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125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控制单元和两个逆变模块,每个逆变模块包括牵引逆变单元、辅助逆变单元、斩波单元和支撑电容;所述柜体吊装于轨道工程车车体的底部,所述柜体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两个逆变模块分别安装于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至少一侧开设有柜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具有集成度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
本技术主要涉及轨道工程车
,特指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车辆设备中,变流器分为变流装置、辅助变流器等部分,其中变流装置主要承担着将电网能量进行一系列转换后用以驱动牵引电机的作用;而辅助变流器主要承担着为车上辅助设备提供电能的作用。目前现有的变流装置、辅助变流器均单独成柜,占地面积大;两柜间走线复杂,抗干扰能力差;成本增加,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度高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控制单元和两个逆变模块,每个逆变模块包括牵引逆变单元、辅助逆变单元、斩波单元和支撑电容;所述柜体吊装于轨道工程车车体的底部,所述柜体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所述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空腔内,两个逆变模块分别安装于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至少一侧开设有柜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包括两根上横梁和两根下横梁,两根上横梁之间设有顶板,两根下横梁之间设有底板,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设有侧板;所述柜体的中部设有两块隔板,用于将柜体分隔成三个空腔。所述柜体的上横梁上设置有多个吊耳,用于将柜体吊装在车体下。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通过设置在柜体一侧的中间直流母排与设置在柜体顶部的输入母排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母排与设置在柜体顶部的输出母排连接;所述输入母排上设有输入电流传感器,所述输出母排上设置有输出电流传感器。所述柜体于前后两侧的上方设置有电缆夹,用于对从柜体顶部进入的连接输入母排和输出母排的外部电缆进行固定。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设置有重载连接器,用于布置对外控制线和MVB网络线。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内设有滑轨,所述逆变模块滑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逆变器的放电电阻安装于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同一侧。所述逆变器的辅变输出接触器安装于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于放电电阻的一侧。所述吊耳的数量为八个,呈两列均匀分布在柜体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采用主辅一体化设计,并且将两个逆变模块集成同一个柜体内,实现柜体高集成化,提高了车底设备的整体集成度,节省了车体空间;控制单元布置在柜体中间,逆变模块布置在柜体的两侧,使内部高低压控制线分开,布线更加合理,避免电磁干扰;而且两个逆变模块所处的空腔至少一侧开设有柜门,从而便于拆装及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方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6为图5的C-C视图。图7为图3的D-D视图。图8为图3的A-A视图。图中标号表示:1、柜体;2、第一空腔;201、第一柜门;3、第二空腔;301、第二柜门;4、第三空腔;401、第三柜门;5、重载连接器;6、电缆夹;7、逆变模块;8、控制单元;9、放电电阻;10、辅变输出接触器;11、输入电流传感器;12、输出电流传感器;13、辅助逆变器输出电流传感器;14、中间直流母排;15、输入母排;16、输出母排;17、中间直流电压传感器;18、辅助滤波柜电压传感器;19、辅逆输出母排;20、吊耳;21、上横梁;22、第一顶板;23、第二顶板;24、隔板;25、右侧板;26、左侧板;27、放电电阻安装板;28、模块支撑梁;29、第一底板;30、下横梁;31、第二底板;32、控制单元支撑梁;33、重载连接器安装板;34、控制单元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包括两个逆变模块7,分别对应轨道工程车的前、后架,其中每个逆变模块7包括牵引逆变单元、辅助逆变单元、斩波单元,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牵引工况时,每个牵引逆变单元在控制单元8(简称DCU)的控制下将主发电机输出并经整流器转换成的直流电逆变成频率及电压可变的三相交流电,分别给单个转向架上的两台异步牵引电动机供电,实现牵引电动机的变频变压供电,从而控制轨道车的牵引力及速度。