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3759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主要包括鞋底,鞋底主要包括与脚掌对应的脚掌部以及与脚跟对应的脚跟部,其特征在于:脚掌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前凸起,前凸起呈倒刺状设置,前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跟部,脚跟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后凸起,后凸起呈倒刺状设置,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掌部,通过在鞋底上设置前凸起以及后凸起,前凸起以及后凸起均呈倒刺状设置,在爬坡时,由于设置在脚掌部的前凸起的倒刺方向与鞋底的滑动方向相反,前凸起可以有效的防止鞋底打滑,由于前凸起与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在上坡和下坡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鞋底进行防滑,提高鞋底在上坡或者下坡的抓地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鞋子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鞋子,主要包括鞋底以及设置在鞋底上的鞋面,鞋底作为鞋子上的重要部件,在设计时一直是十分重视,在设计时,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鞋底的防滑、抗震以及排水性能,鞋底主要包括与前脚掌对应的脚掌部以及与后脚跟对应的脚跟部,脚掌部和脚跟部一体设置,现有技术中的鞋底,主要是通过鞋底的底面上排列设置若干长方体的凸块进行减震以及防滑,凸块主要是垂直于鞋底底面设置,结构简单,防滑以及减震性能不佳。比如在爬坡的时候,主要是前脚掌对鞋底施加压力,此时主要需要考虑到脚掌部的防滑,但是在下坡的时候,主要是脚跟对鞋底施加压力,此时则需要考虑脚跟部的防滑。但是垂直于鞋底设置的凸块,不管是在下坡还是上坡,所提供的抓地力都是有限,而且,现有的鞋子,都是将鞋底作为一个整体实现防滑,并没有针对性的考虑上坡或者下坡时鞋底的受力区域不同的问题,导致鞋底的抓地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子,可以在上坡或者下坡时有针对性的提高鞋底的抓地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子,主要包括鞋底,所述鞋底主要包括与脚掌对应的脚掌部以及与脚跟对应的脚跟部,所述脚掌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前凸起,所述前凸起呈倒刺状设置,所述前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跟部,所述脚跟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后凸起,所述后凸起呈倒刺状设置,所述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掌部。较佳的,所述前凸起以及后凸起环绕鞋底外轮廓呈环形设置,所述鞋底底面位于中间部位设有减震部件。较佳的,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置在脚掌部的呈S形设置的第一减震条以及设置在脚跟部的第二减震条,所述第二减震条互相平行设置。较佳的,所述鞋底上位于鞋底内部平行于鞋底底面镶嵌有减震块。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通过在鞋底上设置前凸起以及后凸起,前凸起以及后凸起均呈倒刺状设置,并且,前凸起以及后凸起的倒刺方向均朝向鞋底中部,在爬坡时,由于设置在脚掌部的前凸起的倒刺方向与鞋底的滑动方向相反,前凸起可以有效的防止鞋底打滑,相反的,在下坡时,设置在脚跟部的后凸起的倒刺方向与鞋底的滑动方向也是相反的,此时,后凸起可以有效的防止鞋底打滑,由于前凸起与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在上坡和下坡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鞋底进行防滑,提高鞋底在上坡或者下坡的抓地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鞋子实施例的鞋底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鞋子实施例的鞋底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鞋子实施例的鞋底立体图。图中:1、鞋底;11、脚掌部;12、脚跟部;2、前凸起;3、后凸起;4、减震部件;41、第一减震条;42、第二减震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鞋子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鞋子,主要包括鞋底I,在鞋底I上设有鞋面,鞋底I主要包括与脚掌对应的脚掌部11以及与脚跟对应的脚跟部12,脚掌部1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前凸起2,前凸起2呈倒刺状设置,前凸起2的倒刺方向朝向脚跟部12,前凸起2与后凸起3可以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鞋底I上,也可以与鞋底I 一体设置,脚跟部1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后凸起3,后凸起3呈倒刺状设置,后凸起3的倒刺方向朝向脚掌部11,为了方便在鞋底I上设置其他部件,前凸起2以及后凸起3环绕鞋底I外轮廓呈环形设置,在环形的内部设有减震部件4,即鞋底I底面位于中间部位设有减震部件4,将前凸起2以及后凸起3呈环状设置,这样可以覆盖整个鞋底1,通过在鞋底I上设置前凸起2以及后凸起3,前凸起2以及后凸起3均呈倒刺状设置,并且,前凸起2以及后凸起3的倒刺方向均朝向鞋底I中部,在爬坡时,由于设置在脚掌部11的前凸起2的倒刺方向与鞋底I的滑动方向相反,前凸起2可以有效的防止鞋底I打滑,相反的,在下坡时,设置在脚跟部12的后凸起3的倒刺方向与鞋底I的滑动方向也是相反的,此时,后凸起3可以有效的防止鞋底I打滑,由于前凸起2与后凸起3的倒刺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在上坡和下坡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鞋底I进行防滑,提高鞋底I在上坡或者下坡的抓地力。