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29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在公交车座椅背内嵌入有展合板,所述展合板通过其两侧的折叠杆铰接在车座椅背容纳展合板的槽内;当折叠杆完全折叠时,展合板收纳在槽内,所述展合板通过椅背上旋钮固定在车座椅背上;当折叠杆完全展开时,展合板向外悬伸至水平位置。所述展合板分为相对可转动的上板和下板,两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下板向外展开的两端分别连接折叠杆。所述上板尺寸小于下板尺寸,且上板上抬后的最终位置与下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公交车座椅与座椅之间的空间,在公交车座椅椅背上设计展合板,通过板材的展合以及旋转,从而实现使其具有放置物品或6至12月幼儿的功能。

A multi-functional bus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
本技术涉及多功能公交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可安置幼儿或放置物品的多功能公交座椅。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环保概念的不断提出,提倡低碳出行将是大势所趋。而成本极低、且交通网络已非常成熟的公交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是大部分人群的主要出行方式。通过在日常乘车过程中的长期观察,发现目前的普通公交车座椅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主要在于:当带着孩子的家长乘坐公交车时,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家长能够放心的让孩子独立坐在多功能公交座椅上,而对于幼儿,家长只能选择抱着孩子坐在座位上,在动荡的车厢环境中无疑给家长造成了一些不便,增加了疲惫感;另外,对于购物后乘坐公交的乘客来说,携带的物品通常只能放在地上甚至占用为数不多的座椅,使公交车的便利感大打折扣,不利于“低碳出行”的推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不占用原有空间,可安置幼儿或放置物品的多功能公交座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在公交车座椅背内嵌入有展合板,所述展合板通过其两侧的折叠杆铰接在车座椅背容纳展合板的槽内;当折叠杆完全折叠时,展合板收纳在槽内,所述展合板通过椅背上旋钮固定在车座椅背上;当折叠杆完全展开时,展合板向外悬伸至水平位置。优选的,所述展合板分为相对可转动的上板和下板,两板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下板向外展开的两端分别连接折叠杆。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尺寸小于下板尺寸,且上板上抬后的最终位置与下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和下板的结合处即转轴处距离下板底部边缘10cm。进一步的,所述上板宽度为30cm,深度为38cm,所述下板的宽度为40cm,深度为48cm;所述折叠杆的总长度为68cm。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上设有可容纳旋钮的卡槽,下板经折叠杆折叠后通过旋钮固定在车座椅背上。进一步的,所述下板上端设有便于幼儿悬腿的俩对称镂空洞。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还连接有可自由转动的、用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护栏,护栏的轮廓与上板外侧轮廓贴合并与下板除镂空洞部分以外的外侧轮廓均重合。进一步的,当上板下盖时,在上板的上表面可放置物品;当上板上抬后,以上板作为靠背、在下板的上表面可放置幼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改造成本低、功能多样的优点,通过充分利用公交车座椅与座椅之间的空间,在公交车座椅椅背上设计展合板,即通过板材的展合以及旋转,从而实现使其具有放置物品和6至12月婴幼儿的功能。2)、本技术放置物品与安置幼儿的相应板材面不同,可以保证幼儿乘坐侧的洁净,增强使用感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非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放置物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在安置幼儿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1-公交车座椅背2-展合板20-上板21-下板210-镂空洞22-转轴23-安全护栏3-折叠杆4-旋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3所示,为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在公交车座椅背1中嵌入有展合板2,所述展合板2通过其两侧的折叠杆3铰接在公交车座椅背1容纳展合板2的槽内,当折叠杆3完全折叠时,展合板2恰好收纳在槽内,所述展合板2通过椅背上旋钮4固定在车座椅背1上;当折叠杆3完全展开时,展合板2向外悬伸至水平位置。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展合板2分为相对可转动的上板20和下板21,两板之间通过转轴22连接;所述下板21向外展开的两活动端分别连接折叠杆3。所述上板20尺寸小于下板21尺寸,且上板20上抬后的最终位置与下板21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可设为105°,从而保证了幼儿坐下时背部的舒适性。所述上板20和下板21的结合处即转轴处距离下板21底部边缘10cm。在实际应用中,尺寸可设计为:上板20宽度为30cm,幼儿坐下时的深度为38cm,下板21的宽度为40cm,深度为48cm;折叠杆3的总长度为68cm。所述下板21上设有可容纳旋钮4的卡槽,下板21经折叠杆3折叠后通过旋钮4固定在车座椅背1上,即采用旋钮3可使得展合板2归位到座椅背槽中时可以被固定。其中,旋钮4的直径为6cm。所述下板21上端设有便于幼儿悬腿的两个对称镂空洞210,镂空洞的直径为12cm,以提高舒适度。所述转轴22上还连接有可自由转动的、用于保护幼儿的安全护栏23;护栏的轮廓与上板20外侧轮廓贴合、并与下板21外侧轮廓基本重合(除镂空洞210部分外的外轮廓均重合),以便于完成嵌入至车座椅背槽内的动作,护栏可大角度转动,在幼儿将腿放入下板镂空洞处时,将周围安全护栏23向上抬起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真正做到解放家长的双手,保障幼儿安全。另外,安全带可完全内嵌在椅背上,可防止物料浪费,空间利用率高。应当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的上板20、下板21中的“上”、“下”是以放置物品或安置幼儿时二者的相对状态来描述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展合板2分为相对可转动的上板20和下板21:如图2所示,当需要放置物品时,将上板20下盖,在上板20的上表面即可放置物品;如图3所示,当需要安置幼儿时,将上板20上抬后,以上板20作为靠背、在下板21的上表面即可安置幼儿;并且在幼儿将腿放入下板镂空洞210处时,还可以将安全护栏23从上板20抠出向上围住幼儿,保证幼儿的安全;如图1所示,当不需要放置物品或安置幼儿时,上板20与下板21盖合,将下板21经折叠杆3折叠后通过旋钮4固定在车座椅背1上。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公交车座椅背(1)内嵌入有展合板(2),所述展合板(2)通过其两侧的折叠杆(3)铰接在车座椅背容纳展合板(2)的槽内;当折叠杆(3)完全折叠时,展合板(2)收纳在槽内,所述展合板(2)通过椅背上旋钮(4)固定在车座椅背上;当折叠杆(3)完全展开时,展合板(2)向外悬伸至水平位置;所述展合板(2)分为相对可转动的上板(20)和下板(21),两板之间通过转轴(22)连接;所述下板(21)向外展开的两端分别连接折叠杆(3);当上板(20)下盖时,在上板(20)的上表面可放置物品;当上板(20)上抬后,以上板(20)作为靠背、在下板(21)的上表面可放置幼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公交车座椅背(1)内嵌入有展合板(2),所述展合板(2)通过其两侧的折叠杆(3)铰接在车座椅背容纳展合板(2)的槽内;当折叠杆(3)完全折叠时,展合板(2)收纳在槽内,所述展合板(2)通过椅背上旋钮(4)固定在车座椅背上;当折叠杆(3)完全展开时,展合板(2)向外悬伸至水平位置;所述展合板(2)分为相对可转动的上板(20)和下板(21),两板之间通过转轴(22)连接;所述下板(21)向外展开的两端分别连接折叠杆(3);当上板(20)下盖时,在上板(20)的上表面可放置物品;当上板(20)上抬后,以上板(20)作为靠背、在下板(21)的上表面可放置幼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公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0)尺寸小于下板(21)尺寸,且上板(20)上抬后的最终位置与下板(21)形成的夹角为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公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杨培许佳昕张盼盼吴梦阳何雅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