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雷击浪涌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315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雷击浪涌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线端(L)、零线端(N)、输出端(Vout),接地端(GND)、第一电容(CAP1)、第一压敏电阻(MOV1)、第二电容(CAP2)、第一共模扼流线圈(L1)、第二共模扼流线圈(L2)、整流桥(BRIDGE)、功率电感(INDUCTOR)、第二压敏电阻(MOV2)、第三电容(CAP3)、第四电容(CAP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既能吸收超过4级雷击浪涌的尖峰电压,得到高等级的雷击浪涌保护,增强了产品的可靠度和使用范畴,同时,在板内设计的防护措施,在生产安装的便利和成本节约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Lightning surge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雷击浪涌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机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抗雷击浪涌电源。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牙科综合治疗机控制系统中,系统和电机供电电源是由交流220V经变压器转换为24V交流提供的,交流24V通过整流桥整流为直流电源,根据应用不同,再经过开关电源(DC-DC)和线性稳压器(LDO)稳压到相关应用器件工作电压,使整个系统和外部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工作。传统的牙科综合治疗机控制系统的电源在雷击浪涌抗扰度的防护措施上,多采用瞬态抑制二极管(TVS)搭配CBB电容在交流和直流部分的设计防护,有时会再增加压敏电阻并联到交流或直流电源部分。这种电路保护器件具有极快的响应时间和较高的浪涌吸收能力。当它的两端经受瞬间的高能量冲击时,TVS能以极快的速度把两端间的阻抗值由高阻抗变为低阻抗,以吸收一个瞬间大电流,把它的两端电压箝位在一个预定的数值上,从而保护后面的电路元件不受瞬态高压尖峰脉冲的冲击。传统的抗雷击浪涌电源电路具有很多缺点,如(1)浪涌吸收能力有限。在板内设计的TVS管,虽然响应速度很快,但是吸收的功率只能达到雷击浪涌抗扰度3级,当超过3级条件时,无法吸收足够大的电流时,TVS管将会击穿或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抗雷击浪涌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雷击浪涌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线端(L)、零线端(N)、输出端(Vout),接地端(GND)、第一电容(CAP1)、第一压敏电阻(MOV1)、第二电容(CAP2)、第一共模扼流线圈(L1)、第二共模扼流线圈(L2)、整流桥(BRIDGE)、功率电感(INDUCTOR)、第二压敏电阻(MOV2)、第三电容(CAP3)、第四电容(CAP4);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AP1)、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所述第二电容(CAP2)依次并联于所述火线端(L)和所述零线端(N)之间;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L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火线端(L),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L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雷击浪涌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线端(L)、零线端(N)、输出端(Vout),接地端(GND)、第一电容(CAP1)、第一压敏电阻(MOV1)、第二电容(CAP2)、第一共模扼流线圈(L1)、第二共模扼流线圈(L2)、整流桥(BRIDGE)、功率电感(INDUCTOR)、第二压敏电阻(MOV2)、第三电容(CAP3)、第四电容(CAP4);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AP1)、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所述第二电容(CAP2)依次并联于所述火线端(L)和所述零线端(N)之间;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L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火线端(L),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L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BRIDGE)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共模扼流线圈(L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零线端(N),所述第二共模扼流线圈(L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桥(BRIDGE)的第三端;所述整流桥(BRIDGE)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功率电感(INDUCTOR)串接于所述输出端(Vout),所述整流桥(B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军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触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