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948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滤光片、感光片,所述的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均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第五透镜均为负焦距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镜头能够达到1300万像素以上,适用于1μm感光元件,成像能力大幅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达到FNO 1.9大光圈成像,更易于做背景虚化处理,降低快门反应速度,支持弱光下拍摄。

A high image large aperture optical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gh image quality of large aperture optical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comprises: an aperture,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third lens, the fourth lens, the fifth lens, filters, photographic film, the first lens, the third lens and the fourth lens are the positive focus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fifth lens and the focus lens are negative. The lens of the invention can reach more than 13 million pixels,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1 - M photosensitive element, and the imaging ability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invention can reach FNO 1.9 large aperture imaging, more easy to do bokeh, reduce the shutter speed of response, support under low light shoo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是手机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厂家纷纷主打手机照相功能,对手机镜头的要求更高更强。超薄,大光圈,高像素,无失真度为主流需求。对比市场上大热的手机镜头普遍存在这样的缺点:标榜高像素16M/21M,实际成像效果配套不足,成像画面税利度低、芯片小,所拍摄的图像整体的清晰度及像面纯净度等均不够理想,成像细腻度差、达不到实际像素对应的成像质量,放大后图片噪点多,成像质量差异明显。强光环境下曝光过烈,杂散光较明显,影响成像效果和整个画面的纯净度。本专利技术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做到FNO1.9的大光圈、1300万像素以上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光阑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滤光片7、感光片8,所述的第一透镜2、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均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3、第五透镜6均为负焦距透镜。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两个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3的两个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面的一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5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凹面,另一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6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面的一面为凹面。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像面的一面采用扩展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5的两面均采用扩展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6两面均采用扩展非球面。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lens1,所述第二透镜3的色散系数为lens2,所述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lens3,所述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lens4,所述第五透镜6的色散系数为lens5,各镜片的色散系数满足以下关系:lens1>47,lens2≤23,lens3≤23,lens4>47,lens5>47,lens1-lens2≥25。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4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5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6的焦距为f5,镜头焦距为f,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1.8<f2/f1<-1,-1.8<f4/f5<-1,0<f5/f<1。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折射率为Nd1,所述第二透镜3折射率为Nd2,所述第三透镜4折射率为Nd3,所述第四透镜5折射率为Nd4,镜头总长为TL,镜头焦距为f,满足:Nd2-Nd1≥0.95,Nd3-Nd4≥0.95,0.9≤f/TL≤1.2。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中心厚度为T1,所述第二透镜3的中心厚度为T2,所述第三透镜4的中心厚度为T3,所述第四透镜5的中心厚度为T4,所述第五透镜6的中心厚度为T5,镜头总长为TL,镜头后焦为BL,第一透镜2至第二透镜3空气间隔为A12,第二透镜3至第三透镜4空气间隔为A23,第三透镜4至第四透镜5空气间隔为A34,第四透镜5至第五透镜6空气间隔为A45,各厚度间满足如下关系:0.28<A12+A23+A34+A45/TL<0.35,BL/TL≥0.14,1≤A23/T3≤1.3,T2/TL≥0.043,T1+T2+T3+T4+T5/TL≤0.52。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所述第二透镜3、所述第三透镜4、所述第四透镜5和所述第五透镜6均为塑胶透镜。如上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1设于所述第一透镜2前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镜头能够达到1300万像素以上,适用于1μm感光元件,成像能力大幅提高。2、本专利技术可达到FNO1.9大光圈成像,更易于做背景虚化处理,降低快门反应速度,支持弱光下拍摄。3、本专利技术使用全塑结构,选用高折射率塑胶材料,使用多片低折射率材料降低色差,并应用扩展非球面技术,使系统成像性能更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光路示意图。图中:1为光阑;2为第一透镜;3为第二透镜;4为第三透镜;5为第四透镜;6为第五透镜;7为滤光片;8为感光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所述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高像质大光圈超薄光学系统,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光阑1;第一透镜2,所述的第一透镜2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的第一透镜2的两个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3,所述第二透镜3为负焦距透镜,第二透镜3的两个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4,第三透镜4为正焦距透镜,且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面的一面为凹面,朝向像面的一面采用扩展非球面。第四透镜5,第四透镜5为正焦距透镜,第四透镜5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凹面,另一面为凸面,两面均采用扩展非球面。第五透镜6,第五透镜6为负焦距透镜;且所述第五透镜6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面的一面为凹面,两面均采用扩展非球面。滤光片7;感光片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和第五透镜6均为塑胶透镜,有利于降低成本,选用多片高折射率塑胶材料,使光学镜头更薄。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lens1,第二透镜3的色散系数为lens2,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lens3,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lens4,第五透镜6的色散系数为lens5,各镜片的色散系数满足以下关系:lens1>47,lens4>47,lens5>47;lens2≤23,lens3≤23;lens1-lens2≥25。低色散系数材料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优化色差,在满足大光圈需求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4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5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6的焦距为f5,镜头焦距为f,各焦距满足以下关系:-1.8<f2/f1<-1;-1.8<f4/f5<-1;0<f5/f<1。在光学系统中,此镜头为正负镜片交替结构,正负正正负透镜组合,可以更好的校正球差和畸变。关于镜片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焦距为光学系统贡献了主要的屈折力。满足公式-1.8<f2/f1<-1时,可以解决本结构的焦距分配问题,控制公差分布均衡性,可以有效实现系统长度超薄和降低结构性公差敏感问题。第一透镜2折射率为Nd1,第二透镜3折射率为Nd2,第三透镜4折射率为Nd3,第四透镜4折射率为Nd4,镜头总长为TL,镜头焦距为f,满足:Nd2-Nd1≥0.95;Nd3-Nd4≥0.95;0.9≤f/TL≤1.2。孔径光阑面位于光学系统第一透镜前方,它可以使得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光阑(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滤光片(7)、感光片(8),所述的第一透镜(2)、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均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3)、第五透镜(6)均为负焦距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有:光阑(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滤光片(7)、感光片(8),所述的第一透镜(2)、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均为正焦距透镜,所述的第二透镜(3)、第五透镜(6)均为负焦距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两个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3)的两个面均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面的一面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5)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凹面,另一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6)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朝向像面的一面为凹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4)朝向像面的一面采用扩展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5)的两面均采用扩展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6)两面均采用扩展非球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为lens1,所述第二透镜(3)的色散系数为lens2,所述第三透镜(4)的色散系数为lens3,所述第四透镜(5)的色散系数为lens4,所述第五透镜(6)的色散系数为lens5,各镜片的色散系数满足以下关系:lens1>47,lens2≤23,lens3≤23,lens4>47,lens5>47,lens1-lens2≥2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像质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4)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5)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秀娟肖明志刘军文郑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