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和机箱,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用于与机箱连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油烟流动路径上,所述集烟罩上的通孔的上游设置有集烟板,所述集烟板上开设有进风孔。通过设置集烟板,在集烟板上开设进风孔,使进风孔更靠近油烟发生源,从而对油烟产生更强的控制能力,可减少油烟的逃逸,提升进入吸油烟机流体当中的油烟占比,因此吸净率更高;开设两个进风孔,流道相对集中、合理,减少了烟机噪声源向外辐射的路径,因此噪声更低、使用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油烟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厨房家电,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顶吸式吸油烟机(安装在灶具正上方的,薄形、深型或塔型吸油烟机,不包括侧吸和下排式)大多结构形式为:顶部设置集烟罩形成内凹腔体(集烟腔),集烟罩上设置有进风口和过滤网。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被收集在集烟腔内,并通过与集烟腔连通的风道排出室外。如申请号为200910252913.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吸油烟机。该吸油烟机在其机壳内部形成油烟流经通道,该通道的构成零部件包括带有集烟腔和出烟口的集烟罩壳体、导烟管、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蜗壳状壳体、连接在蜗壳状壳体的进风口上的进风管基座。又如申请号为201420596566.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箱座、蜗壳组件、集烟腔和冷凝板,蜗壳组件安装于箱座内,集烟腔安装于箱座的底部,并与蜗壳组件连通,集烟腔的底部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两侧各设有一块冷凝板,每块冷凝板通过阻尼铰链与集烟腔连接。又如申请号为201410443201.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双腔进风独立控制的塔型欧式吸油烟机,包括主机和集烟罩,集烟罩呈左右双腔结构,双腔之间设有横挡,双腔内均设置有覆盖集烟罩进风口且可开闭控制的网板组合,网板组合沿集烟罩左右方向呈外高内低的倾斜状,网板组合与集烟罩的侧壁围合形成锥形的吸油烟腔。上述这些吸油烟机,如同现有的大部分吸油烟机一样,集烟罩构成向上凹陷的集烟腔,进风口开设在集烟腔的底部(即集烟腔的顶部),由此使得进风口远离油烟发生源,烹饪时吸油烟效果差,有部分油烟容易从烟机左右两侧和前侧外溢,从而造成油烟逃逸无法排走;尤其是当用户装修时将吸油烟机安装在较高位置时,油烟逃逸的现象更为严重。为了减少油烟逃逸,提高吸油烟效果,目前也已有了一些改进的方案。常用的一种如采用导烟板,油烟通过导烟板时产生附壁效应,能够使得油烟向左右两侧和前侧引导:如申请号为201410315985.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以及设置在集烟罩底面的进风口,集油板固定在进风口的正下方,与进风口底面构成四侧进风的通道,导流罩罩设在集油板的下表面;又如201410419676.4包括集烟罩及导烟板,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导流板正对集烟罩的进风口设置,且导流板与集烟罩保持预定的间距而形成油烟通道。另外一种常用的为采用风幕,如申请号为201610083264.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油烟机,油烟机包括:油烟机本体,具有进烟口;第一风幕部,设置在油烟机本体上,第一风幕部具有第一出风口,从第一出风口流出来的气流形成风幕以阻止油烟向外扩散。上述的这些吸油烟机,解决了传统顶吸式吸油烟机负压集中的问题,防止了油烟逃逸,但由于进风口仍然处于远离油烟发生源的高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吸油烟效率不够高的问题,而且这些吸油烟机需要额外的部件来,提高了结构上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油烟逃逸的吸油烟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和机箱,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用于与机箱连通的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油烟流动路径上,所述集烟罩上的通孔的上游设置有集烟板,所述集烟板上开设有进风孔。优选的,所述吸油烟机为顶吸式,所述集烟罩包括多个侧板和顶板,所述通孔开设在顶板上,所述集烟板设置在顶板的下方,所述集烟板的边缘与侧板之间封闭,所述集烟罩和集烟板共同构成向上凹陷的集烟腔。为了提升吸油烟效果,所述集烟腔的下底面为下凸、上凹或平面,所述侧板的高度为H,所述集烟板和侧板之间的高度差为h,并且高度差h的取值范围为-50mm≤h≤50mm,高度H和高度差h之间的关系为-0.5≤h/H≤0.5,从而使得吸油烟机的负压区下移,减少油烟逃逸。为使得进风孔与灶具对应,所述进风孔为两个,并且两个进风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为便于引导油烟,所述进风孔的边缘具有向上翻折的导流折边,所述导流折边从集烟板上进风孔边缘处向上、同时向进风孔中间倾斜。