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14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2:48
一种连接座,包括底座、枢轴件、板件、连接器以及弹性元件。底座包括上壳体且在上壳体具有按压孔以及连接孔。枢轴件设置于上壳体中,板件透过枢轴件可旋转地连接至上壳体。板件的主板的一端设置按压部并对应于按压孔,枢接孔则是设置于主板上并穿设于枢轴件。连接器设置于主板上相对于按压部的另一端,并对应于连接孔。弹性元件会顶抵于主板及上壳体之间,可使主板设置连接器的一端远离上壳体,并使连接器容设于连接孔内。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接座,可在未安装电子装置至连接座上使用时,连接器可收纳于连接座的壳体之中,解决在收纳或携带的过程中造成连接器的毁损的问题。

Connecting seat

A connecting seat consists of a base, a pivot piece, a plate, a connector, and an elastic element. The base comprises a upper shell and a pressing hole and a connecting hole in the upper shell. The pivot part is set in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plate parts can be rotational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hell through the pivot part. The pressing part is set at one end of the main board of the plate, and the pressing hole is corresponded. The pivot hole is set on the main board and is put on the pivot part. The connector is set on the main boar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press section and corresponds to the connection hole. The elastic element can be mounted between the main board and the upper shell, so that one end of the main board can be set away from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connector is housed in the connection hole. A connecting sea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when the electronic device is not installed to the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connector can be accommodated in the shell of the connecting seat,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amage to the connect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or car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座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座,特别是用于扩充笔记型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可连接孔位的连接座。
技术介绍
平板电脑等装置由于小型化及携带方便的考量,通常会设计得越薄越好,而在装置上的各种连接插口也会尽量减少,以使得整体厚度可加薄型化。但在使用上有时需要进行与其他装置进行电性连接时,则需要另外的连接座,在连接座上设置有其他的转接连接头,以使平板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可输出/输入资料或与其他电子装置相连接使用。而在连接座上会设置与平板电脑相适配的连接器,以透过连接器使平板电脑与其他连接器电性连接,通常这些连接器在未使用时都会凸出于壳体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当连接器在未使用时亦凸出于壳体表面时,在收纳或携带的过程中,则容易因为碰撞等问题而造成连接器的毁损。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座,在未安装电子装置至连接座上使用时,连接器可收纳于连接座的壳体之中,以避免在收纳或携带的过程中造成连接器的毁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连接座,包括:一底座、一枢轴件、一板件、一连接器以及至少一弹性元件。底座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上壳体及下壳体相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且在上壳体具有一按压孔以及一连接孔。枢轴件设置于上壳体并位于容置空间中。板件透过枢轴件可旋转地连接至上壳体,并位于容置空间中。板件包括一主板、一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枢接孔,主板的一端设置按压部并对应于按压孔,至少一枢接孔则是设置于主板上并穿设于枢轴件。连接器设置于主板上相对于按压部的另一端,并对应于连接孔,使枢轴件位于连接器与按压部之间。至少一弹性元件则是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邻近连接器。至少一弹性元件会顶抵于主板及上壳体之间,让主板以枢轴件为中心旋转,可使主板设置连接器的一端远离上壳体,且设置于主板的另一端的按压部穿过按压孔凸出于上壳体之外。借此,透过设置于连接座中的跷跷板结构,可使得在电子装置未安装至连接座使用的情形下,连接器的接头不会凸出于上壳体的表面。如此,在不使用连接座时,也不需担心在收纳及携带的过程中会造成连接器的毁损。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还可包括至少一定位孔,而主板还可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并对应穿过至少一定位孔凸出于上壳体。当电子装置组装至连接座时,可通过定位柱的对位作用,而使电子装置的连接器与连接座的连接器设置于相对应的位置,以便相互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可为一弹簧,且穿设于至少一定位柱。通过组装于定位柱,则不需要额外设置固定弹性元件的定位结构,可简化连接座的结构,也减少制造时的工序。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按压部受一作用力时,主板以枢轴件为中心旋转,使主板设置连接器的一端接近上壳体,且连接器凸出于上壳体。如此,当电子装置组装至连接座要使用时,电子装置会按压至按压部而使主板以枢轴件为中心旋转,让位于主板另一端的连接器会穿过连接孔凸出至上壳体之外,以与电子装置电性连接。因此要使用时也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在将电子装置组装至连接座的同时,即可使连接器凸出而与电子装置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可包括一卡勾凸设于按压孔下方。电子装置在安装时可先以一端卡固于卡勾,再以此为中心设置于连接座,让组装定位更为简单准确。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可包括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连接第二板体,第二板体连接主板,且第二板体与主板间的夹角小于90度,以使得按压部在凸出及按压收纳于底座中时可以更为顺畅。