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泥石流堰塞湖减灾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泥石流(debris flow)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除了泥石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淤埋危害外,还常以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决洪水的灾害链模式呈现,放大灾害影响范围。一方面,泥石流堵江形成的堰塞湖会造成上游淹没灾害;另一方面,泥石流堰塞湖溃决后形成的大规模溃决洪水会对下游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淹没灾害。因此,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溃决洪水危险性尤为重要。
2、目前在泥石流堰塞湖减灾方面,常用的应急处置技术为爆破开槽泄流,尽可能降低堰塞湖水位和库容,但由于堵江堰塞体有较强可塑性,爆破开槽的效果并不明显;采用开挖初始泄流槽的方法又存在极大的沉陷安全隐患。
3、如何更有效地削减泥石流堰塞湖的危险性,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泥石流堰塞湖降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预测泥石流发生时堵江堰塞体的堆积范围,并按河道边界的高程划分出多个区域,再在枯水期对河道边界分区域进行降糙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河道边界的高程划分出多个区域是指:在堵江堰塞体的堆积范围内,根据河道的枯水期水位、丰水期水位将河道边界由低到高划分成三个子区域:高度低于枯水期水位的第一区域、高度高于枯水期水位但低于丰水期水位的第二区域、高度高于丰水期水位的第三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预测泥石流发生时堵江堰塞体的堆积范围,并按河道边界的高程划分出多个区域,再在枯水期对河道边界分区域进行降糙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河道边界的高程划分出多个区域是指:在堵江堰塞体的堆积范围内,根据河道的枯水期水位、丰水期水位将河道边界由低到高划分成三个子区域:高度低于枯水期水位的第一区域、高度高于枯水期水位但低于丰水期水位的第二区域、高度高于丰水期水位的第三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目标糙率n1参照天然河道糙率中平原清洁、顺直、无浅滩深潭河流进行选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目标糙率n2参照人工渠道的糙率进行选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的目标糙率n3参照水力计算手册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进行选取。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区域或者对所述第三区域进行降糙处理时,清除阻碍水流运动的障碍物,并对崎岖部位进行挖填平顺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降低泥石流堵江堰塞湖危险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降糙处理时,首先清除阻碍水流运动的障碍物,然后对地形急变崎岖部位进行挖填平顺处理,最后采用混凝土对该区域进行固化,在第二区域的河道边界形成光滑的混凝土护面。
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勇,阮合春,陈晓清,俞昀晗,江耀,陈剑刚,赵万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