为增加鞋底I的减震效果,减震部件4包括设置在脚掌部11的呈S形设置的第一减震条41以及设置在脚跟部12的第二减震条42第一减震条41呈S形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前脚掌的施力面积较大,因此,将第一减震条41设置成S形,可以增加缓冲面积,并且,第一减震条41之间的凹槽可以用于将位于鞋底I中间区域的积水排出,在下雨天时,第一减震条41之间的凹槽可以有效的将积水排出,由于脚跟的施力面积较小,因此,在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压力也会很大,因此,第二减震条42设置的比较密集,本实施例中,第二减震条42为若干个,互相平行设置于脚跟部12的底面,这样设置,可以针对脚跟,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这同样的,相邻第二减震条42之间的凹槽,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排水功能。鞋底I上平行于鞋底I底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开口位于鞋跟处,鞋底I上位于鞋底I内部平行于鞋底I底面镶嵌有PU减震块,I3U减震块设置于凹槽内,I3U减震块粘接在凹槽内,PU减震块主要由材料制成,PU材料为目前已知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的减震材料,通过设置PU减震块,可以有效的对脚跟实现减震。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鞋子,主要包括鞋底,所述鞋底主要包括与脚掌对应的脚掌部以及与脚跟对应的脚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前凸起,所述前凸起呈倒刺状设置,所述前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跟部,所述脚跟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后凸起,所述后凸起呈倒刺状设置,所述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掌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起以及后凸起环绕鞋底外轮廓呈环形设置,所述鞋底底面位于中间部位设有减震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设置在脚掌部的呈S形设置的第一减震条以及设置在脚跟部的第二减震条,所述第二减震条互相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上位于鞋底内部平行于鞋底底面镶嵌有PU减震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主要包括鞋底,鞋底主要包括与脚掌对应的脚掌部以及与脚跟对应的脚跟部,其特征在于:脚掌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前凸起,前凸起呈倒刺状设置,前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跟部,脚跟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后凸起,后凸起呈倒刺状设置,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掌部,通过在鞋底上设置前凸起以及后凸起,前凸起以及后凸起均呈倒刺状设置,在爬坡时,由于设置在脚掌部的前凸起的倒刺方向与鞋底的滑动方向相反,前凸起可以有效的防止鞋底打滑,由于前凸起与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在上坡和下坡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鞋底进行防滑,提高鞋底在上坡或者下坡的抓地力。【IPC分类】A43B3-00, A43B13-26【公开号】CN204519480【申请号】CN201520210660【专利技术人】赵悠悠, 杨菊方, 赵儒良 【申请人】台州美丽宝鞋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子,主要包括鞋底,所述鞋底主要包括与脚掌对应的脚掌部以及与脚跟对应的脚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前凸起,所述前凸起呈倒刺状设置,所述前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跟部,所述脚跟部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后凸起,所述后凸起呈倒刺状设置,所述后凸起的倒刺方向朝向脚掌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悠悠杨菊方赵儒良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美丽宝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