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468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路面,所述路面的左侧设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内侧底端设有基石体,所述基石体的顶端设有水泥砂粒混合墙体,所述基石体的左右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水泥插柱,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水泥插锥,所述外上砖块体的内部设有种植槽。该水利工程挡土墙,通过水泥砂粒混合墙体、基石体和水泥插锥的配合,水泥砂粒混合墙体与基石体形成挡土墙,水泥插柱用以防止雨水冲刷时,水泥砂粒混合墙体松散错位,增强对土壤的存留量,且多余的水量通过通孔流入第一流通管内,水通过第一流通管向下流入第二流通管内后,进入底流通管内进行排出,增强外壁绿化效果,挡土效果十分理想。

A retaining wall for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taining wall for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pavement, the pavement is arranged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wall, the inner side of the wall at the bottom of a foundation body, top of the bas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ement mixing sand wall, the base body on both sides of the through connection with the cement cement plug column. Sand mixed wall on the left side of a cement cone inserted through the connection, the outer inner bri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anting groove. The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retaining wall, cement sand mixed with the wall body, foundation and cement plug cone, retaining wall and formation of cement sand mixed with cement foundation body, plug to prevent rain erosion, cement sand mixed wall loose dislocation, to enhance the retention of soil, and the excess water flow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the first circulation pipe, water pipe flow down the second circulation pipe through the first circul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underflow through pipe discharge,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greening effect, the effect is very ide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挡土墙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建于斜坡的建筑物,用以加固土坡或石坡,防止山崩,防止土块和石块落下,以保护行人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亦可防止水土侵蚀,护土墙材料能够是石头、木材、砖或钢铁,有多种形式,在现有的挡土墙中,例如申请号为201420108466.9的技术专利,包括墙体,墙体包括墙顶、基底、墙背以及墙面,墙顶上开设有花池,墙背上设置有储水槽,花池的池底设置有与墙体相连通的第一排水孔,该专利虽然排水效果较强,但在实际使用时,其对墙体的加固效果并不理想,挡土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路面,所述路面的左侧设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内侧底端设有基石体,所述基石体与路面平齐,所述基石体的顶端设有水泥砂粒混合墙体,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的顶端与墙体相平齐,所述基石体的左右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水泥插柱,所述水泥插柱贯穿水泥砂粒混合墙体,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水泥插锥,所述水泥插锥贯穿墙体,所述水泥插锥的右端设有平台,所述路面的底端设有底流通管,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流通管,所述基石体的右侧设有第二流通管,所述第二流通管分别与第一流通管和底流通管相贯通,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的右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外上砖块体和外下石块体,所述外上砖块体的内部设有种植槽,所述外上砖块体的内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流通管相贯通。优选的,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的顶端贯穿连接有护栏,所述护栏与水泥砂粒混合墙体的连接处设有压盖,所述护栏的内部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侧安装有挡杆。优选的,所述种植槽的内壁底端设有凸起台。优选的,所述水泥插锥的外壁安装有侧翼齿。优选的,所述外下石块体的外侧设有斜坡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利工程挡土墙,通过水泥砂粒混合墙体、基石体和水泥插锥的配合,水泥砂粒混合墙体与基石体形成挡土墙,水泥插柱用以防止雨水冲刷时水泥砂粒混合墙体松散错位,水泥插锥增强水泥砂粒混合墙体与墙体连接处的固定效果,草类植物可种植于外上砖块体内部的种植槽内,增强对土壤的存留量,且多余的水量通过通孔流入第一流通管内,水通过第一流通管向下流入第二流通管内后进入底流通管内进行排出,增强外壁绿化效果,对土壤的存留效果,且排水效果强,挡土效果十分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种植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护栏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水泥插锥,3、侧翼齿,4、水泥砂粒混合墙体,5、水泥插柱,6、底流通管,7、外上砖块体,8、第一流通管,9、外下石块体,10、斜坡台,11、基石体,12、第二流通管,13、路面,14、通孔,15、种植槽,16、凸起台,17