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01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7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夹组件,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装夹定位,被加工件为外周面带有外螺纹部的柱形部件,装夹组件主要包括:底座和被固定于底座的定位件,在定位件上设置有装夹定位部,装夹定位部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定位件,并且具有螺纹孔和定位面,在进行对被加工件的装夹定位时,被加工件的外螺纹部被螺纹紧固于装夹定位部的螺纹孔,并且使被加工件的一个端面与装夹定位部的定位面抵接。通过这样的装夹组件的结构可在对被加工件仅进行一次定位装夹的情况下,就能够对被加工件进行多个结构特征的加工,由此省去了进行多次定位装夹的麻烦,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成本。

Clamp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lamp assembly, for the workpiece clamping positioning, columnar parts processing parts for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an external thread portion of the clamping component includes positioning the base and is fixed on the base, the position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clamping set part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iece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has a threaded hole and a positioning surface, in the clip positioning of the work piece is installed, outer screw part of the workpiece by the thread hole is fastened on the clamping positioning part, and make a face processing part and clamping positioning part. Positioning surface contact. The structure of clamp assembly through the installed in the workpiece only a positioning and clamping conditions, can processing by multiple structure processing, thus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repeated positioning and clamping trouble, save tim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夹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装夹的装夹组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在对于具有有底大孔的筒状件的大孔底面以及位于该大孔底面的小孔进行加工时,往往需要进行两次装夹,两次找正,第一次需要装上芯轴进行小孔加工,在小孔加工完成后,还需要将该筒状件直接固定在工作台上进行大孔底面的加工。对于该筒状件进行的该两次装夹,两次找正不仅费时费力,还会由于在两次装夹,两次找正的过程中,各种误差累积而导致产品的形位公差较差,在对零部件的加工尺寸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的领域,比如航空航天中所使用的零部件。例如航空发动机的供油装置的任何一个零部件都非常关键,则对该零部件的尺寸及形位公差的要求较高。在航空航天这样的领域中,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通过两次装夹,两次找正的方式对具有有底大孔的筒状件进行大孔底面以及位于该大孔底面的小孔的加工,那么成品率会极差,不仅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组件,能够通过该装夹组件对被加工件仅进行一次装夹定位,就能够完成多个结构特征的加工,由此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率,节省成本。本技术的装夹组件,用于对被加工件进行装夹定位,所述被加工件为外周面带有外螺纹部的柱形部件,所述装夹组件主要包括:底座和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定位件,在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装夹定位部,所述装夹定位部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定位件,并且具有螺纹孔和定位面,在进行对所述被加工件的装夹定位时,所述被加工件的所述外螺纹部被螺纹紧固于所述装夹定位部的所述螺纹孔,并且使所述被加工件的一个端面与所述装夹定位部的所述定位面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位件上设置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定位件的装夹定位部,并且该装夹定位部具有螺纹孔和定位面,通过这样的结构可在对被加工件仅进行一次定位装夹的情况下,就能够对被加工件进行多个结构特征的加工,由此省去了进行多次定位装夹的麻烦,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成本。本技术优选,所述螺纹孔贯通所述定位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所述定位面位于所述螺纹孔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该装夹定位部设置螺纹孔和定位面,能够在仅对被加工件进行一次定位装夹的情况下,对被加工件进行多个结构特征的加工,省去了进行多次定位装夹的麻烦,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成本。本技术优选,所述装夹定位部还具有退刀槽,所述退刀槽位于相对于所述螺纹孔的、所述定位面一侧,所述定位面由所述退刀槽的、远离所述螺纹孔一侧的槽底面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面由退刀槽的一侧的槽底面构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定位面简单实用,避免了结构复杂而带来的麻烦。本技术优选,所述退刀槽的直径大于所述螺纹孔的直径。使退刀槽的直径大于螺纹孔的直径,能够通过定位面对被加工件进行良好的定位。本技术优选,所述装夹定位部还具有光孔,所述光孔位于所述退刀槽的所述定位面一侧,所述光孔贯通所述定位件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个表面,并且,直径小于所述螺纹孔的直径,所述螺纹孔、所述退刀槽和所述光孔在所述定位件的厚度方向上连通,且贯通所述定位件设置。