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2209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包括:溜料管,溜料管的上端设有转接头,转接头的底端和溜料管可拆卸连接,转接头的上端和煤样瓶的瓶口连接,煤样瓶和转接头以及溜料管相互连通,溜料管的底端设有用于将溜料管内输送来的煤样排出的落料装置。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时,将煤样瓶倒扣在转接头的上端,煤样即可从煤样瓶中流入溜料管中,然后在落料装置的控制下,即可将溜料管中的煤样排出。其中,可将转接头的上端设置为不同直径规格的,以使用不同煤样瓶瓶口的直径。此外,通过落料装置的控制出料,可实现自动化,提高测试效率,因此可避免由于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煤样中水分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样取样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煤炭仍然是我国主要使用的能源,煤是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不同地区的煤样,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对发电用煤的测试较为严格,一般情况下需要测试发热量、水分含量、碳含量、硫含量、氢含量、氧含量等指标。通常煤样被封存在玻璃瓶内,需要测试时,化验员打开瓶盖,用勺子之类的工具将煤样取出,但是由于玻璃瓶口较小,用户在取样的过程中,经常会将煤样洒落,如果操作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煤样中的水分损失。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同时还可避免煤中水分损失的煤样自动分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人工操作不便、且容易导致煤样中水分损失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包括:溜料管,所述溜料管的上端设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底端和所述溜料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头的上端和煤样瓶的瓶口连接,所述煤样瓶和所述转接头以及所述溜料管相互连通,所述溜料管的底端设有用于将所述溜料管内输送来的煤样排出的落料装置。优选地,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其底部的侧壁和所述溜料管相互连通,所述套筒的轴线和所述溜料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锐角,所述套筒底部设有落料孔,所述套筒内设有中心轴,所述套筒上还设有控制所述中心轴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控制下,所述中心轴的末端封堵或打开所述落料孔。优选地,所述落料装置包括控制所述溜料管底部的开口开合的推拉门。优选地,所述落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溜料管底部开口处的旋转门,所述旋转门通过其自身的旋转控制所述溜料管底部的开口开合。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所述中心轴旋转的动力部,所述中心轴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溜料管输送来的煤样输送至所述落料孔的刮片。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所述溜料管震动的震动装置,所述溜料管通过其自身的振动将煤样排出。优选地,所述转接头和所述溜料管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上部的外侧壁和所述套筒之间设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包括:溜料管,溜料管的上端设有转接头,转接头的底端和溜料管可拆卸连接,转接头的上端和煤样瓶的瓶口连接,煤样瓶和转接头以及溜料管相互连通,溜料管的底端设有用于将溜料管内输送来的煤样排出的落料装置。应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时,将煤样瓶倒扣在转接头的上端,煤样即可从煤样瓶中流入溜料管中,然后在落料装置的控制下,即可将溜料管中的煤样排出。其中,可将转接头的上端设置为不同直径规格的,以使用不同煤样瓶瓶口的直径。此外,通过落料装置的控制出料,可实现自动化,提高测试效率,因此可避免由于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煤样中水分损失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的落料孔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的落料孔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为溜料管,2为转接头,3为煤样瓶,4为套筒,5为中心轴,6为落料孔,7为刮片,8为第二密封圈,9为第一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目前的煤样瓶主要通过人工来进行取样,其不仅操作不便,而且容易造成煤样水分的损失,进而使得试验数据出现失真的情况。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应用时,将煤样瓶倒扣在转接头的上端,煤样即可从煤样瓶中流入溜料管中,然后在落料装置的控制下,即可将溜料管中的煤样排出。其中,可将转接头的上端设置为不同直径规格的,以使用不同煤样瓶瓶口的直径。此外,通过落料装置的控制出料,可实现自动化,提高测试效率,因此可避免由于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煤样中水分损失的问题。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的落料孔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的落料孔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包括:溜料管1,溜料管1的上端设有转接头2,转接头2的底端和溜料管1可拆卸连接,转接头2的上端和煤样瓶3的瓶口连接,煤样瓶3和转接头2以及溜料管1相互连通,溜料管1的底端设有用于将溜料管1内输送来的煤样排出的落料装置。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时,将煤样瓶3倒扣在转接头2的上端,煤样即可从煤样瓶3中流入溜料管1中,然后在落料装置的控制下,即可将溜料管1中的煤样排出。其中,可将转接头2的上端设置为不同直径规格的,以使用不同煤样瓶3瓶口的直径。此外,通过落料装置的控制出料,可实现自动化,提高测试效率,因此可避免由于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煤样中水分损失的问题。其中转接头2的上端可设置为螺纹或卡接的连接头,具体可根据煤样瓶3的瓶口进行相对应的选择。此外,在将煤样瓶3和转接头2对接时,应保证连接的紧密性,例如可在煤样瓶3和转接头2之间设置密封圈。进一步地,落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套筒4,套筒4通过其底部的侧壁和溜料管1相互连通,套筒4的轴线和溜料管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锐角,套筒4底部设有落料孔6,套筒4内设有中心轴5,套筒4上还设有控制中心轴5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在升降装置的控制下,中心轴5的末端封堵或打开落料孔6。在本实施例中,当中心轴5的末端封堵落料孔6时,即可实现落料孔6的关闭;当中心轴5的末端远离落料孔6时,即可打开落料孔6,因此通过升降装置控制中心轴5的升降,可实现落料孔6的开合。此外,通过倾斜设置的溜料管1,可保证煤样缓慢流出。为了保证落料孔6闭合时的密封性,可在落料孔6内壁上设置第一密封圈9。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落料装置包括控制溜料管1底部的开口开合的推拉门。当需要煤样时,向外拉动推拉门即可打开溜料管1的开口。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落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溜料管1底部开口处的旋转门,旋转门通过其自身的旋转控制溜料管1底部的开口开合。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中心轴5旋转的动力部,中心轴5上设有用于将溜料管1输送来的煤样输送至落料孔6的刮片7。通过刮片7不仅可以起到搅拌煤样,以使其成分更加均匀的作用,还可以将物料输送出去。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溜料管1震动的震动装置,溜料管1通过其自身的振动将煤样排出。此外,还可以通过丝杆将煤样排出。当然也可以利用其它输送物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溜料管,所述溜料管的上端设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底端和所述溜料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头的上端和煤样瓶的瓶口连接,所述煤样瓶和所述转接头以及所述溜料管相互连通,所述溜料管的底端设有用于将所述溜料管内输送来的煤样排出的落料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溜料管,所述溜料管的上端设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底端和所述溜料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头的上端和煤样瓶的瓶口连接,所述煤样瓶和所述转接头以及所述溜料管相互连通,所述溜料管的底端设有用于将所述溜料管内输送来的煤样排出的落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其底部的侧壁和所述溜料管相互连通,所述套筒的轴线和所述溜料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预设角度的锐角,所述套筒底部设有落料孔,所述套筒内设有中心轴,所述套筒上还设有控制所述中心轴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控制下,所述中心轴的末端封堵或打开所述落料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样自动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文罗彬彬杨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