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烟道排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9461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包括多个用户侧烟道和公用烟道,每个用户侧烟道包括用于与吸油烟机连接的第一烟管、将用户侧烟道单向地与所述公用烟道连通的防火阀,其特征在于:每个用户侧烟道还包括与所述防火阀连通的第二烟管、设置在第一烟管和第二烟管之间的辅助风机。通过设置辅助风机,与防火阀配合组合,可以根据不同流量自动匹配辅助风机转速与阀体开度,维持总风量在可以正常排烟范围以上,减小不同楼层用户排烟效果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用烟道排烟系统
本技术涉及排烟系统,尤其是公用烟道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厨房中的油烟通过吸油烟机排至一烟道止逆阀中,再由该烟道止逆阀排至大楼中的纵向的公用烟道中。如申请号为201410841523.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中央净化系统,包括油烟收集管道、净化器和风机管道,油烟收集管道、净化器和风机管道依次连接构成一整体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减震器和安装基座上,其中油烟收集管道内油烟连接管A的一端通过安装基座与公共烟道的油烟出口相连通,油烟连接管A的另一端与应急排烟口相连接,公共烟道上每一层通过电动止回阀与吸油烟机的风管相连通,油烟收集管道、安装基座和公共烟道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油烟连接管A的侧面与油烟连接管B的一端相连接构成三通管道结构,油烟连接管B的另一端通过净化器与风机管道相连通并通过风机排烟。油烟的集中排放给建筑设计带来便利,但是也带来诸多问题。城市新建楼盘楼层普遍越来越高,对于高层公用烟道,由于出口一般设置在烟道的顶部,这种结构特点,造成内部压力自上而下递增,高楼层的位置压力较小,低楼层的位置压力较大。所以高楼层和低楼层的油烟机排烟效果差异非常大,高楼层效果好,低楼层效果差。用户家吸油烟机的开关情况会影响系统出口阻力,使得底部用户排烟情况更加恶劣。而且,一方面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如果没有烟道增压风机会形成类似隧道内的气流不畅通情况,另一方面很多吸油烟机电机调节范围较小,无法应对严苛的烟道环境,使得同一栋楼不同楼层使用同一款油烟机都会感觉吸油烟效果有很大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不同楼层排烟效果差异的公用烟道排烟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包括多个用户侧烟道和公用烟道,每个用户侧烟道包括用于与吸油烟机连接的第一烟管、将用户侧烟道单向地与所述公用烟道连通的防火阀,其特征在于:每个用户侧烟道还包括与所述防火阀连通的第二烟管、设置在第一烟管和第二烟管之间的辅助风机。为便于对辅助风机的工作根据风压进行自动控制,每个用户侧烟道还包括主控制器和用于控制辅助风机的辅助风机控制器,所述辅助风机内设置有用于检测通过辅助风机的风压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电连接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还与辅助风机控制器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辅助风机为轴流风机,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叶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壁面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叶轮旋转轴中心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辅助风机为轴流风机,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叶轮,所述叶轮包括多个叶片,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中一个叶片正面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背面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主控制器电连接。为便于对防火阀的开度进行调节,所述防火阀包括中空的防火阀底座、设置在防火阀底座内的防火阀片、以及形成在防火阀底座一侧的防火阀接口,所述防火阀片的部分边缘转动连接在防火阀底座的顶部,所述放火阀接口与第二烟管连接,所述防火阀底座的顶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带动防火阀片转动的伸缩杆。