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934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抱箍,解决了抱箍箍住一个管件时,这种抱箍的圆弧形大小是固定的,此时安装人员用这种抱箍固定另一个不同直径的管件时,从而寻找符合管件直径的抱箍,不仅增加了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降低了安装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环箍的一端设置有螺杆、第一嵌槽、另一端设置有导套、第二嵌槽,螺杆包括第一连接柱、与螺纹杆,导套包括与第二嵌槽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筒上设置有供螺纹杆穿设的通孔,且导套远离第一嵌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与螺纹杆螺纹配合的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抱箍,它的尺寸可调节,可根据紧固的管件大小来调节抱箍圆弧形的大小,提高了抱箍使用的灵活性。

A ho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抱箍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固定件,特别涉及一种抱箍。
技术介绍
抱箍是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在管件安装工程中,通常通过抱箍将管件卡住,再将抱箍固定至墙壁等基础管件上,从而固定管件。抱箍是由环箍和安装耳组成,在抱箍箍住一个管件时,这种抱箍的圆弧形大小是固定的,此时安装人员用这种抱箍固定另一个不同直径的管件时,从而寻找符合管件直径的抱箍,不仅增加了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降低了安装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一种抱箍,它的尺寸可调节,可根据紧固的管件大小来调节抱箍圆弧形的大小,提高了抱箍使用的灵活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抱箍,包括环箍,所述环箍的一端设置有螺杆且环箍向远离管道固定的一侧翻折且供螺杆转动的第一嵌槽、另一端设置有供螺栓穿设的导套且环箍向远离管道固定的一侧翻折且供导套转动的第二嵌槽,所述螺杆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嵌槽中的第一连接柱、与第一连接柱一体设置的螺纹杆,所述导套包括与第二嵌槽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筒上设置有供螺纹杆穿设的通孔,且所述导套远离第一嵌槽的一侧还设置有与螺纹杆螺纹配合的螺母。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螺杆与导套的配合使用,同时通过螺母进行距离的调节,从而可以对抱箍的整体直径进行调节,提高了抱箍使用的灵活性,第一嵌槽与第二嵌槽的设置,使螺杆与导套进行转动时更加方便,实用性强。作为优选,所述导套还包括与第二连接柱一体设置的抵触筒。采用上述方案,抵触筒的设置,减少了螺母直接与第二连接柱直接进行接触,通过抵触筒进行接触,从而减少了摩擦,提高了对第二连接柱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抵触筒上远离第二连接柱的一侧还设置有供螺纹杆穿设的连接环。采用上述方案,连接环的设置,将减少了对抵触筒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与抵触筒的磨损,提高了抵触筒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环的设置,还减少了抵触筒在使用中对螺母的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了螺母的固定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环箍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与螺纹杆抵触连接的导轨。采用上述方案,导轨的设置,减少了螺杆、导套直接与安装管道之间的摩擦,通过导轨进行抵触,从而减少了对管道的磨损,实用性强。作为优选,所述导轨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采用上述方案,挡板的设置,使导轨与环箍安装使用时,可以通过挡板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安装时的速度,同时与另一端的环箍固定时,也能减少环箍发射偏移的情况,实用性强。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上还套设有若干橡胶圈。采用上述方案,橡胶圈的设置,提高了对螺母的摩擦力,使人们徒手对螺母进行调节时,提高了手与螺母之间的手感,同时减少对手部的损伤,实用性强。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上还设置有供若干橡胶圈安装的凹槽。采用上述方案,凹槽的设置,使橡胶圈可以进行安放,减少了橡胶圈使用时发生偏移的情况,使用时更加方便,且通过凹槽和橡胶圈的配合,还提高了手感。作为优选,所述环箍上还设置有胶条,所述胶条上设置有供环箍穿设固定的腔体。采用上述方案,胶条的设置,可以减少管件对环箍的直接接触,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实用性强,且腔体的设置,使环箍还具有防撞的能力。作为优选,所述胶条上还设置有与腔体互相连通的开槽。采用上述方案,开槽的设置,提高了对胶条的安装速度,不需要将胶套在初始时,就开始安装,可以在使用抱箍时,再将胶条从开槽处挖开,从而进行快速的安装,实用性强。作为优选,所述胶条靠近管道固定的一侧还设置有凸球块。