电阻制动工况时,牵引电动机工作于发电状态,每个牵引逆变单元在DCU的控制下将轨道车的轮周制动能量通过整流输入至中间直流环节,再通过斩波单元送到制动电阻,由制动电阻将该直流电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自负荷工况时,通过逆变器斩波单元将柴油机发电组发送至中间直流环节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在制动电阻上耗散,以验证柴油机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两个辅助逆变单元分别从各自的中间回路直流环节取电,采用双路冷备份控制切换,发出一路CVCF三相交流电,再通过辅助滤波柜,输出工频380V电源,向辅助负载供电。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包括柜体1,柜体1内设有控制单元8和两个逆变模块7,柜体1吊装于轨道工程车车体的底部,柜体1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2,第一空腔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控制单元8安装于第一空腔2内,两个逆变模块7分别安装于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内;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于柜体1的至少一侧开设有柜门;本实施例中,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的前侧对应开设有第二柜门301和第三柜门401,第一空腔2的后侧开设有第一柜门201,各柜门的设置,不仅便于维修,而且用于防护外界对柜体1内的污染,防止柜体1爆炸对外部设备造成的伤害。本技术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采用主辅一体化设计,并且将两个牵引逆变器集成同一个柜体1内,实现柜体1高集成化,提高了车底设备的整体集成度,节省了车体空间;控制单元8布置在柜体1中间,逆变模块7布置在柜体1的两侧,使内部高低压控制线分开,布线更加合理,避免电磁干扰。本实施例中,柜体1包括两根上横梁21和两根下横梁30,两根上横梁21之间设有第一顶板22和第二顶板23,其中第一顶板22位于第一空腔2的上方,第二顶板23为两块分别位于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的上方,两根下横梁30之间设有第一底板29和第二底板31,第一底板29对应于第一空腔2,第二底板31对应于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上横梁21与下横梁30之间设有左侧板26和右侧板25;柜体1的中部设有两块隔板24,用于将柜体1分隔成三个空腔。本实施例中,柜体1的上横梁21上设置有多个吊耳20(图2中为八个),用于将柜体1吊装在车体下。本实施例中,逆变模块7的输入端通过设置在柜体1一侧的中间直流母排14与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输入母排15连接,逆变模块7的输出端通过母排与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输出母排16连接;输入母排15上设有输入电流传感器11,输出母排16上设置有输出电流传感器12。另外辅助逆变器输出电流传感器13也位于柜体1的一侧,辅逆输出母排19位于柜体1的顶部;在第一空腔2内还设有中间直流电压传感器17和辅助滤波柜电压传感器18。如图3、4、6和8所示,为方便布线,两个逆变模块7所处的腔体中的各电气元件在结构布局上均保持一致,可以进行互换,而不需要进行接线的变换,对外接口完全一致,从而便于维护;另外,柜体1于前后两侧的上方设置有电缆夹6,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控制单元(8)和两个逆变模块(7),每个逆变模块(7)均包括牵引逆变单元、辅助逆变单元、斩波单元和支撑电容;所述柜体(1)吊装于轨道工程车车体的底部,所述柜体(1)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所述控制单元(8)安装于所述第一空腔(2)内,两个逆变模块(7)分别安装于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内;所述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至少一侧开设有柜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控制单元(8)和两个逆变模块(7),每个逆变模块(7)均包括牵引逆变单元、辅助逆变单元、斩波单元和支撑电容;所述柜体(1)吊装于轨道工程车车体的底部,所述柜体(1)的中部设有第一空腔(2),所述第一空腔(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所述控制单元(8)安装于所述第一空腔(2)内,两个逆变模块(7)分别安装于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内;所述第二空腔(3)和第三空腔(4)至少一侧开设有柜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包括两根上横梁(21)和两根下横梁(30),两根上横梁(21)之间设有顶板,两根下横梁(30)之间设有底板,所述上横梁(21)与下横梁(30)之间设有侧板;所述柜体(1)的中部设有两块隔板(24),用于将柜体(1)分隔成三个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上横梁(21)上设置有多个吊耳(20),用于将柜体(1)吊装在车体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轨道工程车用牵引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7)的输入端通过设置在柜体(1)一侧的中间直流母排(14)与设置在柜体(1)顶部的输入母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荣辉范斌杨格陈侃邹白苏饶艺伟易万成冯秋实李玮斌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