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廷锋专利>正文

一种烟道及排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76630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道及排烟系统,所述烟道为分区式烟道,包括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和第四烟道,其设置方式具体为,第二烟道并排设置于第一烟道的中上部,且第二烟道和第一烟道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烟道设置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上方,并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相通,第四烟道与第三烟道并排设置。其中,第四烟道和第三烟道组成上层烟道;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并排部分和第二烟道组成中层烟道;及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非并排部分组成底层烟道。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分区式烟道具有防火作用,同时还能够防止烟的倒灌和窜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层建筑排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烟道及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导致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多,致使超高层建筑烟道的承载能力越来越重。2006年7月12日公安部出台的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排烟道的耐火极限不少于I小时,竖向管道需采用防火隔断处理。现有技术的排烟道有粤05J-T906住宅厨房卫生间变压三防排气道和粤08J-T910住宅变压拔气式三防排气道等,但都已不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同时也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其缺点有占用厨房空间大,倒灌、窜味严重,防火装置使用寿命短,及防火安全隐患比例大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道及排烟系统,分区式烟道具有防火作用,同时还能够防止烟的倒灌和窜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烟道,适用于高层建筑,烟道为分区式烟道,包括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二烟道并排设置于第一烟道的中上部,且第二烟道的上端与第一烟道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烟道,第三烟道位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上方,且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相通,其中,第三烟道的横截面为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横截面之和;第四烟道,与第三烟道并排设置,且与第三烟道等高;其中,第四烟道和第三烟道组成上层烟道;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并排部分和第二烟道组成中层烟道;及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非并排部分组成底层烟道。其中,第四烟道的横截面根据楼层的高度进行设置。其中,第二烟道与第一烟道相接;及第四烟道与第三烟道相接。其中,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及第四烟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其中,第二烟道与第一烟道长边所在的面相接;及第四烟道与第三烟道长边所在的面相接。其中,第一烟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用于增加烟道内部气流的流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排烟系统,适用于高层建筑,包括烟道;不锈钢风帽,不锈钢风帽设置于烟道的上方;防火止逆阀,防火止逆阀设置于烟道与用户的连接处;其中,烟道为分区烟道,包括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二烟道并排设置于第一烟道的中上部,且第二烟道的上端与第一烟道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烟道,第三烟道位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上方,且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相通,其中,第三烟道的横截面为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横截面之和;第四烟道,与第三烟道并排设置,且与第三烟道等高;其中,第四烟道和第三烟道组成上层烟道;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并排部分和第二烟道组成中层烟道;及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非并排部分组成底层烟道。其中,防火止逆阀由不锈钢防火阀和文丘里变压装置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烟道为分区式烟道,包括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和第四烟道,其设置方式具体为,第二烟道并排设置于第一烟道的中上部,且第二烟道和第一烟道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烟道设置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上方,并与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相通,第四烟道与第三烟道并排设置。其中,第四烟道和第三烟道组成上层烟道;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并排部分和第二烟道组成中层烟道;及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非并排部分组成底层烟道。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的分区式烟道具有防火作用,同时还能够防止烟的倒灌和窜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烟道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烟道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排烟系统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是图3所示排烟系统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是本技术烟道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烟道包括第一烟道11、第二烟道12、第三烟道13及第四烟道14。