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锡共专利>正文

竹片凉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1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鞋面(1)、鞋底板(2)、后跟带(3)、鞋后跟(4)、后胶底(5)、不锈钢丝(6)、尼龙丝(7)和前胶底(8)所组成的竹片凉鞋,其特征在于:鞋面(1)、鞋底板(2)和后跟带(3)皆是由各种形状的竹片和竹条编结而成。鞋面(1)和后跟带(3)是用尼龙丝(7)牢牢地绑扎在鞋底板(2)上;鞋后跟(4)是用四根不锈钢丝(6)穿过鞋底板(2)竹条侧面的孔和鞋后跟(4)的孔紧紧地绑扎在鞋底板(2)上;后胶底(5)是用若干钉子钉在鞋后跟(4)上;前胶底(8)是用尼龙丝(7)在其边缘缝制在鞋底板(2)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竹制的新颖凉鞋,它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制鞋领域。人们在炎热的季节,都喜爱穿一双凉鞋,既通风凉爽,又颇为美观大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凉鞋,除一部份皮制的外,绝大部份皆为塑料压制而成。“皮制凉鞋”与“塑料凉鞋”都对人体的脚底板存在着如土话所说的“烧脚”弊病,人穿着总觉得脚底板不舒适,若脚底板出汗时,更感难受;“皮制凉鞋”价格昂贵,而“塑料凉鞋”绝大多数皆为单一色,缺乏鲜艳美丽的色彩,且塑料易于老化断裂,寿命短。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通风凉爽、不“烧脚”、又美观大方、色彩鲜艳、不老化、晴雨均用、寿命长的绿色竹片凉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竹片凉鞋由鞋面1、鞋底板2、后跟盘带3、鞋后跟4、后胶底5、不锈钢丝6、尼龙丝7和前胶底8组成。除作为连接结构用的不锈钢丝和尼龙丝及前后胶底外,其它皆为各种形状的竹片竹条编结而成。采用这样结构的竹片凉鞋,与人体脚部相接触的皆为竹片,人穿着既通风凉爽、不“烧脚”、又美观大方;也不存在老化问题,寿命长;若将竹片着上各种颜色,编结成各种花纹或图案,这样的竹片凉鞋更为鲜艳美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竹片凉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竹片凉鞋的鞋底板结构图。图3是图2中A处穿线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穿线放大图。图5是图1竹片凉鞋的鞋后跟结构图。图6是图1竹片凉鞋的后跟盘带结构图。图7是图1竹片凉鞋的鞋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的竹片凉鞋,它是由鞋面1、鞋底板2、后跟盘带3、鞋后跟4、后胶底5、不锈钢丝6、尼龙丝7和前胶底8所组成。鞋面1和后跟盘带3是用尼龙丝7绑扎在鞋底板2的边条11上,鞋后跟4是用四根不锈钢丝6穿过鞋底板2竹条侧面的孔和鞋后跟5的孔紧紧地绑扎在鞋底板2上;后胶底5是用若干钉子钉在鞋后跟4的木跟15上;前胶底8是用尼龙丝7在其边缘缝制在鞋底板2上。具体制作过程如下首先把鞋底板2夹在木鞋楦上,前后左右只露出边条11,鞋面1左右脚方向不能搞错。鞋面1上各竹片的长短应按图7所示的角度来选用,先将鞋面1(如图7)前排竹片侧面的孔穿进尼龙丝7,按位穿过边条11,穿了右边再穿左边,然后拉紧,视鞋面1竹片在木鞋楦上合贴为准。接着,按鞋面1前排竹片的孔距定位,再穿过边条11,穿入鞋面1前排竹片的第二孔(亦即第二排竹片的第一孔),左右对穿成双丝。照此类推,第二排、第三排……等竹片穿法同上,直至鞋面1与鞋底板2紧密连接为止,最后,把尼龙丝7的两端扎紧放入鞋底板2背面的线槽内。把后根盘带3与木鞋楦相配,比一下木鞋楦后根;左右上下不偏即可,然后,按后跟盘带3中的带耳20的孔距位置,用尼龙丝7按照把鞋面1连接到鞋底板2的方法,将后跟盘带3与鞋底板2连接好。鞋后跟4与鞋底板2的连接方法,是用四根不锈钢丝6各自分别穿入鞋后跟4中的木跟15上的八个孔及鞋底板2左右竹片侧面相对应位置事先钻好的四个孔中,拉紧扎牢,把线头放入木跟15的线槽内。同时鞋底板2与鞋后跟4的接触部份涂上强力胶水压紧,以提高结合强度。后胶底5采用强力胶水粘合在鞋后跟4上,然后用若干钉子把后胶底5钉在鞋后跟4的木跟15上。