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平转换电路及接口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0038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44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储能单元、第二储能单元、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及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第一储能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二储能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用于对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第一发送端与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用于对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第二发送端与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接口通信系统。上述电平转换电路及接口通信系统,其能在无需参考电平下,自动对两个通信接口进行电平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平转换电路及接口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口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及接口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子通信系统中,由于两个通信接口的电平标准不一样,两者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能会涉及到电平的转换,如一个通信接口的电平是3.3V,而另一个通信接口的电平是5V,为了能实现两个通信接口能进行数据交换,常用的做法是在该两个通信接口之间设计一电平转换芯片,来完成两个通信接口的电平转换,而该种电平转换芯片普遍成本较高,且在使用时需要连接两个通信接口的参考电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其能在无需参考电平下,自动对两个通信接口进行电平转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平转换电路,电连接与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二通信接口之间,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二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一发送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及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二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优选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及第一电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及第二电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第三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第二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接收端,漏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及第四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三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第五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第四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收端,漏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及第六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优选地,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一电平拉伸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转换,以缩短所述第二接收端电平的爬升时间。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平拉伸单元包括:第三电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第三电阻,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第一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接地;及第二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优选地,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的第二电平拉伸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转换,以缩短所述第一接收端电平的爬升时间。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平拉伸单元包括:第四电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第四电阻,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另一端接地;第三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接地;及第四开关管,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为NPN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为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为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为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为PNP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为PNP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为PNP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为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接口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及电平转换电路。所第一通信接口包括第一发送端及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包括第二发送端及第二接收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二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一发送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及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二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电平转换电路及接口通信系统不需要考虑两端通信接口的基准电平大小,通信接口电平会自动跟随变化,提高了在两个通信接口基准电平不一致而需要进行通信的便利性,且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接口通信系统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模块方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接口通信系统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模块方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平转换电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电路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接口通信系统100电平转换电路1第一通信接口2第二通信接口3第一储能单元11第二储能单元12第一电平转换单元13第二电平转换单元14第一电平拉伸单元15第二电平拉伸单元16第一至第二发送端TX1、TX2第一至第二接收端RX1、RX2第一至第四MOS管Q1、Q2、Q5、Q6第一至第四开关管Q3、Q4、Q7、Q8第一至第四电容C1、C2、C3、C4第一至第四电阻R1、R2、R3、R4第一至第六二极管D1、D2、D3、D4、D5、D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接口通信系统100。接口通信系统100包括一电平转换电路1、一第一通信接口2及一第二通信接口3。电平转换电路1电连接于第一通信接口2与第二通信接口3之间,当第一通信接口2与第二通信接口3的信号基准电平不一样时,通过电平转换电路1进行电平转换,可以实现第一通信接口2与第二通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平转换电路及接口通信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电连接于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二通信接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二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一发送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及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二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平转换电路,电连接于第一通信接口与第二通信接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二储能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发送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储能;第一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的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一发送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及第二电平转换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所述第一通信接口的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发送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以实现所述第二发送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之间进行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及第一电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及第二电容,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端;第三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第二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接收端,漏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及第四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三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端;第五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第四MOS管,栅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源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收端,漏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及第六二极管,正极电连接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栅极之间,所述第二电平转换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玉虎
申请(专利权)人: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