其中,烟道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二烟道12并排设置于第一烟道11的中上部,且第二烟道12的上端与第一烟道11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烟道13位于第一烟道11和第二烟道12的上方,且与第一烟道11和第二烟道12相通,其中,第三烟道13的横截面为第一烟道11和第二烟道12的横截面之和;第四烟道14与第三烟道13并排设置,且与第三烟道13等高。本实施例的烟道适用于高层建筑,由于本实施例为分区式烟道,其分区方式为第四烟道14和第三烟道13组成上层烟道,即第三防火区;第一烟道11与第二烟道12的并排部分和第二烟道12组成中层烟道,即第二防火区;第一烟道11与第二烟道12的非并排部分组成底层烟道,即第一防火区。在本实施例中,上层烟道中的第四烟道14其横截面可根据楼层的高度进行设置,若上层烟道覆盖的楼层较多,则使用大横截面的第四烟道14,若上层烟道覆盖的楼层较少,则使用小横截面的第四烟道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烟道11、第二烟道12、第三烟道13及第四烟道14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其中,各烟道的连接方式为,第二烟道12与第一烟道11相接,第四烟道14与第三烟道13相接。具体为,第二烟道12与第一烟道11长边所在的面相接,第四烟道14与第三烟道13长边所在的面相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烟道12与第一烟道11、第四烟道14与第三烟道13之间也可以留有狭缝。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烟道11、第二烟道12、第三烟道13及第四烟道14的横截面也可以为正方形或其它形状。第一烟道11、第二烟道12、第三烟道13及第四烟道14的相接方式也可以为其它组合。但本实施例中各烟道的相接方式最节省空间。其中,在第一烟道1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用于增加烟道内部气流的流通。其中,本实施例的分区式烟道制品壁厚均匀,内壁光洁度高、摩擦力小。下面为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本具体实施例中,烟道所处的1-15层为底层烟道,底层烟道中第一烟道11的横截面为 350mmX300mm。烟道所处的16-30层为中层烟道,中层烟道包括第一烟道11和第二烟道12,其中,第二烟道12的横截面为250mmX350mm。烟道所处的31-45层为上层烟道,包括第三烟道13和第四烟道14,其中,第三烟道13与第一烟道11和第二烟道12相通,其横截面为550mmX 350mm。第四烟道14与第三烟道13并排设置,且与第三烟道13等高,当上层烟道为31_45层时,第四烟道14的横截面为250mmX400mm。当上层烟道为31-55层时,第四烟道14的横截面为 350mmX550mm。上述各烟道的相接方式为,第一烟道11的350mm边所在的面与第二烟道12的350mm边所在的面相接,第四烟道14的400mm或550mm边所在的面与第三烟道13的550mm所在的边相接。其中,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烟道11的下端,首层烟道处设有直径为200mm的进风口,以便空气气流的流通。本具体实施例的烟道尺寸设计可以满足排烟及风阻的要求。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烟道由于采用了分区式,对于底层烟道可以减少烟道的占用空间。由于有多个分支烟道,因此具有防火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止烟的倒灌和窜味。请参阅图3和图4,图3和图4是本技术排烟系统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排烟系统包括烟道21、不锈钢风帽22和防火止逆阀23。其中,不锈钢风帽22设置于烟道21的上方;防火止逆阀23设置于烟道21与用户的连接处。其中,本实施例的排烟系统为变截面分区排烟系统。其中,烟道21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烟道,为分区式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道,适用于高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为分区式烟道,包括:第一烟道;第二烟道,所述第二烟道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烟道的中上部,且所述第二烟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烟道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三烟道,所述第三烟道位于所述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相通,其中,所述第三烟道的横截面为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横截面之和;第四烟道,与所述第三烟道并排设置,且与所述第三烟道等高;其中,所述第四烟道和第三烟道组成上层烟道;所述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并排部分和所述第二烟道组成中层烟道;及所述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非并排部分组成底层烟道。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烟道,适用于高层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为分区式烟道,包括 第一烟道; 第二烟道,所述第二烟道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烟道的中上部,且所述第二烟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烟道的上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三烟道,所述第三烟道位于所述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相通,其中,所述第三烟道的横截面为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的横截面之和; 第四烟道,与所述第三烟道并排设置,且与所述第三烟道等高; 其中,所述第四烟道和第三烟道组成上层烟道; 所述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并排部分和所述第二烟道组成中层烟道;及 所述第一烟道与第二烟道的非并排部分组成底层烟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烟道的横截面根据楼层的高度进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烟道与所述第一烟道相接;及 所述第四烟道与所述第三烟道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烟道、第二烟道、第三烟道及第四烟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其中,所述第二烟道与所述第一烟道长边所在的面相接;及 所述第四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廷锋
申请(专利权)人:魏廷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