、开槽,18、压盖,19、护栏,20、挡杆,21、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路面13,路面13的左侧设有墙体1,墙体1为所需遮挡压实的土墙,墙体1的内侧底端设有基石体11,基石体11采用石块浇筑水泥后自然硬化形成,基石体11与路面13平齐,基石体11的顶端设有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采用小块砂粒与水泥混合形成,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覆盖于墙体1的外壁,通过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与基石体11形成挡土墙,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顶端与墙体1相平齐,基石体11的左右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水泥插柱5,水泥插柱5贯穿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水泥插柱5的直径为50mm,高度为1.5m,横向设置为两根,用以防止雨水冲刷时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松散错位,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水泥插锥2,水泥插锥2贯穿墙体1,水泥插锥2的外壁安装有侧翼齿3,水泥插锥2的右端设有平台21,水泥插锥2的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长,其直径为50mm,增强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与墙体1连接处的固定效果,路面13的底端设有底流通管6,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流通管8,基石体11的右侧设有第二流通管12,第二流通管12分别与第一流通管8和底流通管6相贯通,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右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外上砖块体7和外下石块体9,外下石块体9的外侧设有斜坡台10,外上砖块体7的内部设有种植槽15,种植槽15的内壁底端设有凸起台16,外上砖块体7的内壁设有通孔14,通孔14与第一流通管8相贯通,草类植物可种植于外上砖块体7内部的种植槽15内,增强对土壤的存留量,且多余的水量通过通孔14流入第一流通管8内,第一流通管8的外壁可开设多个开孔,用于收集流入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内的水量,水通过第一流通管8向下流入第二流通管12内后,进入底流通管6内进行排出,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顶端贯穿连接有护栏19,护栏19与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连接处设有压盖18,护栏19的内部设有开槽17,开槽17的内侧安装有挡杆20,通过在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顶端安装护栏19来对其顶端进行遮挡,防止物体掉落,同时通过压盖18增强护栏19安装后的固定效果。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与基石体11形成挡土墙,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顶端与墙体1相平齐,基石体11与路面13平齐,水泥插柱5用以防止雨水冲刷时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松散错位,水泥插锥2增强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与墙体1连接处的固定效果,草类植物可种植于外上砖块体7内部的种植槽15内,增强对土壤的存留量,且多余的水量通过通孔14流入第一流通管8内,水通过第一流通管8向下流入第二流通管12内后,进入底流通管6内进行排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能够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固定连接,也能够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能够是机械连接,也能够是电连接;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路面(13),所述路面(13)的左侧设有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内侧底端设有基石体(11),所述基石体(11)与路面(13)平齐,所述基石体(11)的顶端设有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顶端与墙体(1)相平齐,所述基石体(11)的左右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水泥插柱(5),所述水泥插柱(5)贯穿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水泥插锥(2),所述水泥插锥(2)贯穿墙体(1),所述水泥插锥(2)的右端设有平台(21),所述路面(13)的底端设有底流通管(6),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流通管(8),所述基石体(11)的右侧设有第二流通管(12),所述第二流通管(12)分别与第一流通管(8)和底流通管(6)相贯通,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右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外上砖块体(7)和外下石块体(9),所述外上砖块体(7)的内部设有种植槽(15),所述外上砖块体(7)的内壁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与第一流通管(8)相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路面(13),所述路面(13)的左侧设有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内侧底端设有基石体(11),所述基石体(11)与路面(13)平齐,所述基石体(11)的顶端设有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顶端与墙体(1)相平齐,所述基石体(11)的左右两侧均贯穿连接有水泥插柱(5),所述水泥插柱(5)贯穿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左侧贯穿连接有水泥插锥(2),所述水泥插锥(2)贯穿墙体(1),所述水泥插锥(2)的右端设有平台(21),所述路面(13)的底端设有底流通管(6),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的内部右侧设有第一流通管(8),所述基石体(11)的右侧设有第二流通管(12),所述第二流通管(12)分别与第一流通管(8)和底流通管(6)相贯通,所述水泥砂粒混合墙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京京王忠伟白宏洁杨丹丹张玓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