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754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所述停淤挡墙包括基础底板和设于基础底板上的挡墙主体;所述挡墙主体包括面向停淤泥石流侧的面板,背向停淤泥石流侧、按一定间距分布的若干肋板,及充填于相邻两块肋板间的浆砌块石;浆砌块石堆砌呈阶梯状,每一级阶梯的末端设有端板,每一级阶梯的顶面上、端板内填充有种植绿色植物的营养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停淤挡墙形体相对较小,建筑材料用量少,且浆砌块石就地取材,与传统的重力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墙相比,节省工程投资;结构简单、轻便,适应地基能力强;既能实现拦挡停淤泥石流的功能,又能实现景观生态美化的功能。

Both block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landscaping features of debris flow silting retaining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lance block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landscaping features of debris flow silting retaining wall. The silting retaining wall including foundation slab and arranged on the base plate of the wall body; the wall body includes silting side panel for debris flow, debris flow, back silting side by several floors spacing distribution, and filling in two adjacent ribs between the masonry mortar rubble masonry ladder; at the end of each shape, a ladder with end plates, the top surface of each step, the end plate is filled with nutrient soil planting green plants. The utility model of silting retaining wall body is relatively small, less amou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masonry material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retaining wal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saving project investment; simple structure and light weight,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foundation;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blocking debris flow silting, and can realize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landscap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石流防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兼顾拦挡功能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
技术介绍
泥石流作为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严重制约着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过适当的工程防治措施和生态措施,可以控制或者减轻泥石流灾害。停淤场作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治理工程中广泛应用。停淤场主要是修建在泥石流沟道沟口地势相对开阔的位置,通过四周的停淤挡墙或停淤挡墙与两侧山体组成闭合空间,用来停淤泥石流。目前,传统的停淤挡墙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墙结构。重力式挡墙通过自身重量来维持结构稳定,因施工简便而运用广泛,但重力式挡墙也存在如下不足:第一,重力式挡墙断面尺寸大,形体大,且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大,成本高,导致工程投资大幅度增加;第二,重力式挡墙地基适应能力差,由于修建停淤挡墙的地基大多为新近泥石流堆积体,该土层含水量高,强度低,硬度小,习惯上称之为“弹簧土”,修建重力式停淤挡墙,极易造成停淤挡墙不均匀沉降和基础底板受力不均而破坏;第三,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式挡墙结构与泥石流防治工程中所提倡的岩土工程措施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理念不协调,起不到景观生态美化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兼顾拦挡功能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既能实现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停淤泥石流的拦挡功能,又能起到景观生态美化的作用,做到岩土工程措施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所述停淤挡墙包括基础底板和设于基础底板上的挡墙主体。所述挡墙主体包括面向停淤泥石流侧的面板,背向停淤泥石流侧、在挡墙走向上按一定间距分布的若干肋板,及充填于相邻两块肋板间的浆砌块石;浆砌块石堆砌呈阶梯状,每一级阶梯的末端设有端板,每一级阶梯的顶面上、端板内填充有用于种植绿色植物的营养土,并种植花草等绿色植物。所述面板和浆砌块石内部设有若干贯穿所述挡墙主体的排水孔。排水孔可采用预埋PVC管,在沿泥石流流向上向下倾斜、倾斜度为5%,排水孔直径一般为0.03-0.05m。排水孔在沿挡墙高度方向上分布于每一级阶梯(即每一层的阶梯状浆砌块石),在水平方向上按间距2.0-3.0m布设。阶梯状浆砌块石的上一层和下一层的排水孔呈梅花状分布,交错排列。排水孔的主要作用为:将停淤场内泥石流中的孔隙水沿排水孔排至停淤场外侧,一方面减少停淤场内泥石流对挡墙的压力,维持挡墙的结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排水孔排出的水可以为种植的植物提供水源。所述挡墙基础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墙墙趾和墙踵嵌入底部土体,通过基础与底部土体的交错接触,增加抗滑力,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通常间隔15-20m设置沉降伸缩缝。