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以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48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散热器以及空调,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散热片,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液冷单元,所述液冷单元与所述散热片分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面,所述液冷单元连接有可将冷却液体输入至所述液冷单元的进液管,以及可将冷却后液体排出所述液冷单元的排液管;所述空调安装有上述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冷凝水,采用液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实现了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达到了增加散热器散热效率的目的,提高了空调在运行过程的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以及空调
本技术属于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进行风冷与液冷的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电子芯片的发热量和热流密度大幅度增加,散热器的布置和设计遇到的约束越来越多。传统的散热方式如风冷使之形成强制对流,其冷却效率与风扇的速度成正比,当热流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这种冷却方式无法达到预定冷却效果。而液冷技术冷却效果突出,但是液冷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并对水桶容量有要求,而且液冷技术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一旦液冷系统出现泄露,将会导致微电子器件损坏。目前在空调领域中,室外变频机电控盒中各电子元器件和散热器一般都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这就需要对于散热风道的设计、散热器结构的设计有较大的考究,有极特别机型的采用冷媒冷却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散热,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中电控盒中的温度,但此举会增加能源消耗。而空调在使用时产生的冷凝水一般都直接排至室外,没有充分的利用该冷凝水,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以及空调,本技术充分利用了冷凝水,采用液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实现了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达到了增加散热器散热效率的目的,提高了空调在运行过程的运行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散热器,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散热片,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液冷单元,所述液冷单元与所述散热片分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面,所述液冷单元连接有可将冷却液体输入至所述液冷单元的进液管,以及可将冷却后液体排出所述液冷单元的排液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液冷单元包括连接有所述进液管的储液盒,以及连接有所述排液管的出液槽,其中,所述储液盒与所述出液槽分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所述储液盒与所述出液槽之间设置有可将储液盒中冷却液通入至所述出液槽中的通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通道为排设的多个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的外轮廓为波浪状,以增大散热面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插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安装板一体成型。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内设置有上述散热器,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机的冷凝液排出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外机的散热器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室内机与所述进液管之间设置有可过滤冷凝液的过滤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室外机内设有中隔板,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中隔板顶部,所述中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风道腔和压缩机腔,所述风道腔内设置有风扇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腔内设置有压缩机,其中,所述风扇产生的气流从所述压缩机腔进入至所述散热器,流出至所述风道腔内,以降低散热器的温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室外机包括电控盒,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电控盒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散热器,其设置可流通液体的液冷单元,在不增加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了散热效率;2、本技术的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冷凝水,采用液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控盒中散热器进行散热,实现了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提高散热器散热效率,使空调在运行过程中达到更加优异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散热器中储液盒拆除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空调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空调室外机的风冷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空调的优化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散热器;11、进液管;12、储液盒;121、储液腔;122、通道;13、安装板;14、散热片;15、出液槽;16、排液管;2、室内机;3、室外机;31、中隔板;32、风扇;33、冷凝器;34、电控盒;4、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为安装后的横向;术语“内”、“外”、“上”、“下”、“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该种散热器1既可以采用风冷散热又可以采用液冷散热,本技术的散热器1包括安装板13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3上的散热片14,其中,所述安装板13上设置有液冷单元,所述液冷单元与所述散热片14分设于所述安装板13的两侧面,所述液冷单元连接有可将冷却液体输入至所述液冷单元的进液管11,以及可将冷却后液体排出所述液冷单元的排液管16。结合图2-图4所示,所述液冷单元包括连接有所述进液管11的储液盒12,以及连接有所述排液管16的出液槽15,所述储液盒12和出液槽15安装在需散热器件上时,均为密封设置,储液盒12内部形成有储液腔121,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出液槽15上也设置有密封盖或者直接通过需散热器件进行密封等,以防止冷却液的流出,造成需散热器件的损坏。其中,所述储液盒12与所述出液槽15分设于所述安装板13的两端,所述储液盒12与所述出液槽15之间设置有可将储液盒12中冷却液通入至所述出液槽15中的通道122。上述中,将储液盒与出液槽分设于安装板两端,且其中间通过通道连接,这样即实现了冷却液贯穿于整个安装板,使液冷效果更佳,提高了散热能力。另外,优选的,所述通道122为排设的多个通孔。本技术的散热器除可以进行上述液冷散热,也可通过散热片进行风冷散热。在风冷散热时,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片14的外轮廓为波浪状,以增大散热面积。所述散热片14的安装方式可为直接插设于所述安装板13上,或者与所述安装板14直接一体成型。另外,如图5-8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室内机2和室外机3,室外机3内设置有上述散热器1,所述进液管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机2的冷凝液排出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外机3的散热器1上。通过上述设置,充分利用了空调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采用水冷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实现了增加散热器散热效率的目的,使空调在运行过程中达到更加优异的性能。为避免由室内机2中产生的冷凝水存在灰尘等其他杂物流入散热器1内,对散热器1内通道产生堵塞,在所述室内机2与所述进液管11之间设置有可过滤冷凝液的过滤器4。将过滤器4设置于室内机侧,有助于用户或维修人员对过滤器进行清洁,更方便。详细参见图6,如图所示,所述室外机3包括电控盒34,所述散热器1安装于所述电控盒34内部。所述室外机3内设有中隔板31,所述散热器1设置于所述中隔板31顶部,即电控盒34设置于中隔板31的顶部,所述中隔板3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风道腔和压缩机腔,所述风道腔内设置有风扇32和冷凝器33,所述压缩机腔内设置有压缩机,其中,所述风扇32产生的气流从所述压缩机腔进入至所述散热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器以及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液冷单元,所述液冷单元与所述散热片分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面,所述液冷单元连接有可将冷却液体输入至所述液冷单元的进液管,以及可将冷却后液体排出所述液冷单元的排液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液冷单元,所述液冷单元与所述散热片分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面,所述液冷单元连接有可将冷却液体输入至所述液冷单元的进液管,以及可将冷却后液体排出所述液冷单元的排液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单元包括连接有所述进液管的储液盒,以及连接有所述排液管的出液槽,其中,所述储液盒与所述出液槽分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两端,所述储液盒与所述出液槽之间设置有可将储液盒中冷却液通入至所述出液槽中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排设的多个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外轮廓为波浪状,以增大散热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插设于所述安装板上。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民柱邹金伟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