为增加公用烟道的排烟效果、对公用烟道内的烟气进一步进行过滤,所述公用烟道内设置有增压风机和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辅助风机,与防火阀配合组合,可以根据不同流量自动匹配辅助风机转速与阀体开度,维持总风量在可以正常排烟范围以上,减小不同楼层用户排烟效果差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的防火阀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的辅助风机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用户侧流速检测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7为本技术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图8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的防火阀完全打开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的辅助风机第二个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公用烟道排烟控制系统的辅助风机第二个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用户侧流速检测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2为本技术的用户侧流速检测第二个实施例的刻度调节回路的电路图;图13为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一种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包括用户侧的第一烟管1、第二烟管2、辅助风机3、防火阀4,还包括公用烟道5。其中,辅助风机3设置在第一烟管1和第二烟管2之间,第一烟管1的第一端用于与安装在每个用户家中的吸油烟机6连接,第一烟管1的第二端与辅助风机3连接,第二烟管2的第一端与辅助风机3连接,第二烟管2的第二端与防火阀4连接,第二烟管2通过防火阀4与公用烟道5连通。防火阀4将用户侧烟道(包括第一烟管1、辅助风机3、第二烟管2)和公用烟道5连通,包括中空的防火阀底座41、设置在防火阀底座41内的单向防火阀片42、以及形成在防火阀底座41一侧的防火阀接口43,其中防火阀片42在本实施例中为单阀片结构,呈圆盘状,防火阀片42的部分边缘转动连接在防火阀底座41的顶部,防火阀片42为单向阀,其仅能朝向公用烟道5方向打开,由此保证油烟烟气仅能从用户侧烟道流向公用烟道5,避免公用烟道5回流、串味。放火阀接口43用于与第二烟管2连接。防火阀底座41的顶部内侧壁上设置有伸缩杆44,如推杆等,其朝向防火阀片42延伸并与防火阀片42连接,从而伸缩杆44可相对防火阀底座41的顶部伸出或缩回从而控制防火阀片42的打开程度。当其完全缩回时,防火阀4完全打开,参见图8,用户侧烟道排放量达到最大。从吸油烟机1排出的烟气,依次经过第一烟管1、辅助风机3、第二烟管2后通过可调节开度的防火阀4排入公用烟道5。公用烟道5的顶部可设置过滤器51,如静电处理设备,此外,公用烟道5顶部的烟道出口处、位于过滤器51上方,或者公用烟道5的中间还设有增压风机52。各层油烟气体汇总到公用烟道5后可以在顶部通过过滤器51进行集中过滤处理,减少油烟对环境的污染,而增压风机52可以产生类似隧道通风的作用,增加整体排烟效果。参见图5、图6和图13,辅助风机3的数量可以根据楼层分布安排,一般较低楼层布置多个,中高层少布置,本实施例中为两个。此外,辅助风机3优选的采用轴流风机。辅助风机3包括外壳31和叶轮32,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用户侧实际排烟情况的探测压差法测量流速进行预判断。为了检测通过辅助风机3的风压,在辅助风机3内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在辅助风机3的外壳31的内壁面和叶轮32的旋转轴中心分别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32。上述压力传感器可选用普通的压力探头。辅助风机3可由辅助风机控制器71进行控制,如开、关、调节转速等。此外,整个排烟控制系统还设置有主控制器72,辅助风机3和辅助风机控制器71电连接,各压力传感器和主控制器72之间、主控制器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公用烟道排烟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包括多个用户侧烟道和公用烟道(5),每个用户侧烟道包括用于与吸油烟机(6)连接的第一烟管(1)、将用户侧烟道单向地与所述公用烟道(5)连通的防火阀(4),其特征在于:每个用户侧烟道还包括与所述防火阀(4)连通的第二烟管(2)、设置在第一烟管(1)和第二烟管(2)之间的辅助风机(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包括多个用户侧烟道和公用烟道(5),每个用户侧烟道包括用于与吸油烟机(6)连接的第一烟管(1)、将用户侧烟道单向地与所述公用烟道(5)连通的防火阀(4),其特征在于:每个用户侧烟道还包括与所述防火阀(4)连通的第二烟管(2)、设置在第一烟管(1)和第二烟管(2)之间的辅助风机(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用户侧烟道还包括主控制器(72)和用于控制辅助风机(3)的辅助风机控制器(71),所述辅助风机(3)内设置有用于检测通过辅助风机(3)的风压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电连接到主控制器(72),所述主控制器(72)还与辅助风机控制器(71)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用烟道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机(3)为轴流风机,包括外壳(31)和设置在外壳(31)内的叶轮(32),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31)内壁面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31)和设置在叶轮(32)旋转轴中心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3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3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立博茅忠群诸永定申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