所述挡墙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面板高度按照停淤泥石流的设计库容来确定,面板顶宽B一般取0.80-1.50m;面板顶宽B根据面板高度来确定,若高度较矮、则B取小值,若高度较高、则B取大值,以保证面板的结构稳定性。面板与泥石流的接触面面坡坡比1:n取值为1:0.20-1:0.05,面板与肋板和浆砌块石的接触面为垂直面。所述肋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肋板间间距一般为10-15m,肋板宽度一般为1.0-1.5m,肋板斜面面坡坡比1:m取值为1:0.60-1:0.50。所述浆砌块石可为M7.5或M10等,粒径控制在0.50-0.80m。每一层阶梯状浆砌块石的高度控制在1.0-1.5m。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为便于检修和行人安全,挡墙肋板上设置爬梯,并在挡墙面板顶部设置护栏、高度1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泥石流停淤挡墙形体相对较小,建筑材料用量少,且浆砌块石就地取材,与传统的重力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墙相比,节省工程投资;结构简单、轻便,适应地基能力强;兼顾拦挡功能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实现岩土工程措施与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泥石流停淤挡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泥石流停淤挡墙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Ⅰ-Ⅰ’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Ⅱ-Ⅱ’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面板2基础底板3肋板4浆砌块石5护栏6端板7营养土8排水孔9爬梯B面板顶宽1:m肋板斜面面坡坡比1:n面板与泥石流的接触面面坡坡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某泥石流沟流域面积7.19km2,省级公路从该沟口通过。该沟道多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淤埋沟口公路,并堵塞主河形成泥石流堰塞坝。堰塞坝溃决后,对下游乡镇产生淹没洪水灾害。由于该泥石流沟道宽、沟口堆积扇开阔,为控制该泥石流,采用“拦挡+停淤”的治理方案,即在沟道内修建2座骨干型拦砂坝、沟口修建1座停淤场。2座骨干型拦砂坝均具备很好的拦蓄库容;停淤场是由停淤挡墙和沟口两侧山体合围而成,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总长为403m,停淤场面积42000m2,设计停淤库容为42×104m3,挡墙采用本技术的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结构。所述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基础底板2和设于基础底板2上的挡墙主体,基础底板2上每间隔15m设置一条沉降伸缩缝。所述挡墙主体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面向停淤泥石流侧的面板1,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背向停淤泥石流侧、按一定间距分布的若干肋板3,及充填于相邻两块肋板3间的浆砌块石4。面板1的高度按照设计停淤方量和停淤面积确定为10m,面板1顶宽B为1.20m;面板1与泥石流的接触面面坡坡比1:n为1:0.05,面板1与肋板3和浆砌块石4的接触面为垂直面。肋板3间间距为10m,肋板3宽度为1.5m,肋板3斜面面坡坡比1:m为1:0.50。浆砌块石4采用M10,粒径0.80m;浆砌块石4堆砌呈阶梯状,每一级阶梯的高度为1.0m、分10层堆砌;每一层浆砌块石4的末端设有端板6,每一层浆砌块石4的顶面上、端板6内填充有营养土7,种植花、草绿色植物。面板1和浆砌块石4内部设有若干贯穿所述挡墙主体的排水孔8。排水孔8采用预埋的PVC管,在沿泥石流流向上向下倾斜、倾斜度为5%,排水孔8直径为0.03m。排水孔8在沿挡墙高度方向上分布于每一层阶梯状的浆砌块石层,在水平方向上按间距2.0m布设。为便于检修和行人安全,面板1顶部设有高度1m的护栏5,肋板3上设有爬梯9。实施例二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某泥石流沟流域面积1.36km2,沟口为乡村道路,该沟道多次暴发泥石流堵塞道路,最长时间达1个月之久,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生产生活。为了控制该泥石流,采用“拦挡+排导+停淤”的综合治理方案,即在主沟内修建4座拦砂坝、1个明硐渡槽和1个停淤场。停淤场是由四周的停淤挡墙合围而成,停淤面积为28000m2,设计停淤库容为85000m3,停淤挡墙采用本技术的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结构。所述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基础底板2和设于基础底板2上的挡墙主体,基础底板2上每间隔20m设置一条沉降伸缩缝。所述挡墙主体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面向停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所述停淤挡墙包括基础底板(2)和设于基础底板(2)上的挡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主体包括面向停淤泥石流侧的面板(1),背向停淤泥石流侧、按一定间距分布的若干肋板(3),及充填于相邻两块肋板(3)间的浆砌块石(4);浆砌块石(4)堆砌呈阶梯状,每一级阶梯的末端设有端板(6),每一级阶梯的顶面上、端板(6)内填充有种植绿色植物的营养土(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所述停淤挡墙包括基础底板(2)和设于基础底板(2)上的挡墙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主体包括面向停淤泥石流侧的面板(1),背向停淤泥石流侧、按一定间距分布的若干肋板(3),及充填于相邻两块肋板(3)间的浆砌块石(4);浆砌块石(4)堆砌呈阶梯状,每一级阶梯的末端设有端板(6),每一级阶梯的顶面上、端板(6)内填充有种植绿色植物的营养土(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其特征在于:面板(1)和浆砌块石(4)内部设有若干贯穿所述挡墙主体的排水孔(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其特征在于:排水孔(8)在沿泥石流流向上向下倾斜、倾斜度为5%,排水孔(8)直径为0.03-0.05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兼顾拦挡与景观生态美化功能的泥石流停淤挡墙,其特征在于:排水孔(8)在沿挡墙高度方向上分布于每一级阶梯,在水平方向上按间距2.0-3.0m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万玉陈剑刚陈晓清游勇陈华勇张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