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还可包括一扣合部,设置于底座相对于按压孔的另一端。当电子装置组装至连接座时,可利用扣合部将电子装置扣合固定于连接座,避免电子装置与连接座在移动或使用过程中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部可包括二卡扣部,各卡扣部是设置于上壳体相对的两侧且位于上壳体的上表面。卡扣部上可包括卡固件用以卡固电子装置。另外,卡扣部可利用螺丝锁固的方式固设于底座。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部还可包括一解除段。解除段的二端部会分别穿过底座并锁固至一个卡扣部。利用解除段连接至两端的卡扣部,当要解开卡扣部的卡固而释放电子装置时,只需要按压单一位置即可,而不需要使用二手分别按压二端的卡扣部。且当解除段为一长条形状时,可按压面积加大,可使得施力更为容易。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部可包括二弹力柱,各弹力柱穿设于底座,且一端顶抵于解除段,另一端凸出于上壳体。当电子装置要取下时,解除卡扣部与电子装置的卡固关系后,弹力柱可提供一向底座外部推顶的力量,使得电子装置可被推离连接座,以使得电子装置的取出更为容易。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弹力柱可包括一凸柱及另一弹性元件,另一弹性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并顶抵于凸柱。以利用弹性元件的压缩及复位的弹力,使凸柱可顶抵电子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有电子装置的连接座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连接座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连接座的上壳体以透视方式呈现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连接座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连接座安装电子装置后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连接座的主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有电子装置的连接座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连接座的分解图;图3为将本实施例的连接座的上壳体以透视方式呈现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连接座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连接座安装电子装置后的剖视图。连接座100包括底座10、枢轴件20、板件30、连接器40、二弹性元件50以及扣合部60。底座10包括一上壳体11及一下壳体12,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相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13以容设电路板(图未示)等电子元件。上壳体11具有一按压孔111以及一连接孔112。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的形状可依所要组装的电子装置200使用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2及图3所示,枢轴件20设置于上壳体11并位于容置空间13中。在上壳体11背面具有用以设置枢轴件20的枢接座113,枢轴件20会设置于枢接座113上,再于二侧的枢接座113上分别锁固一止挡件114,使得枢轴件20被固定于上壳体11。板件30则是透过枢轴件20可旋转地连接至上壳体11,并位于容置空间13中。如图2所示,板件30包括一主板31、一按压部32以及三枢接孔33。按压部32是设置于主板31的一端部,而三枢接孔33则是位于主板31约中间位置,且平均分散于主板31的两侧及中间。枢轴件20会穿过枢接孔33,以使主板31能以枢轴件20为旋转轴旋转。为能使主板31与枢轴件20间的连接连为稳固,且旋转较为顺畅,因此于主板31两侧及中间位置各设置一个枢接孔33。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仅设置一个或是设置更多个枢接孔33,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连接器40设置于主板30上相对于按压部32的另一端,且连接器40可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41,而电路板41可设置于底座10中的任一位置,也可如本实施例所示设置于连接器40下方并固定于主板30。如此,便使得枢轴件20位于连接器40与按压部32之间,当主板20以枢轴件20为旋转轴旋转时,即会产生翘翘板效果。当按压部32受力向下时,连接器40端就会向上移动,而当连接器40端向下时,按压部32则会向上移动。二弹性元件50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邻近连接器40,二弹性元件50的二端会顶抵于主板30及上壳体11,并提供主板30设置连接器40的一端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该上壳体及该下壳体相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该上壳体具有一按压孔以及一连接孔;一枢轴件,设置于该上壳体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一板件,透过该枢轴件可旋转地连接至该上壳体,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板件包括一主板、一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枢接孔,该主板的一端设置该按压部并对应于该按压孔,该至少一枢接孔设置于该主板上并穿设于该枢轴件;一连接器,设置于该主板上相对于该按压部的另一端,并对应于该连接孔,使该枢轴件位于该连接器与该按压部之间;以及至少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邻近该连接器,该至少一弹性元件顶抵该主板及该上壳体,该主板以该枢轴件为中心旋转,使该主板设置该连接器的一端远离该上壳体,且设置于该主板的另一端的该按压部穿过该按压孔凸出于该上壳体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该上壳体及该下壳体相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该上壳体具有一按压孔以及一连接孔;一枢轴件,设置于该上壳体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一板件,透过该枢轴件可旋转地连接至该上壳体,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板件包括一主板、一按压部以及至少一枢接孔,该主板的一端设置该按压部并对应于该按压孔,该至少一枢接孔设置于该主板上并穿设于该枢轴件;一连接器,设置于该主板上相对于该按压部的另一端,并对应于该连接孔,使该枢轴件位于该连接器与该按压部之间;以及至少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邻近该连接器,该至少一弹性元件顶抵该主板及该上壳体,该主板以该枢轴件为中心旋转,使该主板设置该连接器的一端远离该上壳体,且设置于该主板的另一端的该按压部穿过该按压孔凸出于该上壳体之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还包括至少一定位孔,该主板还包括至少一定位柱并对应穿过该至少一定位孔凸出于该上壳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为一弹簧,且穿设于该至少一定位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座,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书逸黄嘉民
申请(专利权)人: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