前胶底8也是采用强力胶水粘合在鞋底板2上,然后,在前胶底8的底部边缘与鞋底板2的边条11相对应的位置刻出一条沉丝槽,取下木鞋楦,接着,先从沉丝槽某一端开始,用尼龙丝7的一端头穿过胶底,然后从鞋底板2的竹片9和边条11的中间穿出,跨过边条11与竹条9连接的尼龙丝,再从边条11和竹条9的中间穿入胶底;尼龙丝的另一端头也同样如此穿进穿出,两丝成交叉形,不断地在边条11和竹条9连接丝的空挡中穿进或穿出胶底,逐步向另一端接近,直至另一端为止,这样竹片凉鞋便制作成功。图2为竹片凉鞋的鞋底板结构图。鞋底板是由若干长短不同,按图示位置其侧面打上通孔的竹条9、不锈钢丝10和14、边条11、尼龙丝12、不锈钢杆13等组成。不锈钢丝10和14是用于绑扎前后端竹条,不锈钢杆13是用于长竹条的定位,尼龙丝12是用于把边条11,竹条9连接成一整体。其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将压制过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竹条按图样尺寸切好,并按图示位置在各有关竹条的侧面打通孔(相配合竹条的孔务必同心),穿进不锈钢杆13,使长竹条定位,其它可弯曲部份的短竹条可用铁丝临时穿好成平板形与长竹条相连,贴上鞋样,画切鞋底板,底板前后端侧面铣出或刻出一弧形槽,用不锈钢丝10、14延着该弧形槽,分别穿过竹条9后,两头扎紧放入底板反面的线槽内。然后在该弧形槽的鞋底板边缘面上,每隔10mm处垂直打通孔φ1mm(切不可碰上不锈钢丝10和14),该通孔向边缘上下刻出沉丝槽。边条11是具有一定厚度和高度的尼龙丝带,长度是鞋底板一周,其侧面的中间每隔10mm处打一φ2mm通孔(其两端接头处的孔应以45°角切下,两孔应同心)。把边条11沿着鞋底板边缘放好,其两端接头处应在鞋底板2的内侧与鞋后跟4界线处,接着,用一根φ0.5mm的尼龙丝12(下皆简称为丝),长度是鞋底板2的三周圈。在鞋底板2前端中心处,先将线穿过边条11的孔,分为各半,按图3所示的回原穿法穿丝,即将丝的一端穿进底板竹条9边缘上的φ1mm孔,在板下穿出,再穿入刚穿进的边条11的孔,依次序e→e1→e2……穿进穿出。丝的另一端也是如此动作,一左一右,直至鞋底板2的活节竹条处。然后,便按图2中所示的穿丝连接的对穿法,即按C→C1→C2……和D→D1→D2……次序穿丝,每孔中都有二根丝穿过,穿完活节竹条部份直至鞋底板2的腰部长竹条处。接着,左右两边分别按图4所示的回笼穿法,即按f→f1→f2→f3→f4→f5→f6→f7→……直至鞋底板2后部的不锈钢丝14穿孔为止。接着就是鞋底板2后端的穿丝连接,其穿法同鞋前端的回原穿法,直至穿丝结束。最后,将该丝绕过鞋底板后端侧面的弧形槽,穿过不锈钢丝14的穿孔,把丝头扎紧放入底板反面的线槽内,则鞋底板2便制作完毕。图5为竹片凉鞋的鞋后跟4的结构图。鞋后跟由木质后跟15、不锈钢丝16、竹片17和木螺丝18所组成。竹片17的两侧要刨出一定的角度以保证在园弧形的拼接中不致有缝隙,竹片侧面上皆打二通孔,依次穿入不锈钢丝16扎紧在木质后跟15上,其结头压在某一竹片下,外用木螺丝18旋紧,使四周竹片17不致松动脱落。图6是竹片凉鞋的后跟盘带的结构图。后跟盘带是由盘带19、带耳20、后跟带21和搭扣22组成。除搭扣22为金属制品外,其它皆由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片用尼龙丝穿制而成。这些竹片其侧面两端打通孔,用于穿尼龙丝,竹片两端成半园状,盘带19的中部竹片的两端头大小应略有差异,以致穿制后能形成一定的锥面,达到贴平鞋楦头的目的;后跟带21的中部竹片,其侧面应有一定的斜面,以致穿制后能形成一定的弯曲面,达到贴平鞋楦头的目的;盘带19和后跟带21是用尼龙丝从盘带19的端头X处穿起,到搭扣22处回穿到端头X处打结;搭扣22用尼龙丝穿过带耳20竹片的三小孔扎紧;在后跟带21端头处,带耳20也是用尼龙丝与盘带19和后跟带21穿结牢。图7是竹片凉鞋的鞋面结构图。它是由具有一定厚度的各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竹片,其侧面两端皆打通孔,用尼龙丝穿制连接而成。各竹片的长短应按图中所示角度来选用,左右鞋面要互相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由鞋面(1)、鞋底板(2)、后跟带(3)、鞋后跟(4)、后胶底(5)、不锈钢丝(6)、尼龙丝(7)和前胶底(8)所组成的竹片凉鞋,其特征在于鞋面(1)、鞋底板(2)和后跟带(3)皆是由各种形状的竹片和竹条编结而成。鞋面(1)和后跟带(3)是用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共
申请(专利权)人:周锡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