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78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人体器官模型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内部结构,包括:3D打印机、医学影像设备;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影像拍摄;S2:模型打印;S3:壳体处理;S4:模型上色;S5:粘合壳体;S6:灌注硅胶;S7:表面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别打印壳体和内部结构,将内部结构放入壳体内后再灌注硅胶,保证了人体器官模型的牢固度和饱满度;通过对内部结构进行上色后再植入壳体内,保证了人体器官模型中内部结构的各组织间的区分度,还避免了全彩软塑料的使用,进而降低了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3D打印人体器官模型以其精准度高,呈现方式直观等优点开始运用于临床手术规划中,医生可在术前精确评估病变范围与三维附近脏器官的三维关系,制定详细的手术入路,极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市场上现已有的3D打印的人体器官模型中,主要问题如下:1.采用全彩软材料进行,导致产品成本较高,对产品的市场推广与使用阻碍较大;2.采用单一材料进行打印,各组织间的区分度不够高,不易于使用者的识别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本技术方案通过分别打印壳体和内部结构,将内部结构放入壳体内后再灌注硅胶,保证了人体器官模型的牢固度和饱满度;通过对内部结构进行上色后再植入壳体内,保证了人体器官模型中内部结构的各组织间的区分度,还避免了全彩软塑料的使用,进而降低了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及使用。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人体器官模型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部结构,包括:3D打印机、医学影像设备;所述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人体器官模型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机、医学影像设备;所述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影像拍摄,利用所述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器官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人体器官分别形成壳体数据和内部结构数据;所述医学影像设备将所述壳体数据和内部结构数据传送至所述3D打印机;S2:模型打印,所述3D打印机根据所述壳体数据同时打印所述壳体和内部结构;S3:壳体处理,打磨所述壳体的壁厚并将所述壳体分为两部分后,再对所述壳体进行打孔形成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和外界的第一通孔;S4:模型上色,对所述内部结构进行上色;S5:粘合壳体,将所述内部结构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人体器官模型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3D打印机、医学影像设备;所述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影像拍摄,利用所述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器官进行拍摄,并将拍摄到的人体器官分别形成壳体数据和内部结构数据;所述医学影像设备将所述壳体数据和内部结构数据传送至所述3D打印机;S2:模型打印,所述3D打印机根据所述壳体数据同时打印所述壳体和内部结构;S3:壳体处理,打磨所述壳体的壁厚并将所述壳体分为两部分后,再对所述壳体进行打孔形成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和外界的第一通孔;S4:模型上色,对所述内部结构进行上色;S5:粘合壳体,将所述内部结构放置于所述壳体内,再将分为两部分的所述壳体通过橡胶粘合在一起形成完整整体;S6:灌注硅胶,将硅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灌注于所述器官模型中,形成所述人体器官模型;S7:表面处理,对所述人体器官模型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医学影像设备将所述壳体数据和内部结构数据分别转化为STL文件格式的数据后,再传送至所述3D打印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器官模型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利用模型处理软件修改所述壳体数据,将所述壳体的壁厚设置为1.5mm后,再传送至所述3D打印机。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重牛金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光韵达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