为减少进入风机系统的油脂,每个进风孔的上方设置有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包括旋转滤油网、驱动所述旋转滤油网旋转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固定驱动电机的固定支架。为减少油脂或降低噪声,所述集烟腔的底部、所述集烟板朝向集烟腔的内侧设置有消声装置或导流装置。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的方面,所述集烟板包括分别与集烟罩能拆卸连接的第一集烟板和第二集烟板,所述第一集烟板和第二集烟板上均开设有所述进风孔。为便于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下方设置有能相对集烟板升降的挡板,从而打开或封闭所述进风孔。为便于引导油烟,所述集烟腔内设置有导烟板,所述导烟板从集烟腔的边缘向上、向中间倾斜延伸。为进一步提升吸油烟效果,所述机箱内设置有风机系统,所述机箱内、通孔和风机系统的进风口之间形成内部风道,所述集烟腔容积和内部风道的容积比为0.3~3.5,由此可容纳更多的不能及时排出的油烟,由此尽可能地将油烟吸干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集烟板,在集烟板上开设进风孔,使进风孔更靠近油烟发生源,从而对油烟产生更强的控制能力,可减少油烟的逃逸,提升进入吸油烟机流体当中的油烟占比,因此吸净率更高;开设两个进风孔,流道相对集中、合理,减少了烟机噪声源向外辐射的路径,因此噪声更低、使用体验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集烟罩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集烟罩一个可替代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图2的吸油烟机局部Ⅰ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四个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四个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五个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五个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六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六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6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七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吸油烟机第七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6,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位于集烟罩1上方的机箱2,机箱2内设置有风机系统3,集烟罩1后侧下方设置有油杯4。在下文中,为便于描述,“前”、“后”、“左”、“右”、“上”、“下”指吸油烟机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位,但并不构成对技术方案的限定。集烟罩1包括多个侧板11和顶板12,集烟罩1的顶板12下方设置有集烟板5,集烟板5设置在集烟罩1的各侧板11之间,集烟板5的边缘和集烟罩1的侧板11之间封闭。在本实施例中,集烟罩1和集烟板5一体成型。集烟罩1和集烟板5共同构成向上凹陷的集烟腔13。集烟腔13的形状不限,如顶板12可以呈水平或相对水平倾斜,由此使得集烟腔13呈T形或塔形等。集烟腔13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和机箱(2),所述集烟罩(1)上开设有用于与机箱(2)连通的通孔(121),其特征在于:在油烟流动路径上,所述集烟罩(1)上的通孔(121)的上游设置有集烟板(5),所述集烟板(5)上开设有进风孔(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和机箱(2),所述集烟罩(1)上开设有用于与机箱(2)连通的通孔(121),其特征在于:在油烟流动路径上,所述集烟罩(1)上的通孔(121)的上游设置有集烟板(5),所述集烟板(5)上开设有进风孔(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烟机为顶吸式,所述集烟罩(1)包括多个侧板(11)和顶板(12),所述通孔(121)开设在顶板(12)上,所述集烟板(5)设置在顶板(12)的下方,所述集烟板(5)的边缘与侧板(11)之间封闭,所述集烟罩(1)和集烟板(5)共同构成向上凹陷的集烟腔(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腔(13)的下底面为下凸、上凹或平面,所述侧板(11)的高度为H,所述集烟板(5)和侧板(11)之间的高度差为h,并且高度差h的取值范围为-50mm≤h≤50mm,高度H和高度差h之间的关系为-0.5≤h/H≤0.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51)为两个,并且两个进风孔(51)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51)的边缘具有向上翻折的导流折边(52),所述导流折边(52)从集烟板(5)上进风孔(51)边缘处向上、同时向进风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雪斐,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