满足高密的种植、养殖需要,水质控制和保持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有效的降低了种、养的风险,该循环体系的建立使得高效空间利用的种植、养殖得以实现,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管路b包含第二支管路b1和第二支管路b2,第二支管路b1用于将第二池体B内上层水体输送至第三池体C,第二支管路b2用于将第二池体B内底层水体和杂质输送至第三池体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种植、养殖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系统包括:用于该循环系统营养液制备及储存的第一池体(A);用于水面种植和水体养殖的第二池体(B),该第二池体(B)内设有用于水面种植的浮具(4);用于进行水体净化的第三池体(C),该第三池体(C)内设置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装置,或装填、铺设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材料;以及,用于将各池体间连通以进行水体交换的管路,该管路包括:用于将第一池体(A)内水体输送至第二池体(B)的第一管路(a);用于将第二池体(B)内水体输送至第三池体(C)的第二管路(b);用于将第三池体(C)内净化后的水体输送至第一池体(A)的第三管路(d)。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系统包括:用于该循环系统营养液制备及储存的第一池体(A);用于水面种植和水体养殖的第二池体(B),该第二池体(B)内设有用于水面种植的浮具(4);用于进行水体净化的第三池体(C),该第三池体(C)内设置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装置,或装填、铺设有用于对水体净化的材料;以及,用于将各池体间连通以进行水体交换的管路,该管路包括:用于将第一池体(A)内水体输送至第二池体(B)的第一管路(a);用于将第二池体(B)内水体输送至第三池体(C)的第二管路(b);用于将第三池体(C)内净化后的水体输送至第一池体(A)的第三管路(d)。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池体(C)内设置有用于水面种植的浮具(4),以及具有水体养殖的空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池体(A)、第二池体(B)、第三池体(C)内设置有增加水体氧浓度的设备(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养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池体(A)内设置有搅拌机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圣峰古峻华
申请(专利权)人:古峻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