通过螺纹孔、退刀槽和光孔在定位件的厚度方向上连通,且贯通定位件设置的结构,能够使加工工具经由光孔对被定位装夹于螺纹孔和退刀槽的定位面的被加工件进行加工。本技术优选,所述被加工件为一端敞口的薄壁筒状,且其内径小于所述光孔的直径,在所述被加工件被装夹定位状态下,加工工具经由所述装夹定位部的所述光孔进行所述被加工件的筒底内表面的加工。还优选,在所述被加工件被装夹定位状态下,加工工具经由所述装夹定位部的所述光孔进行位于所述被加工件的筒底的小孔的加工。通过螺纹孔、退刀槽和光孔在定位件的厚度方向上连通,且贯通定位件设置的结构,能够使加工工具经由光孔对被定位装夹于螺纹孔和退刀槽的定位面的被加工件的多个结构特征进行加工。在本技术通过在定位件上设置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定位件的装夹定位部,可在对被加工件仅进行一次定位装夹的情况下,就能够对被加工件进行多个结构特征的加工,由此省去了进行多次定位装夹的麻烦,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装夹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夹组件中的定位件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夹组件中的定位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装夹组件中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被加工件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装夹组件;110定位件;111装夹定位部;111a螺纹孔;111b退刀槽;111c光孔;112沉头孔;113凹槽;120底座;121固定用螺纹孔;130螺钉;140被加工件;141外螺纹部;142有底大孔;142a筒底内表面;143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见图1-图5对本技术的装夹组件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装夹组件100包括定位件110、底座120和螺钉130。所述定位件110通过螺钉130被固定于底座130。下面对定位件110和底座120的结构分别作具体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定位件110呈圆盘状,在其圆盘的中心区域围绕着中心形成有凹槽113,该凹槽113贯通定位件110的一侧的端面,且从该端面沿厚度方向向另一侧延伸设置,在该凹槽113的槽内部的槽底中央处设置有装夹定位部111。装夹定位部111为从凹槽113的槽底面向定位件110的另一侧的端面延伸的通孔。从凹槽113的槽底面至定位件110的另一侧的端面,该通孔依此形成为螺纹孔111a、退刀槽111b和光孔111c。螺纹孔111a贯通凹槽113的槽底面,且从凹槽113的槽底面延伸至退刀槽111b,退刀槽111b的直径大于螺纹孔111a的直径,在退刀槽111b的、远离螺纹孔111a一侧的底面形成为定位面,该定位面用于对后述的被加工件进行定位。在该退刀槽111b的、与螺纹孔111a相反一侧形成有光孔111c,该光孔111c从退刀槽111b的定位面向另一侧的端面延伸且贯通。光孔111c的直径小于螺纹孔111a的直径。通过螺纹孔111a、退刀槽111b和光孔111c在定位件110的厚度方向上连通,且贯通定位件110设置的结构,能够使加工工具经由光孔111c对被定位装夹于螺纹孔111a和退刀槽111b的定位面的被加工件进行加工。在定位件110的凹槽113的外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沉头孔112,用于插入固定用螺钉130。如图4所示,底座120呈一侧敞口的环形柱体,在该环形柱体的与定位件110接合的接合面上形成有与定位件110上的若干个沉头孔112相对应设置的固定用螺纹孔121。底座120的敞口尺寸与定位件110的凹槽113的直径尺寸相同(如图1所示)。下面,对被加工件14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该被加工件140的外周部形成有从敞口侧的一端沿轴向向另一端延伸至大致中央位置的外螺纹部141,该被加工件140形成有有底大孔142,该有底大孔142为在被加工件140的一端开口的有底孔。在本技术中,需要对被加工件140的有底大孔142的筒底内表面142a以及位于筒底的小孔143进行加工。在对被加工件140进行装夹操作时,首先将被加工件140的外螺纹部141螺入定位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装夹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夹组件,用于对被加工件(140)进行装夹定位,所述被加工件(140)为外周面带有外螺纹部(141)的柱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100)主要包括:底座(120)和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定位件(110),在所述定位件(110)上设置有装夹定位部(111),所述装夹定位部(111)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定位件(110),并且具有螺纹孔(111a)和定位面,在进行对所述被加工件(140)的装夹定位时,所述被加工件(140)的所述外螺纹部(141)被螺纹紧固于所述装夹定位部(111)的所述螺纹孔(111a),并且使所述被加工件(140)的一个端面与所述装夹定位部(111)的所述定位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夹组件,用于对被加工件(140)进行装夹定位,所述被加工件(140)为外周面带有外螺纹部(141)的柱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组件(100)主要包括:底座(120)和被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定位件(110),在所述定位件(110)上设置有装夹定位部(111),所述装夹定位部(111)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定位件(110),并且具有螺纹孔(111a)和定位面,在进行对所述被加工件(140)的装夹定位时,所述被加工件(140)的所述外螺纹部(141)被螺纹紧固于所述装夹定位部(111)的所述螺纹孔(111a),并且使所述被加工件(140)的一个端面与所述装夹定位部(111)的所述定位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11a)贯通所述定位件(110)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所述定位面位于所述螺纹孔(111a)的、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反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定位部(111)还具有退刀槽(111b),所述退刀槽(111b)位于相对于所述螺纹孔(111a)的、所述定位面一侧,所述定位面由所述退刀槽(111b)的、远离所述螺纹孔(111a)一侧的槽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贺鄢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力威尔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