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9497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该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1)与上基板(2)、填充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液晶层(3)及支撑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多个间隔物(4);所述间隔物(4)包括主体部(41)及设于所述主体部(41)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42);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经压力贴合使得所述间隔物(4)的中空部(42)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间隔物(4)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极大地增强了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基板之间的结合力,适用于对两基板间结合力要求较高的柔性液晶显示面板。

The structure of LCD panel and the mak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交流和传递等方面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而显示面板特别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作为信息交换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并广泛应用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液晶电视、智能手机、数字相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根据科学规律,一项事物的更新换代速度受其关注度和使用率的影响十分显著,显示面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有着“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LCD一直作为显示面板的代名词,而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激光显示,MicroLED等新颖的显示技术频出,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诸如OLED、MicroLED等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器件的可挠曲性,这一特质表面看起来只是在外形上进行了调整,实则从基板材料到结构设计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突破。近年来,液晶显示面板行业也积极投入到柔性技术研发,以期弥补与新型显示面板之间的差异。对于柔性液晶显示面板而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很多,比如柔性基板技术、形变对于液晶显示的影响等。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在发生诸如扭曲、弯折等形变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所以对基板之间的结合力有很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包括TFT阵列基板100、与所述TFT阵列基板10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200、设于所述TFT阵列基板100与彩膜基板200之间的间隔物300及填充于TFT阵列基板100与彩膜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400。所述间隔物300呈实心的柱状,通过对聚合物光阻进行普通的黄光制程制得,主要起到支撑液晶层盒厚(CellGap)的作用,使液晶层400的厚度均匀并符合设计规格。所述TFT阵列基板100与彩膜基板200之间的结合力主要依靠涂布于两基板边缘的框胶(未图示)。然而,仅靠框胶对所述TFT阵列基板100与彩膜基板200的边缘进行粘结,两基板之间的结合力是不足以保证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在发生诸如扭曲、弯折等形变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的要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能够增强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基板之间的结合力,适用于对两基板间结合力要求较高的柔性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两基板间的结合力较强,能够保证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在发生诸如扭曲、弯折等形变过程中保持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与上基板、填充在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及支撑在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多个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经压力贴合使得所述间隔物的中空部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间隔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与上基板分别为TFT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所述间隔物的主体部呈圆柱形。所述间隔物的中空部为圆孔或方孔。所述间隔物的中空部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物的主体部的高度。所述间隔物的材料为聚合物光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下基板;在所述下基板上涂布光阻,使用半色调光罩对所述光阻进行曝光,制得多个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提供上基板;压力贴合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使得所述间隔物的中空部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间隔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通过真空灌晶制程向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所述下基板与上基板分别为TFT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所述间隔物的主体部呈圆柱形;所述间隔物的中空部为圆孔或方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在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设置多个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包括主体部及设于所述主体部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经压力贴合使得所述间隔物的中空部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间隔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极大地增强了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基板之间的结合力,适用于对两基板间结合力要求较高的柔性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先使用半色调光罩在下基板上制作出所述间隔物,再压力贴合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使得所述间隔物的中空部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间隔物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最后通过真空灌晶制程向所述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通过该方法制得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两基板间的结合力较强,能够保证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在发生诸如扭曲、弯折等形变过程中保持稳定。附图说明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中间隔物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1与上基板2、填充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液晶层3及支撑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多个间隔物4。具体地:所述下基板1为TFT阵列基板,所述上基板2为彩膜基板;或者所述下基板1为彩膜基板,所述上基板2为TFT阵列基板。所述间隔物4的材料为聚合物光阻。所述间隔物4包括主体部41及设于所述主体部41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4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41的形状优选圆柱形,所述中空部42优选为圆孔或方孔,且所述中空部42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部41的高度。由于所述间隔物4的主体部41内设有中空部42,在自然状态下,所述中空部42是被空气填满的,但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进行对组,即通过施压使框胶贴合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的过程中,所述间隔物4的中空部42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中空部42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所述间隔物4便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相比仅依靠框胶贴合上、下基板的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还依靠所述间隔物4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极大地增强了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基板之间的结合力,适用于对两基板间结合力要求较高的柔性液晶显示面板,保证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在发生诸如扭曲、弯折等形变过程中保持稳定。请参阅图4,结合图2与图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提供下基板1。具体地,所述下基板1为TFT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步骤S2、在所述下基板1上涂布光阻,使用半色调(Half-Tone)光罩对所述光阻进行曝光,制得多个间隔物4。具体地,所述间隔物4包括主体部41及设于所述主体部41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42。由于该步骤S2使用的是半色调光罩,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1)与上基板(2)、填充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液晶层(3)及支撑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多个间隔物(4);所述间隔物(4)包括主体部(41)及设于所述主体部(41)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42);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经压力贴合使得所述间隔物(4)的中空部(42)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间隔物(4)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基板(1)与上基板(2)、填充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液晶层(3)及支撑在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之间的多个间隔物(4);所述间隔物(4)包括主体部(41)及设于所述主体部(41)内上端开口的中空部(42);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经压力贴合使得所述间隔物(4)的中空部(42)内的空气被挤出,从而所述间隔物(4)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附所述上基板(2)与下基板(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1)与上基板(2)分别为TFT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物(4)的主体部(41)呈圆柱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物(4)的中空部(42)为圆孔或方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物(4)的中空部(42)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物(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