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门肘托总成、汽车和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车门肘托总成包括肘托本体、储物盒和门板连接支架。所述肘托本体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为端面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支撑板盖合在所述支撑架的开口上,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储物盒通过所述支撑板的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空壳体内,所述储物盒的侧板与所述支撑板卡接。所述储物盒与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车门肘托总成提供手臂支撑的同时,还具备储物功能,解决了通过车门肘托总成提供基本的手臂支撑功能,且通过车门肘托总成内设置的储物盒增大汽车容置空间的技术效果。
A door console assembly, automobile and door console assembly mount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肘托总成、汽车和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门肘托总成、汽车和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汽车,汽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汽车车门内侧设置车门肘托总成,为用户在乘车过程中提供放置胳膊的支撑结构。现有车门肘托总成仅作为内饰和提供用户胳膊支撑的结构,占用了车内部分容置空间。可见,现有汽车存在安装车门肘托总成导致用户个人物品容置空间较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肘托总成、汽车和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汽车中的车门处设置肘托总成导致汽车内容置空间较小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肘托总成,所述车门肘托总成包括肘托本体、储物盒和门板连接支架。所述肘托本体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为端面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支撑板盖合在所述支撑架的开口上,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储物盒穿过所述支撑板的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空壳体内,所述储物盒的侧板与所述支撑板卡接。所述储物盒与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所述容纳孔两侧的第一支撑段和靠近车门自由端设置的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宽度。优选地,所述储物盒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卡接有活塞。优选地,所述活塞为橡胶活塞,所述活塞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优选地,所述储物盒底部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储物盒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车门肘托总成还包括蒙皮,所述蒙皮包覆在所述肘托本体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门板连接支架为L型支架,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包括第一端面和与所述门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储物盒的底板连接。优选地,所述肘托本体为塑料支架,所述门板连接支架为钢板。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身本体和车门,以及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车门肘托总成,所述车门安装在所述车身本体上,所述车门肘托总成设置在车门内侧,所述车门肘托总成的门板连接支架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用于安装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车门肘托总成到汽车,所述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包括:将所述储物盒穿过所述肘托本体的容纳孔安装到所述支撑架的中空壳体内;将所述储物盒与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将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到车门内侧。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车门肘托总成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用于安装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门肘托总成。所述车门轴头总成包括肘托本体、储物盒和门板连接支架,所述储物盒设置于所述肘托支架的中空壳体内,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将所述储物盒固定到汽车车门上。所述车门肘托总成提供手臂支撑的同时,还具备储物功能,解决了通过车门肘托总成提供基本的手臂支撑功能,且通过车门肘托总成内设置的储物盒增大汽车容置空间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肘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的门板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的门板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的肘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的储物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100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门肘托总成100,设置于汽车车门内侧。所述车门肘托总成100包括:肘托本体110、储物盒120和门板连接支架130,所述肘托本体110安装在车门上,所述储物盒120设置在所述肘托本体110内,所述门板连接支架130将所述储物盒120固定到车门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肘托本体110包括支撑架111和支撑板112,所述支撑架111为端面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支撑架111为弧形壳体,其端面开口包括顶部端面的开口,所述支撑板112盖合在所述支撑架111的顶部端面的开口上。所述支撑架111的端面开口还可以包括侧面开口,所述侧面开口朝向所述车门内侧设置,由所述车门围合所述支撑架111的中空壳体。所述支撑板112的中部开设有容纳孔113,所述储物盒120通过所述支撑板112的容纳孔113设置于支撑架111的中空壳体内,所述储物盒120的侧板与所述支撑板112卡接。所述储物盒120的盒体穿过所述容纳孔113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1的中空壳体内,所述储物盒120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112卡接。所述储物盒120的顶部端面开口,便于用户放置物品到所述储物盒120内。所述储物盒120还可以设置一个侧面开口,所述储物盒120的该侧面开口可以与所述支撑架111的侧面开口重合,朝向所述车门内侧设置,由所述车门实现围挡,节省了侧板材料,降低成本。所述储物盒120的顶部端面开口与所述支撑板112所在平面重合设置,以保证所述支撑板112端面的平整性,方便用户放置手臂在所述支撑板112上。所述门板连接支架130用于将所述储物盒120固定到车门上,所述门板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储物盒120固定连接,所述门板连接支架130的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内侧固定连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板11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段114和第二支撑段115,所述第一支撑段114和所述第二支撑段115为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2的容纳孔113两侧的支撑板112。所述第一支撑段114靠近车门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段115靠近所述车门自由端设置,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段114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支撑段115的宽度。汽车的车门关闭时,用户手臂放置在车门肘托总成100的支撑板112上,手臂较细的一端放置在所述支撑架111的第一支撑段114,手臂较粗的一端放置在所述支撑架111的第二支撑段115。所述第一支撑段114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支撑段115的宽度,匹配人体手臂构造,使得较宽的第二支撑段115能够为用户的肘部关节提供支点,提高用户体验。可以通过螺钉将所述储物盒120固定到所述肘托本体110的支撑架111上,其他能实现将所述储物盒120固定到所述肘托本体110的固定方式均可适用于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容纳储物盒120的容纳孔113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为所述支撑板112上避开所述第二支撑段115的手臂支撑点的任意位置,优选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2的中间位置,方便用户拿放物品,且不影响用户放置手臂在支撑板112上的舒适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储物盒120的底部还可以开设螺栓孔123,所述储物盒120通过所述螺栓孔123与所述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肘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肘托总成包括肘托本体、储物盒和门板连接支架;所述肘托本体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为端面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支撑板盖合在所述支撑架的开口上,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储物盒穿过所述支撑板的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空壳体内,所述储物盒的侧板与所述支撑板卡接;所述储物盒与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肘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肘托总成包括肘托本体、储物盒和门板连接支架;所述肘托本体包括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为端面开口的中空壳体,所述支撑板盖合在所述支撑架的开口上,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容纳孔;所述储物盒穿过所述支撑板的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空壳体内,所述储物盒的侧板与所述支撑板卡接;所述储物盒与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肘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位于所述容纳孔两侧的第一支撑段和靠近车门自由端设置的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肘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卡接有活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肘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为橡胶活塞,所述活塞的横截面大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肘托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底部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储物盒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门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洲,于慧,王炜强,曹广雷,魏国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