采用上述方案,凸球块的设置,提高了胶条与管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对管件的固定,且凸球块可以第一时间与管件进行固定,再通过胶条进行压紧固定,稳定性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抱箍的尺寸可调节,可根据紧固的管件大小来调节抱箍圆弧形的大小,提高了抱箍使用的灵活性;2、减少了抱箍与管件之间的磨损,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环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导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螺母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胶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箍;2、导轨;3、导套;4、连接环;5、胶条;6、螺杆;7、螺母;8、凸球块;9、第一嵌槽;10、第二嵌槽;11、通孔;12、橡胶圈;13、凹槽;14、第一连接柱;15、第二连接柱;16、挡板;17、螺纹杆;18、抵触筒;19、腔体;20、开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抱箍,由环箍1和导轨2焊接在一起,组成的一个可根据紧固的管件大小来调节圆弧形大小的抱箍。如图1、2所示,环箍1呈圆弧形设置。在环箍1一端设置有一个供螺杆6穿过并向远离固定管件方向弯折而形成的第一嵌槽9,在环箍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供导套3穿过并向远离固定管件方向弯折而形成的第二嵌槽10。如图1、2所示,螺杆6包括螺纹杆17、和螺纹杆17一体设置的第一连接柱14,且螺杆6呈T形设置。螺纹杆17和第一连接柱14均呈圆柱体设置,第一连接柱14位于第一嵌槽9中且进行转动配合。连接环4和螺母7套设于螺纹杆17上且进行螺纹配合。如图1、3所示,导套3包括导套3、和导套3一体设置的抵触筒18,且导套3呈T形设置。抵触筒18和导套3均呈圆柱体设置,且抵触筒18和导套3呈空心设置,以节省材料、减轻重量。导套3位于第二嵌槽10中且进行转动配合。导套3的圆心设置有供螺纹杆17穿设的通孔11,便于螺纹杆17从通孔11穿过导套3。如图1所示,导轨2呈圆弧形设置,两边缘具有向外弯折的挡板16,挡板16可减少对所要固定管件的磨损。导轨2可与环箍1任意一端衔接成弧形,完整对接,便于螺纹杆17紧贴导轨2的侧面进行移动。如图1、3所示,连接环4套在螺纹杆17上,连接环4一端与抵触筒18相抵触,一端与螺母7相抵触。连接环4处于抵触筒18和螺母7之间,起到一个缓冲保护作用,减少螺母7在移动过程中对抵触筒18的磨损。如图4所示,螺母7的外壁均匀分布两个凹槽13,凹槽13沿螺母7周向设置。如图1、4所示,橡胶圈12分别嵌入于螺母7的凹槽13中,使得操作人员在拧动螺母7的过程中,增大手部与螺母7之间的摩擦,便于拧动螺母7,从而改变螺母7在螺纹杆17上的位置。如图1、5所示,胶条5呈“凹”字形设置且供环箍穿设嵌入于腔体19中,胶条5远离管件的一侧还设置有与腔体19一体设置的开槽20,且胶条5的内壁侧均匀分布有凸球块8,凸球块8使胶条5在环箍1上不易随意转动,同时胶条5减少环箍1与被固定管件之间的摩擦,对被固定管件起到一个保护作用。装配过程:1、将第一连接柱14贴合于环箍1的一端上,并通过工具将环箍1一端向远离固定管件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嵌槽9,使第一连接柱14位于第一嵌槽9中,并通过焊接机将弯折后的环箍1进行焊接牢固;2、将导套3贴合于环箍1的另一端上,并通过工具将环箍1的另一端向远离固定管件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嵌槽10,使导套3位于第二嵌槽10中,并通过焊接机将弯折后的环箍1进行焊接牢固;3、将导轨2的一端与带有第一嵌槽9端的环箍1对齐,并进行焊接,将导轨2的另一端与环箍1靠近第二嵌槽10的一端抵触连接;4、将环箍1嵌入胶条5的腔体19中;5、将安装好的抱箍套在需要紧固的管件上;6、将螺纹杆17从导套3的通孔11中穿过;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抱箍,包括环箍(1),其特征是:所述环箍(1)的一端设置有螺杆(6)且环箍(1)向远离管道固定的一侧翻折且供螺杆(6)转动的第一嵌槽(9)、另一端设置有供螺栓穿设的导套(3)且环箍(1)向远离管道固定的一侧翻折且供导套(3)转动的第二嵌槽(10),所述螺杆(6)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嵌槽(9)中的第一连接柱(14)、与第一连接柱(14)一体设置的螺纹杆(17),所述导套(3)包括与第二嵌槽(10)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柱(15),所述第二连接筒上设置有供螺纹杆(17)穿设的通孔(11),且所述导套(3)远离第一嵌槽(9)的一侧还设置有与螺纹杆(17)螺纹配合的螺母(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抱箍,包括环箍(1),其特征是:所述环箍(1)的一端设置有螺杆(6)且环箍(1)向远离管道固定的一侧翻折且供螺杆(6)转动的第一嵌槽(9)、另一端设置有供螺栓穿设的导套(3)且环箍(1)向远离管道固定的一侧翻折且供导套(3)转动的第二嵌槽(10),所述螺杆(6)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嵌槽(9)中的第一连接柱(14)、与第一连接柱(14)一体设置的螺纹杆(17),所述导套(3)包括与第二嵌槽(10)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柱(15),所述第二连接筒上设置有供螺纹杆(17)穿设的通孔(11),且所述导套(3)远离第一嵌槽(9)的一侧还设置有与螺纹杆(17)螺纹配合的螺母(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箍,其特征是:所述导套(3)还包括与第二连接柱(15)一体设置的抵触筒(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抱箍,其特征是:所述抵触筒(18)上远离第二连接柱(15)的一侧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众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丞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